铜制品十大排行榜(全铜挂钟十大品牌)

铜制品十大排行榜(全铜挂钟十大品牌)插图

民间有“乱世黄金、盛世收藏”的说法。但收藏界对于百姓来说,既是神秘的,也是有难度的,收藏品价格昂贵不说,更主要的是真假难辨。而对于有些当代书画作品及装置艺术品,受时间上的局限,普通收藏者难以评估它未来的、潜在的价值。也就是说,对它的经济前景,人们无法预料。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铜制品十大排行榜(全铜挂钟十大品牌)插图1

朱炳仁、朱军岷父子

有一个领域,却是收藏界最具金融属性之地——铜雕。雕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铜雕,从商周时代开始,青铜器皿就已经层出不穷。中国铜雕以丰富的中华符号为内涵,以千年技艺为传承,精工细作、匠心独具,加上传统“铜”在古代的吉金属性,使铜雕的收藏前景十分看好。

说起铜雕,少不了一个人,他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朱炳仁是老字号“朱府铜艺”第四代传承人,是非遗文化的守护者,以其名字命名的“朱炳仁铜”,就是经典品牌和高端符号。

“朱炳仁铜”,秉承百年传统技艺,兼具铜雕前沿科技,艺术前景广阔,以普通的价格,创造无限增值空间。艺术品类齐全,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内外各大展馆都有收藏,并作为国礼送各国总统和要人。

大到塔寺楼堂、小到钥匙挂件儿,产品精致、不拘一格,涵盖“家居用品、装饰摆设、佛像法具、香道雅器、餐厨用具、办公用品、文化礼品和茶道艺术”等几大系列。

“朱炳仁铜”是“案头摆放、家居装饰”的首选,也是“送礼馈赠、收藏增值”的最佳,更是企业庆典、纪念、颁奖等活动的必备。

“朱炳仁铜”,历史传承百年,制作手法高端。尤其它的缔造者朱炳仁,更是有着传奇的人生和不朽的业绩。

朱炳仁1944年出生于绍兴,曾祖父朱雨相开了一家“朱府义大铜铺”的铺子。后来祖父朱宝堂接过铺子,扩大经营,迁往更热闹的北后街,店名也改成了“瑞昌铜铺”。朱家铺子的铜器货真价实,坊间一直流传“嫁女的铜,朱家的工”,可见朱府铜器在当时多么地受欢迎。

7岁那年,朱炳仁随父亲朱德源来到了杭州。当时的铜成了战略物资,家族的铜铺不得不歇业。可是,恢复“朱府铜艺”的辉煌,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心愿。

改革开放后,铜的贸易和使用又开始兴盛起来,已到不惑之年的朱炳仁与父亲心里有了想法,想尝试恢复朱府铜艺的经营。因为在朱炳仁看来,铜,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其青铜时代承载了人类整整一个“童年”的文化厚度。几千年纸张竹木陶瓷文化,让中华文明遭受了无穷的浩劫。如果唤醒铜文化,中华民族必将多一分浩荡、多一分硬朗。

说干就干,绝不拖沓,于是,辞去了国营企业的经理职务,开启了铜匠的传奇人生。这是一种倔强,这是一份孤勇,是历史血脉的汩汩流淌,也是铜文化基因的苏醒。此时的朱炳仁39岁,一把铜锤,一块砧板,一口坩埚,就是他起步的全部家当。从一块块铜字招牌开始,到中国第一扇铜门、第一块铜壁画、第一座彩色铜雕宝塔……

20年间,他给百余座名山的建筑披上了铜装。作为中国当代铜建筑开创者,朱炳仁完成了无数杰作,“峨眉山金顶、桂林铜塔、常州天宁宝塔、普陀山观音法界、抚远市东极宝塔、汪清普门寺铜殿、无锡百子戏弥勒”等百余座铜建筑。

身在杭州,家乡的建筑又怎少得了他的手笔:72米彩色铜雕雷峰塔、灵隐寺、香积寺、钱王祠铜殿、G20主会场……都是朱炳仁呕心沥血的见证。他说:“每一件,都是交给时代的作品,都是历史的财富。”

最著名的是,耗铜150吨的“江南铜屋”。一直以来,建造一个属于自己也属于大众的铜房子是朱炳仁的夙愿。经过多年酝酿、反复筹划,集家族五代精艺,参考古典建筑风格,不下几十次的方案修改,宵衣旰食、呕心沥血,终于实现了梦想。

今天,江南铜屋,就坐落在杭州的河坊街,日升月落,春去秋来,迎接游客的到来,成为万千旅人的打卡之地。

朱炳仁思维活跃,善于探索新事物,而且永远有一种执著不屈、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也让他总有异于常人的意外收获。

2006年5月25日,常州天宁宝塔建筑中,塔底不明原因突然起火。等朱炳仁赶到时,现场一片狼藉,铜塔檐已被烧化,化作一滩铜水。

对于别人,也许就是一次火灾,但朱炳仁却在被烧化后的铜渣里,看到千姿百态、多彩晶莹的珍珠般颗粒。烧化的铜自由流淌,形成了不同的形态和多面的肌理,这是他从未见过的,和在模具里面成型的工艺相比,有着别样的生命力和美感。

回到实验室的朱炳仁,开始重复这个过程,和他的团队尝试了不下百种的介质和方法,观察得到的不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铜,突破了千年的范模,实现了自由的飞跃,熔铜诞生了。

熔铜是继青铜时代后,铜的再次新生,从青铜到熔铜,铜,实现了一个巨大的跨越。在中华几千年的铜文化历史上,朱炳仁成了有名有姓第一位匠人。

随着熔铜的诞生,熔铜艺术品也铺天盖地而来。“青花铜”“庚彩铜瓶”“道可稻非常稻”“万泉归海”等一大系列作品横空出世。当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的院长巴特来到杭州看到朱炳仁《熔化的梵高》《燃烧的向日葵》时,认为这些艺术品正用一种流传五千年的语言来和世人对话,这也是人性的温度。巴特院长的这个评价,可谓“妥帖精准、恰如其分”。

作为故宫博物院的文创顾问,朱炳仁常常在想,如何把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如何让“故宫的文物走进百姓的家门?”于是,他开启了“古为今用”的步履。

以故宫馆藏《五牛图》为灵感,创作了《五牛积福》,按真牛大小做成铜雕摆在前门大街、赛特奥莱广场、杭州基金小镇等地,其文创版赠给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唐太宗昭陵六骏为蓝本的《决胜千里》,作为国礼送给了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按清代宫廷画师艾启蒙的《八骏图》设计的乾隆八骏,做成的铜雕赠给了泰国总理巴育。

1997年,香港回归,朱炳仁为人民大堂香港厅制作了青铜大门,象征着祖国敞开大门欢迎百年游子归来;2007年,香港回归十年大庆,中央政府特邀为庆典特别设计《经典香港》金属藏书票。2004年,为香港设计开埠门等艺术雕塑,成为香港市民极为喜赏的内地艺术家。

朱炳仁在艺术上另辟蹊径,做出前无古人的铜壁画。他的十大壁画《百花齐放》《春和清妍》《含熙》《唐玄奘求法图》《遥望》《千秋万岁》《阙立》《鹤鼎千秋》《竹报平安鉴青史》《坤至柔而动也刚》,先后被新加坡、曼谷文化艺术中心和国内各博物馆、中央机关、各单位收藏;以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元素设计的壁画,镶嵌在南宋遗址博物馆的墙壁上……

朱炳仁几千件文创艺术品,遍布在全国百家店铺,也是收藏界和社会名人的最爱。正如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对他的评价:“用铜,能够做出一个艺术世界!我觉得很震撼”。

朱炳仁把自己对大运河的研究与感情,也“熔”进了铜艺创作中。在大运河扬州段关东古渡,有长28米、高2.5米的巨幅铜壁画《大运千秋》。同时,朱炳仁向首都博物馆捐赠了“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纪念标”。

200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二十一世纪封面人物》评语说:“铜雕艺术大师中,朱炳仁先生当之无愧为一代宗师。” 七年前,上海国际收藏论坛为其颁发“艺术创新奖”颁奖词上写道:“朱炳仁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人物”!2022年, CCTV10《探索·发现》制作4集记录篇《铜艺大师朱炳仁》,首次以鸿篇巨制展现一位中国工匠的辉煌成就。

几十年来,朱炳仁刻苦钻研祖传手艺、积极探究现代科技,研发出“多层次锻刻铜浮雕”“多重蚀刻仿铸铜”“紫金刻铜雕”“高反差磨花工艺”等60余项国家专利;出版有中国首部铜建筑艺术专著《中国当代铜建筑艺术》;书写了上百万字的学术报告,填补了许多铜建筑的技术空白,“铜的耐腐蚀研究”“自然条件下的铜寿命”“铜制品氧化技术革新”“铜的导电性带来的避雷问题”……无数的技术难关,在他手下一一破解。

朱炳仁一直提倡“藏铜于民”,并践行“拯救铜文化”的宏大之举。

在一次政协会上,先生说起“让铜回家”,并让大家举手,问谁的家里有铜器皿。现场只有一个人举手,说“朱老师,我有一件你的艺术品”。这给了先生很大的震惊,也更坚定了他的信念,铜不应该淡出人们的生活,而应回归老百姓的生活中去。2008年朱炳仁和儿子朱军岷创立新国货品牌“朱炳仁·铜”,以创新诠释传统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在非遗传承上,朱炳仁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铜雕艺术人才培养”“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带徒学艺”等各项传承项目,让更多的年轻一代了解非遗,爱上非遗。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社会变迁,有些乡村手工匠人举步维艰,面临产品滞销、技术失传、后继乏人等问题。朱炳仁和儿子朱军岷在松阳、衢州建立匠人工坊,开办“千百乡村匠人孵化基地”,帮助铁艺、竹编、木雕等乡村匠人,用新设计、新工艺为市场服务,提升农村手工艺者的收入。

作为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理事,朱炳仁一直积极为国际文化交流做贡献。“新加坡熔古铸新艺术展”“柏林艺术展”“威尼斯双年展”“罗浮宫中国艺术邀请展”,都见证了朱炳仁的足迹和作品。日前,浙江省首批文化和旅游IP库出炉,以朱炳仁为代表的“铜雕技艺”和“朱炳仁·铜”成功入选。

从2015年起,连续8年走进中央电视台春节话生肖特别节目,给亿万观众带去了新年的快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勤奋、执著,饱含探索之心的朱炳仁,很难停下他那匆匆的脚步。

2022年11月份,西泠印社“熔艺术展”;12月份“朱炳仁熔铜艺术上海展”;2023年3月,“大熔景行”扬州艺术展。这些,都引起了极大轰动,取得了震撼的效果。

在西泠印社“熔艺术展”上,朱炳仁动情地说:“我今年虚岁八十了,感觉到自己还是充满活力啊。尽管累,有滋有味的淡饭头还得再吃下去。我记起了,我写在《日出》中的诗句:“在云的簇拥下,熊熊燃烧的铜坩埚,在天际线上粲粲升起,几度登顶枕星云,须臾俯仰动金汤,通红的铜浆满溢出来了,泼洒着、飞溅着、喷发着,点燃了最后的夜色,熔就了生命的云彩。”人生,一定要像日出一样熔出璀璨。”

“梅花香自苦寒生,宝剑锋从磨砺出”,家族的传承、不懈的追求、敏锐的思维、超前的眼光,让朱炳仁的作品高档、高端,享誉大江南北、靓丽中外展台,甚至“一票难求”。它的价值已经不是工艺品的档位,而是文物的收藏价值。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朱府铜艺的接力棒已经赚到了第五代传人朱军岷的手中,作为朱炳仁大师的儿子,作为朱府的子孙,朱军岷“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他,以新一代传统技艺领军者的身份,将“朱炳仁铜”作为品牌提炼提升、做大做强。

然而,朱炳仁铜的高端,并不预示着它价格的居高不下。在某些层面,朱军岷时刻把握国潮新动向,提倡低廉消费与百姓价格。“让铜回家”,就明确表达了他想实现“让百姓也消费得起文物”的理想。

当然,朱炳仁、朱军岷也是抓住了机遇、选对了平台。正是历史的馈赠,正是铜的厚爱,使传统艺术发扬了光大。相对于现代事物,家族的传承更厚重绵长、更富有深度和广度;同理,相比于纸张、竹木、陶瓷来说,铜更具有耐火、耐水、耐磨的坚硬和结实,任时光流失、不损不破。于是,在艺术家的提炼和雕琢下,在匠人的心血倾注下,铜的文化意义、铜的金融属性,铜的收藏价值,都无与伦比地展示岀来。

这就是朱炳仁铜的价值所在!

铜制品十大排行榜(全铜挂钟十大品牌)插图2

朱炳仁、朱军岷父子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