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国家译者排名前十(全球英语普及率国家排名)
王小波的两位译者:查良铮和王道乾。
查良铮主要翻译俄国的普希金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诗作,如拜伦、雪莱等。我看得不太多,小波以为他翻译的诗歌,雍容华贵,是最好的文字。
王道乾翻译的《情人》倒是读过,翻得真好,和小波一样,我极其喜欢开头那段:「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饱受摧残的容颜。」总让我想起叶芝的那首《当你老了》。
另外还有一个民国时期莎士比亚的译者,朱生豪。小时候家里有一套很老很老的世界书局版的莎士比亚剧作集子,就是他译的。译笔真是好,就跟小波赞上面两位一样,以为是诗人的译笔,后来大些,再找来读,也是爱的。
比如《罗密欧与茱丽叶》里那段:「只有你的名字才是我的仇敌,你即使不姓蒙太古,仍然是这样一个你,姓不姓蒙太古又有什麽关系呢?它又不是手、又不是脚、又不是手臂,又不是脸,又不是身体任何其他的部份。啊,换一个名字吧,姓名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
罗密欧要是换了别的名字,他的可爱的完美也绝不会有丝毫改变。罗密欧,抛弃了你的名字吧,我愿意把我整个心灵,赔偿你这一个你身外的空名。」实在喜欢,都是熟读了许多遍的。
小时候还看过很多儿童书,记得一个名字,叫任溶溶,不知道为什么,一直觉得是个微笑着的阿姨形象,后来才知道是个老爷爷了。感觉好多童话都是他翻译的,那时候看得挺开心,倒没细究译笔,不过我觉得能翻译童话译得让孩子喜欢的,一定不会糟糕就是。
说到童话,就得提提叶君健了。他翻译的安徒生全集十六本,人民文学的本子,我小时候翻来复去看过好多遍,文字选词味道都极好。据说因为翻译得太好丹麦女王授予他曾授予过安徒生的「丹麦国旗勋章」,是独一无二的殊荣呢。
对了,你说著名,我想到不得不提的两个人。一个是严复,一个是林纾(林琴南)。他们一个翻译了《天演论》,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带入了中国,一个翻译了《巴黎茶花女遗事》等百余本世界名著,最早让现代知识份子们有机会一睹外国文学的面貌。
康有为赞两人「译才并世数严林」,不过两个人都是不高兴这一称号的,因为林纾其实一点外文都不懂,翻译只不过是找个懂外语的,一边看书一边解释给他听,他再根据意思翻译成文言文,而严复则是留过学懂外语,翻译起来也是严谨依照原文的。
总之很有趣的两人,他们的译作我都没有看过,只不过觉得提到著名译者,不说他们两个,似乎太说不过去了。
对了,民国时期作家像鲁迅、周作人、冰心、郭沫若等很多都也是翻译家的,这个细究也说不清了。
我所看比较多的还是民国时期出生的那一批人,像是杨绛的《堂吉诃德》、傅雷的巴尔扎克和罗曼·罗兰、草婴的托尔斯泰、萧乾的《光荣与梦想》,董乐山的《一九八四》、荣如德的《名利场》、王振孙的《茶花女》等等。
当代的译者所知不多,记得住名字的也就是翻译村上春树的林少华等有限的几个,就不多说了。等内行的童鞋来说话。
线上 | 千字200+, 英中自由译者(IT Marketing线上 | 大型综艺 - 英语专八,有字幕翻译经验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