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文学大师排名前十(浙江文学家)
在当代书坛,有一位泰斗级人物,能够与之抗衡的只有于右任、康有为几人。他所创作的“沙体”书法雄浑郁博、刚健外扬、震撼人心,独步于林,他就是吴昌硕十二弟子之一的沙孟海。
在书法圈里敬称其为“沙老”——他是浙江首任书法家协会主席,也是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浙江书法最高奖,以他的名字命名,从1991年开始,至今已举办11届。他的书法,最著名的是“榜书”,也就是“招牌字”。不久前,浙江书法院刚刚成立,第11届浙江书法奖·沙孟海奖也新鲜出炉。让我们先来了解下沙老的生平事迹吧!
沙孟海,原名沙文若,又名沙文翰,字孟海(以字行),别号石荒、沙村、兰沙、决明等,别署劳劳亭长,浙江省鄞县塘溪镇沙村人。
沙孟海
他出生于名医书香之家,幼承庭训,早习篆刻,曾就读于慈溪锦堂学校,毕业于浙东第四师范学校。曾任民盟浙江省委会委员、民盟浙江华夏书画学会首任会长。 1922年,沙孟海到上海担任家庭教师期间,有幸接触令他十分仰慕的康有为、吴昌硕等大师,对以后沙孟海的书法和篆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25年他任教商务印书馆图文函授社,其间,从冯君木,陈屺怀学古文学,使他学艺大进。章太炎主办的《华国月刊》,多次刊载他的金石文字。
沙孟海书法
其实,早在沙孟海青年时期,他就因其书法和学养出众而担任蒋介石秘书,还曾被蒋介石委以编撰蒋氏家谱的重任。虽然在1941年开始任蒋介石侍从室秘书,但沙孟海只肯编撰蒋氏家谱及应酬笔墨文字,“只写一些庆吊应酬文章,写写家谱,绝不涉足政治和机密。” 闲时坚持书学研究的学者风范,绝不向任何强权低头。而后蒋介石逐渐知道他擅长金石,对谱牒也颇有研究,所以特地请他重修《武岭蒋氏宗谱》。这次修谱实际上做文字工作的主要是沙孟海,其他人主要是挂名,所以新谱定稿时,蒋介石在司职名单中亲笔加上“特聘武进吴敬恒先生为总裁,主其事,慈溪陈君布雷、鄞县沙君文若为编纂,襄其成”。把沙文若提到了副总编篡的地位,以示慰藉。 进谱之日,蒋氏宗祠热闹异常,挂灯结彩,大摆酒席,吴敬恒、沙孟海等被邀上座,参与宴请。但即便如此,沙孟海的文人风骨也难以忍受日渐腐败的国民政府,随后他便离开国民政府,专注书法创作和学术研究!
沙孟海 总理遗嘱
新中国成立后,沙孟海留在杭州。住在“若榴花屋”的几十年,是沙孟海一生中工作最繁忙,也是成就最大的几十年。 其间,沙孟海应聘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讲授文字学和古器物学,又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兼调查组组长,领导全省的考古调查工作,1954年兼任省博物馆历史部主任,创建了正规的陈列体系。1963年,他任浙江美院书法篆刻专业教授。1979年出任西泠印社社长,为担任社长时间最长的社长,连任三届,对西泠印社做出了卓越贡献。1981年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文革”结束至逝世为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 在杭州,就免不了被各处古刹求字,其中为杭州灵隐寺题写“大雄宝殿”的故事,就是既曲折又动人。
历来各地寺院的“大雄宝殿”多为楷书、行书或隶书,而沙孟海为灵隐寺草书大匾,一破常规,结构严谨,线条厚重,笔势动中有静,堪称一绝。然而,1957年,因为时任浙江省省长的三弟沙文汉被打成“右派” ,灵隐寺“大雄宝殿”牌匾上沙文若(沙孟海字文若)三字就只能被抹去了!
1970年,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在周恩来陪同下访问杭州,虔诚的佛教徒西哈努克提出要到灵隐寺进香。而此前红卫兵运动发起后,灵隐寺被暂时封闭,到这时,灵隐寺仍在继续封闭之中。周恩来几经权衡,决定开放灵隐寺。西哈努克得偿所愿,可令人不曾想到的是,亲王在进入大殿前会盯着“大雄宝殿”四个字,叹服不已,一直问陪同参观的中方官员:“这几个字是谁写的?为什么没有题款?” 随行中国官员惊异于西哈努克竟有这样的汉学功底。他只能尴尬地看了看周恩来,惴惴地搪塞道是古人所写,无从溯源。但周恩来知道这块匾额的书写者就是沙孟海,而且他也一直知道沙孟海沙孟海利用蒋介石侍从室秘书这个合法身份,多方为从事地下工作的弟弟、弟媳提供有利条件,掩护他们秘密开展斗争。 此后在周恩来的授意下,有关方面很快派人找到沙孟海,要他去补一个名字。
沙孟海书 大雄宝殿
倔强的沙孟海却坚持:“要么重写一块匾。名字就不补了。”他们只好请来另外一个人,拼凑了“沙文若”三个字补上。字写得不协调,很难看,但“大雄宝殿”的匾额上,“沙文若”三个字到底还是出现了。 直到1985年,大雄宝殿再次整修,灵隐寺请沙孟海补款。沙孟海被请到殿前时,凝视良久,动情地说,“我重写一块吧。”尽管已是85岁高龄,但沙老仍重新题写了“大雄宝殿”匾额,落款从之前的“沙文若”变成了“沙孟海”,这就是目前挂在大雄宝殿上的匾额。
沙孟海长启功十二岁,启功每见到沙孟海,总是以忘年相待。对于和启功在酒席、游览之后的当场写字题诗的活动。启功如果临时写打油小诗,总要先呈沙孟海看过,沙孟海常常郑重地指出“这句不好!”启功不解,再问之时,沙孟海便加重语气说:“就是不好!” 启功在这“一喝”之后,也知道怎么不好和怎么改了。“这一喝的情谊。应该有多么大的分量啊!”
后来沙孟海编辑有关书法史的书稿,也虚心地向启功请教。启功动情地回忆道:“有时拿过一篇写出的稿纸,让我逐句看,我也“忘其所以”,指手划脚,先生竟像记笔记似的一字字在稿纸上改。事後,我清醒过来,大为后悔失礼,而先生却欣然点头,似乎肯定了我背诵功课的及格。” 不仅对启功的意见虚心接受,其实沙孟海一生都主张“转益多师,穷源竟流”。
最后来看看下面这些匾额吧,都是沙老题写的。
醉翁亭(安徽滁州)
傅山纪念馆(山西太原)
南京博物院
王右军祠(浙江绍兴)
西泠印社(浙江杭州)
浙江省博物馆
碧血丹心(杭州岳王庙)
沙孟海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的创作不仅继承了中国书法的优秀传统,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他的书法作品对当代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书法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