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修脚大师排名前十(排名第一的修脚是哪家)
扬州沐浴源于春秋,沐浴之风始于汉唐,宋元时出现公共浴池,明清时沐浴已相当繁盛,搓背、修脚、按摩沐浴服务“三大件”名噪天下,其精湛的修脚艺术被誉为“肉上雕花”。上世纪90年代,足部护理服务独立成业,2019年11月,“扬州传统修脚术”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小小修脚刀,修出自信和梦想。在全国四大名园之一扬州个园对面的古城北护城河畔,有一片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里面有一个“扬州传统修脚术”窗口,每天在这里守护窗口的老先生,就是“扬州传统修脚术”江苏省代表性传承人、全国修脚协会名誉会长、国家级技能鉴定考评员、扬州沐浴业原经理陆松林。
1946年出生于古城缎子街双桂巷鼎陞客栈的陆松林,童年时期目睹父母在古城旅馆业从业的艰辛,1961年刚上初中一年级,就为父母分忧而辍学,进入扬州服务公司浴室业师从教场浴室戴春林大师启蒙,继尔走进三义阁百年老店“永宁泉”浴室,师从修脚名师季长富“肉上雕花”,开始了终身学艺、掌门、传道“扬州传统修脚术”的“三部曲”生涯,至今,还“守护”在486的“非遗”窗口。
学艺 : 肉上雕花,迈好人生“三大步”
上世纪中叶,扬州修脚界涌现出崔、尹、季、郭、王、刘“六大元老流派”,其中“季派”即陆松林的师傅季长富为代表,下刀稳、运刀轻、修得净。季长富是扬派修脚“中医外治”的扛鼎大师,曾在古城苏北人民医院每周一、三、五上午掛牌专治脚病。陆松林拜在季师门下,内心感到十分幸运,决心“干一行爱一行”,以“终身为业”的信念,启动“肉上雕花”人生的“第一部曲”。
学徒期间,陆松林与师傅同吃同住三年,全身心投入学艺。师傅待他视如已出,把自已所学、所知、所藏,悉数传授,从摇手腕、推筷子、磨刀子等“修脚术”基本手法,要求反复练习,严格过关;到一般脚病、长年足疾、痼疾沉疴等“治脚术”,必反复揣摩,心领神会。陆松林在浴室“堂口”整整摸爬滚打20余年,其间,修脚“锛、断、劈、片、整、挖、起、撕”等刀法,刮脚“上下、左右、兜圈、扼捏、弯趾”等刮法,捏脚“撩、捏、拖、挤、柔、排、抖、推”等手法,无不精通,运用自如,经手治癒的“足疾者”不计其数,身后常年有一群追修的“陆粉”,成为业界精英,备受社会关注,也成为行业重点培养的后备人才,扎实迈出了“肉上雕花”人生的“第一步”。
八十年代初,陆松林以修脚精英的底色,被政府主管部门选送市委党校“经济管理”班学习,三年修完南京大学函授相应课程,健步登上一个有技能、有知识、有理论、有实践的技术型管理人才平台,成功迈出了“肉上雕花”人生的“第二步”。
1983年,国家改革开放向城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过渡的时候,陆松林迎来了人生的“第三步”转折点。他以“修脚技师”的身份,从浴业一线调到政府管理行业的业务部门,主持全市行业从业者培训和技术提升工作。一年后,出任全市浴业经理,以成为行业“掌门人”的精采亮相,完美迈出了“肉上雕花”人生的第三步。
掌门 : 管理有方,创新拓展“新天地”
扬州沐浴业有着繁华的背景和精湛服务的优势,有清以来至民国年间尚有相当的规模。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时,全市仍有20多家浴室。经“文革”10年文化观念的冲击,业内仅存10余家浴室。多年的“疲劳”运行,浴室大多屋舍老朽,设施陈旧,运行困难。陆松林进入全市浴业管理业务部门时,正是面对这样的局面,开始了他“肉上雕花”的人生“第二部曲”。
如何重振扬州浴业、扬州修脚术当年风采,以至发扬光大?若干年后,陆松林回忆这段人生“第二部曲”时,用了一句后来的流行语,叫做“两手抓”,来描述自已在“浴业掌门”位置上的主要思路和工作重点。就是率队跨江向苏南的苏、锡、常同行兄弟单位学习,一手抓硬件,提升浴业物质品质;一手抓软件,提高从业队伍水平。同时,业界后继乏人的问题,也被提上日程并推进化解。
——抓硬件,改造和提振“浴业”形象。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扬州商业系统国营浴室有13家。在居住条件还没有具备家家有卫浴设施的当时,浴室洗澡仍是百姓人家的首选。当时,“洗澡难”现象也引起政府高层领导重视,市人大主任黄书祥和副市长祝志福曾亲自带队深入浴室听取民声。陆松林抓住机遇,积极依靠主管部门领导支持,努力争取多方扶持,获得政府财政拨款和低息贷款近百万元,用于更新改造老浴室,维修宅舍,更新设备,改善设施,永宁泉、三星、中华泉、双桂泉、小三元等一批老店名店面貌一新,有的还开通了淋浴、增设了新浴种,巩固了修脚业阵地,改善了“肉上雕花”的环境,撑起“扬州传统修脚术”的生存“硬件”一片天。
——抓软件,培训和提升“足业”水平。
陆松林在任期间,组织并承担过两次全市、全省性的“足业”技能大赛、组织过一次全市修脚大师专业培训。1987年,以扬州市商业主管部门主导,陆松林代表“二饮服”公司主持策划、组织了扬州全市的“修脚技艺技能大赛”,全市11个县、市、区在各自选拔赛的基础上,共选派50余名“技术精英”参赛。陆松林和扬州的“江苏省特级修脚技师”崔东兴,泰州市省劳模、修脚名耆钱鹤松等组成评委共同主赛。本次大赛与培训巧妙结合,期间,还商请省中医院讲师、教授来扬开设讲堂,讲授修脚、按摩等专业知识,带动了业界技术练兵、理论素养的提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江苏省商业厅在扬州举行“江苏省特级修脚师大赛”,扬州业界承担了大赛的组织统筹工作,并派出陆松林和朱才林、包林发、崔东兴等参赛。陆松林既是大赛的组织者,又是参赛者,赛后获得“江苏省特级修脚技师”称号,这是扬州最早获得此项殊荣的同业大师。
上世纪八十年代也是“扬州传统修脚术”队伍转型期。在省、市两次重要赛事后,修脚业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的迫切任务摆在陆松林的面前。在国家劳动管理政策指导下,1988年下半年,陆松林主持在当年高、初中应届生中成功招收了40名浴业一线青工学员,并专门招收了陆琴、周业红、陆枫、丁岚等扬州修脚史上第一批女学员。陆松林甘当人梯,幕后奉献,精心培养,用心扶持,经过30多年精雕细锤,她们当中走出一位全国人大代表、两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行业内还涌现了4位特级修脚师和多名中、高级技师名师,主动顺应了“扬州传统修脚术”的市场转型,并把这块“金字招牌”成功推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艳阳天”。
传道 : 授人以渔,理实一体“谱新篇”
20多年前,陆松林在自已“肉上雕花”事业“功成圆满”、自已挑选的女弟子“前程锦绣”时,服从领导的安排光荣退居“二线”,继续为“扬州传统修脚术”贡献“光”和“热”。多年的老友、江苏省商业学校校长吴加奇珍惜传统、尊重人才,盛邀陆松林加盟职业教育走上讲台,把毕生“肉上雕花”的经验和秘诀,在课堂上教给职业学生们。从此,陆松林又开启了“肉上雕花”人生的“第三部曲”。
“扬州传统修脚术”几千年来一直是师徒口口相传,走上职业教育讲台,首先面临的“拦路虎”就是缺乏权威的教材。
陆松林在“省商校”的3年,最大的收获和成就感,就是对自已毕生“肉上雕花”的经历、经验,有了总结、提炼、升华的时间和可能。他结合职业教学特点作了“拓荒”性的实践,从基本功练习到脚病的修治,全部编成省商校职业教学自编教材。同时,他还协助学校出版了一本《扬州修脚工艺技术》教材。
在扬州486非遗展示区的展柜里,整齐地陈列着陆松林亲手书写的教材手稿和教材打印本,《修脚理论》、《沐浴管理》、《沐浴知识》、《搓背知知》等教材,累计10万余字。为此,陆松林以自已的“专业技能强项+文字表述精准”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已,常常挑灯爬梳、翻箱倒牍,以求准、精、实,写出专业水准的合规教材。仅从《修脚理论》教材章节,第一课、修脚刀的沿革和发展,第二课、皮肤的构造和生理作用,第三课、修脚刀具和基本功练习,第四课、持脚法、持刀法,第五课、刀技刀法,第六课、刮脚的操作方法,第七课、捏脚的操作方法,第八课、常见脚病的分类和修治法等,可以看出其逻辑严谨、表述准确,尤其每一部分以“课”而非“章”表述,展现出陆松林谨慎和待修待缮的谦和风格。
陆松林还结合自已多年“肉上雕花”的经验,对“扬州传统修脚术”的特色与标准,作了精准的概括与凝炼。比如,“刚柔相济、深浅得当、快慢有致、轻重适度”的扬州修脚特色和“捹得平、铲得圆、断得净、修得润”的扬州修脚标准等,不仅成为“省商校”的讲课标本,也成为业界技术考评的重要标准和依据。
后来,“省商校”搬离城区进入新区谋求更大的发展,陆松林年事已高,没有随校出城。已经譽满功成的徒弟陆琴适逢创办“陆琴脚艺培训学校”,陆松林又拗不过师生情谊,应邀再次“出山”担纲,承担了学校培训的理论教学、实操训练以至学员管理等“一条龙”操控,在培训学校的课堂上、在实操训练的基地里,常见陆松林不知疲倦的身影。7年之间,先后培训了3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和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学员,为“扬州传统修脚术”的发扬光大、为国企改革缓解年轻人“再就业”难题、为老少边远地区脱贫纾困、为修脚新业态的健康成长,画出了靓丽的“收官”之笔。
坚守 : 不忘初心,绵延“肉上雕花”人
陆松林的师傅季长富曾在苏北人民医院掛牌专治脚病,一直让陆松林有个“修脚术”+“中医术”拓展“修脚治病”的宿愿。自打1987年招收一批“肉上雕花”女学员起,就以他坚守“修脚术”的初心和对“中医术”的敏感,在“扬州浴室”、“中华泉”等老浴室设立“脚医室”,让“修脚术”以中医理论指导独立成业,为新人成长提供宽松的环境。
陆松林有个可爱的女儿陆枫,打小就在身边看着叔叔伯伯修脚敲背,耳濡目染从心底喜爱爸爸的“肉上雕花”技艺。陆松林也秉持“荒年不误手艺人”的就业传统,对她从小悉心引导,把希望和坚守放在下一代身上。1987年女儿陆枫与陆琴、周业红等一并进入浴业,“登堂入室”拜师叔辈包林弟为师,一干就是10年,她的“肉上雕花”修脚术紧追前辈。其间,陆松林还让陆枫和同窗学员一道参加本公司的“修脚术”理论业务培训,一起送出去参加专业美容和按摩学习。他希望“扬州修脚术”在适应新时代的消费新潮中,坚守“肉上雕花”的传统。
1990年代初,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北京来扬行医布道的艾灸大师刘陆生进入了市商业部门领导的视线,陆松林闻讯即现场考察并迅速派出陆枫和娄师兄等三人拜师学艺,一人半途开了“小差”,陆枫不仅坚持完成组织交给的学习任务,还留下来坚持继续学艺,跟着刘老师理论上学习医学院中医教材,技艺上结合师傅门诊病员现场治疗案例学习,6年风雨无阻潜心学艺,陆枫成长为以“扬州传统修脚术”为基础,集美容、按摩、艾灸等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1997年经公开招考为扬州迎宾馆“特招”专门人才,把“扬州修脚术”带到了更高层次、更为广阔、更加优雅的境界。
2016年初,“扬州传统修脚术”获得“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陆松林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扬州传统修脚术”顺利入驻扬州486非遗展示区。从进入展示区的那天起,“陆松林修脚工作室”和“陆枫艾灸工作室”就并列生辉,陆松林、陆枫父女又开始了“肉上雕花”公益展示和传承的新的守护。扬州“非遗”保护中心原秘书长、扬州工文化研究中心原秘书长、扬州手工艺协会秘书长王克先生,对陆氏父女携手传承“扬州传统修脚术”深有感慨,赞曰 : 父女同窗坚守,修脚传承绵延。
在486展示区“陆松林工作室”的观众留言薄上,留有古城雅士陈金龙的一首题诗:
陆翁沐浴几十春,松柏茂盛长春藤,
林木苍翠万山秀,浓荫留给后来人。
这正是对陆松林“肉上雕花”守护“扬州传统修脚术”人生的生动写照。
(《扬州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