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远山黛、柳叶眉、朱唇口……在南京,藏着一群“神仙”古典造型师,魏晋、汉、唐、明等各个朝代的经典妆容信手拈来。在他们的“打理”下,一个个妆容雅致的古代美人“穿越”而来,一颦一笑,眉目含情。在《天天向上》《巧手神探》《登场了敦煌》以及2020央视中秋晚会等节目中,他们的作品都惊艳亮相。最近,这群“神仙”古典造型师中的一员——莫沙和她的作品又一次火出了圈,微博话题讨论热度比热播剧《司藤》中女主角的一弯柳叶细眉还要高。
跟着陶俑、壁画学妆发,“小重山眉”惊艳热搜
温柔含情的弯弯柳叶眉,娇俏可爱的小挑眉,起伏波澜的远山眉……在莫沙精心打造的古典造型中,一个个模特化身妆容精致的古典美人,仿佛从古画中走出来一般,“眼波明,黛眉轻。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蜓。”
提起近日登上热搜的“小重山”眉,莫沙有些不好意思,“我最开始只是想用青绿山水结合水墨山水来做创意妆,小重山已经是3.0版本了,在最开始的想法里做了简化和提炼,没想到大家这么喜欢。”
△小重山眉 受访者供图
莫沙今年27岁,但她已经从事古典妆造工作七八年了。谈起自己热爱的事业,她显得有些兴奋,“我是个武侠迷,从小到大看了很多部武侠小说,也是从书里喜欢上了古代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汉服后,我就决定要当一名古典造型师。”
从业多年,莫沙已经记不清自己做过多少种古典造型了。她说:“我一般都是以朝代为主,做每个时期的特色或流行妆容,平时也会根据一些出土的陶俑、壁画及传世的画作,来学习古人的妆发艺术。”
除了眉毛,一套完整的古典造型还包括唇形、腮红等妆面,以及发式等。莫沙向现代快报记者透露,这样下来一般需要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古典妆容需要更注意眉形和唇形的刻画,也要根据不同模特的长相来调整眼型。发型相对会复杂一些,整体轮廓、朝代特色、是否跟模特搭配等这些因素都要考虑到。”
妆盒、化妆工具、化妆品……古人也爱美妆
2015年,莫沙与中国装束复原小组妆造组负责人晓琳共同创办了一家古典美学工作室,在热闹时尚的南京新街口地区,让古典妆造之美穿越千百年。“工作室里有八个古典造型师,平时还要复原饰品等。”
△敷粉
△抹胭脂
△描长眉
当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工作室时,晓琳正在复原一个魏晋时代的古代造型。敷粉、抹胭脂、描长眉、画花钿、点朱唇、做发式……说话间,一个灵动飘逸的魏晋仙子就出现在了眼前。
晓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爱美之心自古有之。白色粉底、黑色眉毛、口红与腮红……古人化妆的步骤也很复杂,“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妆奁,也就是现在的化妆盒,里面就有梳篦、环首刀、粉扑等梳妆用具。”
△画花钿
△点朱唇
△做发式
“现代很多人以白为美,喜欢樱桃小口,其实古代人也是这样,而且底妆会更白。”不过,古代人用的化妆品跟现在有差别,“产品有局限性,可利用的材料比较少,甚至有些对身体有害。”
△晓琳复原的古代化妆品,包括铅粉、眉黛、润唇膏等
晓琳表示,每个朝代的妆容也各有差异。先秦时期是素妆时代,“粉白黛黑”,也就是打白色粉、画黑色眉毛,“白粉一般是铅粉或米粉。秦始皇炼丹用的朱砂,虽然不健康,但是为了美,也会用到化妆上。到汉代,古人从红蓝花中提取了红色素,做成有颜色的胭脂,开启了红妆时代。到了唐代,化妆则到达了鼎盛,脸颊腮红的运用会更多一些,所以出现了很多形容妆容的名词,比如酒晕妆、桃花妆等。”
“古代人比我们想象的要精致,平时都会养肤。”晓琳说除了化妆,古代人会用中草药提炼制作护肤品,并提取动物油脂做成润唇膏、面脂等。
△晓琳复原的魏晋时期妆造(模特:妞妞)
汉代就有一字眉,希望更多人正确认知古典妆造
“《周礼·天官》中有记载,‘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笄。’这里的‘追师’就类似于现在我们造型师的职业。”晓琳告诉记者,“追师”在当时为朝廷专门管理修治王后的首服、九嫔及内外命妇的冠戴发饰,“古代化妆也有等级之分,很多贵族女子的妆容造型,出街游玩也会引发平民的效仿,就像现在的美妆博主一样受欢迎。”
近年来,穿汉服出街并不稀奇,已成为不少小哥哥、小姐姐春日赏花的标配。作为一名专职国风模特,妞妞就经常参加各种国风秀。同时,她还是一名拥有20多万粉丝的自媒体博主,平时发布的内容大多是自己不同风格的古典造型。她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古典妆造有多好看。”
在实地探访古典造型工作室的时候,现代快报记者还碰到了正在做造型的周女士。她是一名汉服爱好者,为了和好朋友一起去看古风音乐会,特地来做一个美美的古典造型。“我从高中就特别喜欢汉服,但那时候爸妈不是很支持。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汉服,感觉很开心,我有时也会穿着汉服去上班。”
△晓琳复原的魏晋时期妆造(模特:妞妞)
2018年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装束复原中秋主题栏目、2020年湖南卫视《巧手神探》、2020央视中秋晚会《一眼千年》历代造型、2020《登场了敦煌》复原服饰秀……莫沙、晓琳合作的作品曾多次在热播节目中惊艳亮相,引发关注。
“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晓琳说,时下流行的一字眉早在汉代就已经有记载了,而且眉毛比较粗犷,跟大家传统印象中的古风眉毛都不一样,“现在工作室里也会办公益的国学讲座,希望让更多人对古代装束造型有正确的认知。”
现代快报+/ZKAER南京记者 李艺蘅 李鸣/文 牛华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