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青铜古韵、铜业摇篮、铜冠天下……2月15日,记者走进安徽铜陵有色展示馆,屏幕中这些名词成了展厅内经常出现的关键词。作为新中国第一个铜工业基地的发源地,铜陵市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因工业而强。这里目前探明的稀有金属矿种有30余种,其中铜、黄金、白银和石灰石储量全省第一,硫铁矿储量华东第一、全国第二;这里进驻着安纳达、文一科技、铜陵有色等11家上市公司,工业化率达60.3%;这里坐拥“黄金水道”长江岸线142.6公里,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国家首批对台直航港口和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及开放完善的惠企政策让铜陵市成为一座充满创新和活力的“工业名城”。
安徽铜陵有色展示馆内部一角。
悠悠长江穿城而过,既诉说着这座工业城市的光荣历史,也提醒铜陵人,工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建市60多年来,铜陵市始终坚持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强化产业集群、优化营商环境,逐步形成了以铜、化工为主导,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以工业经济的进位赶超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政府和企业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同心协力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公司现在之所以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多亏了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让给我们有了勇气和信心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全国人大代表,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丁士启向记者说道。作为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的电解铜生产企业,铜陵有色于1952年正式投产至今已走过七十余年的发展岁月,是新中国最早建设的铜工业基地,也是铜陵市当之无愧的“工业老大哥”。2022年12月28日,总投资103亿元的铜陵有色绿色智能铜基新材料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建成投产,建成后铜陵有色冶炼总产能将超过200万吨。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此次项目是铜陵有色与铜陵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二产提质扩量增效,打造市企融合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又一重大战略合作成果。可见项目之大,任务之重,“这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齐心协力,前途一片光明!”谈到项目的建设前景,丁士启满怀信心。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将带动铜材精深加工、硫化工、建材、港口、物流等一大批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2000余个,有效发挥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带动作用,为构建新时代市企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加丰富的内涵。
安徽微芯长江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展厅。
在铜陵,无论是经开区的项目现场,还是企业的生产车间,处处都是起步即冲刺的干劲。工业经济高位推进的同时,铜陵市也不断优化为企服务能力,聚力改革、主动突破,让企业发展无“后顾之忧”。位于铜陵市经开区的安徽微芯长江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主要生产碳化硅晶体这一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半导体材料,项目总投资达13.5亿元,占地100亩,预计建成达产后年产值达15亿元,年利润2亿元。“半导体这种投资需求大、发展周期长的产业,需要政府极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没有铜陵市国资委这一大股东,我们企业也不可能这么顺利地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胡阳介绍道。在铜陵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像这样拥有着强劲发展势头的公司还有很多,一大批重点项目陆续启动,其背后离不开铜陵市政府积极贯彻“一改两为”的工作方针以及对于营商环境政策的持续完善和优化。早在2月初,铜陵市政府便多次召开“助企面对面”恳谈会、“企业家接待日”等多形式的活动,截至目前累计接待20家企业,受理企业诉求30项,为在铜发展企业输送底气、激发活力。
站在新起点,“开好局”也要“开新局”,在铜陵,“工业强市”成为头号工程,全市上下持续焕发“敢为、敢闯、敢拼”的强烈担当,全力打赢招商引资攻坚战、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奏响跨越赶超最强音,在2023年第一季度首夺经济发展“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