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河荣近照---孙立功摄
王河荣先生要出一本摄影作品集。这本作品集收录的是他退休以后创作的摄影作品,从人物、花鸟、风光、获奖佳作四部分近200幅作品中可以看出,作品集选片认真,分类梳理清晰,充分展现了他的创作功力与学养。欣赏品之,就像一杯佳酿捧在手上,折射出岁月的沉淀,令人回味悠长。
我与王河荣先生十多年前相识于运城市中心城区南风广场。那天,我和市老年大学摄影班的学员在南风广场摄影采风,一位着装朴素、身板硬朗挺直的先生来到我面前,我俩聊起了摄影。交谈中得知他曾在《民生报》担任编辑、记者,对摄影情有独钟。退休后,他从未中断自己钟爱的新闻写作和摄影爱好,良好的新闻功底和职业素养,养成了它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创作习惯,一幅幅具有崭新思想境界、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品不断见诸报刊,并有多幅作品在全国、省、市级摄影大赛中获奖。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从王河荣作品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看到的美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作品中无论山川风貌、花开四季、不同鸟类以及人物神韵,他都能巧妙构思,生动捕捉,抒情地表现光影之美、韵致之美。在收录的风光作品中,他对祖国山河自然风貌表现出的特别情怀令人赞叹!山川地貌同阴晴风雨雾结合,让天地、山川、气象在互融的节奏中,营造出淡淡的、静谧的、温馨的氛围。无论是反映气势如虹的张家界自然风光,还是记录辽阔的塞罕坝大草原风情,或是反映当地的风景名胜,大自然在他的主观感受中显得无比神奇。
张家界风光\王河荣摄
《雾锁张家界》是王河荣在张家界风景名胜区创作的系列作品之一。画面中山势起伏,雾气可掬,色彩淡雅又层次分明。在构成上,左上角的山势浓黑,右边山间的云像一道乳白的薄沙占据着大片的空间。这种留白产生的浓淡虚实相生效果,使大山的质感更加雄厚,气韵更加灵动,给人一种惬意空灵、意境深远之感。近年来,为了拍摄风光,他跋涉祖国的山山水水,甘肃《张掖七彩丹霞》的惊奇地貌、《魔鬼城》粗旷雄浑的神秘之美、《鸣沙山》晨光中的暖色调驼影、河北《塞罕坝》大草原的光影韵律、陕西《雨岔大峡谷》的色彩渲染、安徽《月亮湾》乘竹筏游的幽静之境、安徽婺源古村落《晒秋》的斑斓色彩、山西《壶口瀑布》慢门拍摄形成的雾化动感气势……或深沉、或平静,浸润着他对大自然的最深的热爱。如今,风光摄影创作已成为他的常态,大自然的魅力深深吸引着他,他不仅从不同视角审视和体验祖国的山水和国外风光,对哺育他成长的河东大地风景名胜更是有难以分割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中,永济五老峰、蒲津桥遗址、七彩盐湖、万荣秋风楼胜景、芮城圣天湖、平陆大天鹅景区等历史遗迹、风景名胜,都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角。荣获全国建筑摄影大赛三等奖的作品《关王庙大殿》局部,为了拍关王庙建筑,他一连去了好几次,一蹲就是几个小时,对建筑的线、面、体及其相互的组合空间以及色彩等方面进行观察。待几道光线照射到房檐下时,他瞬间按下快门,将具体的建筑形象通过感知转呈为赏心悦目的画面。荣获大美运城摄影展一等奖的作品《崛起》,以立交桥作为前景形成框式构图,主体是密林般高耸的群楼,光影中折射出城市的魅力与精彩,让人们从中感受运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日新月异变化。
荷塘\王河荣摄
花鸟摄影的独特之处,更体现为一种对自然细节的把握,是对那一花一鸟之灵性的关照,即通过摄影的光影、色彩等技法将其展示出来。花鸟摄影是诸多摄影家的爱好,王河荣先生就是其中一员。一有闲暇,王河荣就会走进南山、盐湖、圣天湖、公园、乡间的田间地头,一头钻进花鸟摄影创作中,满怀激情呈现花鸟所蕴含的精神世界。据了解,他几乎走遍了运城的所有荷塘,把荷花、荷叶、荷影摇曳的姿态装入镜头。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初夏,到荷叶枯黄的隆冬,他不停地观察、提炼、拍摄,始终把自己融入自然之间,用身心去接触、感悟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蜻蜓吻荷》《荷塘情韵》《梦幻荷象》等作品,都是他在感受自然中生动的表达。“我喜欢作品中既有荷塘又有蜻蜒和鱼儿的画面”,他通过简约的构图,蜻蜓位于画面左侧,鱼儿在两片荷叶中间悠然闲游,自然生成的欢快画面,仿佛听到了花上的鸟啼和鱼儿嬉闹的声响。在谈到花卉和鸟类创作时,他表示,一幅好的花鸟作品要活起来,拍摄者就应该深入到自然中去观察它们,关注细节。
天鹅\王河荣摄
欣赏作品集中的天鹅系列作品,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天鹅的精气神儿,无论是动象,还是静象,处处洋溢着生命的乐趣。作品《起飞》中,天鹅振翅起飞溅起水花和动态,给人一种轻松欢快的感觉,简洁的构图,暖色调的色彩,彰显出天鹅的洁白之美。《比翼齐飞》画面里,百余只天鹅从水面一跃而起,矫健的身姿,扇动的翅膀,一排排拉长的水线,开阔的河面,背景的青山,呈现出一幅盎然之景。《憩息梳妆》,雍容华贵之中透露透着一股高贵的静气。一幅幅画面,天鹅或展翅高飞,或引吭高歌,或成双成对,或双飞比翼,或嬉戏打闹,充满着灵性和趣味。在创作中,王河荣先生善于捕捉对象,把握形态。《蜂舞丝瓜花》是一幅抓取典型瞬间的作品,画面中丝瓜杆弯曲形成的斜形对角线,逆光下自由飞翔展翅飞起的蜜蜂动态,呈现出一幅清新典雅、寓情于景的画面。《虞美人花》这幅作品,画面简约颇有意趣,一朵盛开的花朵鲜艳而有吸引力,几个未开花蕾高低错落,在浅淡的黄色背景衬托下,组成了一幅疏密得当,雅而有味的意象美。
人像\王河荣摄
作品集的第三部分,以人像系列作品展开。这些作品贴近人们的生活,画面中没有着意经营的奇特构图,没有渲染鲜丽的色彩,没有以光影而故作的图像,更多地关注的是最真实、最普通人的生活与日常细节。在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中,他以朴实的情感,将亲历的农村生活原型转化为艺术形式,亲切朴素、生动感人。在这些作品里,乡土文化记忆是立体的、温存的,乡愁是可见的,可触摸的。窑洞前的老夫老妻,老屋门前的妇女和儿童,土墙前走过的村妇,用手扶拖拉机耕地的汉子,闹社火的男女老少,撒网捕鱼的渔夫,河边洗衣服的村姑……一个个真实又真诚的画面,使我们看到了他拍摄时心灵深处那一份宽厚与情怀。
在南风广场锻炼时,我多次遇见王河荣先生拿着相机在寻找拍摄对象,因为他住在广场附近,来这里摄影创作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广场打太极拳的男女,舞红绸的妇女,写地书的老人,放风筝的青少年,一个个人们晨练中的众生百态被收入镜头。面对被拍摄对象,他能从现场真实感受出发,去强化不同意象承载的精神意识。荣获大美运城摄影优秀奖的《长绸舞韵》,展现出的稍瞬即逝的人物舞姿,美好而优雅。画面中舞者面容、身姿和红绸舞动时形成的虚实效果,洋溢着特有的精神风貌。在收录的人像作品中,有些作品是他在欧洲行的过程中现场抓拍的人像。行程匆匆中,他不但将旅行过程中看到的、体悟到的、感受到的山水和建筑拍摄下来,也从不同的视角对不同地域的人物进行最直观、最真诚的反映,意大利比萨斜塔前的人物留影、巴黎卢浮宫雕塑旁模仿雕塑造型的年轻人、意大利威尼斯大运河上的船工、意大利威尼斯广场上喂鸽子的小女孩……这些以宫殿、商店、广场、雕塑为背景下不同的人物和华丽色彩的组合,抓住了典型环境中最真实的人物形象。
七彩盐湖\王河荣摄
王河荣退休十几年来,他在摄影创作观念和艺术表现力的拓展与深化方面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他被邀请在市老年大学摄影班讲座时,结合自己对摄影艺术的感悟,理论联系实际,将如何观察、提炼,以及构图的形式、色彩的表现、光影的运用,和学员们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沉稳笃实的摄影艺术讲解,赢得了学员的肯定与赞扬。
总体来说,这本作品集充分反映了王河荣先生退休以后退而不休、自觉追求摄影艺术进步的努力和成果。岁月流金,初心不改,我深信王河荣会一如既往,继续保持旺盛的创作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摄影作品。
王河荣在运城市老年大学摄影讲座
石城\王河荣摄
雨岔大峡谷\王河荣摄
历山风光\王河荣摄
崛起\王河荣摄
三清山风光\王河荣摄
天鹅\王河荣摄
封面(画册设计\孙立功)
封底(画册设计\孙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