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最强藏品排名前十(故宫收藏张廷济多少藏品)

故宫最强藏品排名前十(故宫收藏张廷济多少藏品)插图

引言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王室宫殿建筑群。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住过24位皇帝,明代有14个,清代则是10个。故宫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永乐皇帝朱棣于1407年迁都北京开始着手修建的,历时14年,据说当时动用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10万人民工上百万。那么在故宫中,有多少奇珍异宝呢?

据统计,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册的文物共 1807558 件(套),以明清宫廷文物类藏品、古建类藏品、图书类藏品为主。藏品总分25种大类别,其中一级藏品8000余件(套),珍贵藏品 168 万件占全国博物馆系统 401 万件珍贵文物的 42%,重要类别均传承有序。其中,包括绘画书法、碑帖、先秦铭文青铜器、金银器、漆器、生活用具、钟表、宗教文物和武备仪仗60万件古籍文献中,不乏传世孤本。

故宫最强藏品排名前十(故宫收藏张廷济多少藏品)插图1

明清故宫

以下为目前公认的十大“镇宫之宝”。

宫廷之宝——乾隆款金瓯永固杯

据现已找到的档案、文献记载,乾隆年间制作了四件“金瓯永固”杯,分别是乾隆四年的一件、乾隆五年的两件、嘉庆二年的一件

现存于故宫内的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杯金质,鼎式,圆形,直口;口沿錾回纹一周,一面中部錾篆书“金瓯永固”,一面錾“乾隆年制”四字款;外壁满錾宝相花,花蕊以珍珠及红、蓝宝石为主;两侧各有一变形龙耳,龙头上有珠;三足皆为象首式,象耳略小,长牙卷鼻,额顶及双目间亦嵌珠宝。

故宫最强藏品排名前十(故宫收藏张廷济多少藏品)插图2

金瓯永固杯(金瓯永固面)

故宫最强藏品排名前十(故宫收藏张廷济多少藏品)插图3

金瓯永固杯(乾隆年制面)

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在杯身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条向上奔腾的夔龙,代表着生机与威严 ;“金瓯”寓意国家政权,取名“金瓯永固”则反映永远巩固地保持政权的一种愿望。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是清代皇帝在每年新年举行开笔仪式的时候专用的酒杯。每年新年凌晨子时,皇帝都要在养心殿明窗,把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放在紫檀长案上,在杯中注入屠苏酒,然后亲自点燃蜡烛,提起毛笔,书写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的吉语,所以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被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器物。

尽管乾隆皇帝朝政繁忙,却对制作“金瓯永固杯”的每个环节都格外关注。翻开《清高宗起居注》和《内务府活计档》,里面保存着几十道诏谕,均是乾隆皇帝降旨督办、询问金瓯的制作进程,并提出了自己的设计理念。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冲入了“万园之园”圆明园,将庋藏其中的稀世明珍劫掠一空。原本存放在圆明园的一只纯金“金瓯永固杯”与另一只铜鎏金“金瓯永固杯”,被时任法军上校的杜潘(Du Pin)掠走,现存于伦敦华莱士典藏博物馆。

另有一只“金瓯永固杯”庋藏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乃是蒋介石从大陆溃退之际带走。

乾隆皇帝为祈求江山永固设计的金杯,流散三地,实在是对“金瓯永固”四个字的莫大讽刺。

漆器之宝——雕漆云纹盘

元代是中国漆器工艺史上的辉煌阶段,雕漆工艺能人大量出现,他们均以刀法精细,风格瑰丽著称于世。

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年)安徽新安平沙黄成所著《髹饰录》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部古代漆工专著,尤其是张成和杨茂的漆器传到日本后,对该国木漆品工艺产生巨大影响,他俩创作的漆器精品,被日本美术史专家称赞是“诚无上之作品”。

张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传世作品被一致认为是雕漆作品里的珍品。现代市面署张成款的一些雕漆器物,被疑作伪作。而雕漆云纹盘漆色和刀工均与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张成造”剔犀云纹盒如出一辙,其做法是《髹饰录》中所谓“乌间朱线”的作法,是公认的张成的作品,是具有历史性的作品,为研究元代剔犀工艺提供了可靠而精美的实例。

此盘高82.5px,口径480px,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

故宫最强藏品排名前十(故宫收藏张廷济多少藏品)插图4

雕漆云纹盘

玉器之宝——青玉云龙纹炉

宋代玉云龙纹炉是一件仿古玉器,玉料也不是黄色,仿制古玉的技术难度很大。经长期埋藏的古玉会出现沁斑等特殊的现象,仿制古玉必须用染色等特殊的技法制出古玉上特有的沁色。

宋代玉云龙纹炉是仿古玉器的典范,但宋朝玉器仿古,并不是纯粹的复古和摹古,更不是一成不变、亦步亦趋,很多时候,他们的模仿,是学习和借鉴,是在古代器形和技法基础上的创新。

故宫最强藏品排名前十(故宫收藏张廷济多少藏品)插图5

宋代玉云龙纹炉的出土反映出宋代文玩鉴赏成为时尚,宋代社会由于金石学的兴起,古物文玩收藏成为时尚,对三代青铜器的研究也颇有成果,于是宋代玉器的形制中便多出一个类别,即仿古青铜器玉器,简称“仿古玉器”。这件玉炉就是仿古玉器的代表作。

宋代是中国历史巨大的转折时期,和唐代开朗积极张扬的社会思想相比,宋代社会趋于保守和内敛。更由于北方辽金西夏的武装侵扰,使得宋代人缺乏积极和自信。宋代玉云龙纹炉体现出追慕前朝的荣光变成了最好的心灵慰藉。同时玉龙飞舞,喷云吐雾,周围尽施浅雕如意祥云寓意吉祥。

青玉云龙纹炉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

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

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

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

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

珐(fà)琅(láng) 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说到掐丝珐琅,恐怕很多人都会问:“那是什么?”说到它的俗名,人们则会立刻恍然大悟“原来是景泰蓝!好东西!”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元末明初,通高13.9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3.5厘米。该作品大概是贵妇人在内室焚香时使用的,也可能是专供把玩的摆件。

它通体莹润,发着玻璃般的光泽,造型厚重配着华贵的颜色,更显富丽。它的颈部装饰有黄、白、红、紫四色菊花,共有12朵,菊花的造型十分典雅。器口铜镀金,口沿下为浅蓝色珐琅釉地上饰各色菊花纹,花蕊用铜镀金乳钉嵌成。炉身施宝蓝色珐琅釉为地,在香炉腹部,有红、白、黄6朵缠枝莲花,缠枝莲是中国人最喜爱的装饰图案之一,又名“万寿藤”,以莲花和藤蔓缠绕,连绵不断,寓意吉祥。在瓷器、丝织品和建筑上,都可以看到这种图案。这件香炉上的缠枝莲将莲花作为主体放大,蓝、红、白、黑、黄交替作为花瓣配色,使色彩更为丰富,又保持了整体配色的一致性。在炉的下部,同样装饰了莲瓣纹,莲花和佛教有密切关系,将莲花装饰在佛教用品上,有敬重之意。

故宫最强藏品排名前十(故宫收藏张廷济多少藏品)插图6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这个香炉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象耳”,耳,不是指大象的耳朵,而是古代中国人对香炉两端的把手的称呼。这个香炉的“耳”,是两个大象头,它们卷着鼻子,通体金色,更显富贵。据专家考证,这两个象耳,包括香炉底部的象足,都是明朝时候加上去的,而主体的珐琅是元代制造,所以,它仍然是一件元代艺术品。也因为这些象耳和象足,很长一段时间,它都被归入明朝工艺品。

书画之宝——《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一说528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制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故宫最强藏品排名前十(故宫收藏张廷济多少藏品)插图7

清明上河图全图

故宫最强藏品排名前十(故宫收藏张廷济多少藏品)插图8

清明上河图(局部1)

故宫最强藏品排名前十(故宫收藏张廷济多少藏品)插图9

清明上河图(局部2)

故宫最强藏品排名前十(故宫收藏张廷济多少藏品)插图10

清明上河图(局部3)

故宫最强藏品排名前十(故宫收藏张廷济多少藏品)插图11

清明上河图(局部4)

作者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图画中。图中所绘城廓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草树牛驴驼之大小出没,以及居者行者,舟车之往还先后,皆曲尽其仪态而莫可数记,全副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整幅画作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法帖之宝——《平复帖》

《平复帖》的价值,更在于它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珍稀性和独特性,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书法真迹,被尊为“中华第一帖”。书法的演变经过了篆书、隶书、章草、楷书、今草、行书几个阶段,《平复帖》个于章草与今草之间,是两者过渡时期的典范之作。章草到今草的转变,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唯有这篇墨迹流传至今,成为这一转变的重要见证。

《平复帖》是陆机写给朋友的信,陆机(261-303)是西晋华亭(上海市松江)人,祖父陆逊、父亲陆抗是东吴名将。此作于晋武帝司马炎咸宁初年,距今已1700多年比《兰亭序》还早了78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书法真迹,与留传下来的唐摹本《兰亭序》相比,则更早了360年以上。它不但是真迹,还是唯一的传世孤本,因其珍稀性和独特性,它被称为"天下第一帖"。

故宫最强藏品排名前十(故宫收藏张廷济多少藏品)插图12

天下第一帖——平复帖

书法的演变经过了篆书、隶书、章草、楷书、今草、行书几个阶段,《平复帖》介于章草与今草之间,是两者过渡时期的典范之作。章草到今草的转变,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唯有这篇墨迹流传至今,成为这一转变的重要见证,其珍稀性无与伦比。

《平复帖》在书法界尊享“法帖之祖”的美誉,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其传承有序,曾为宋徽宗收藏,有宋徽宗六字瘦金体题签及宣和诸玺。此后多次转手。雍正时期,它成为雍正孝圣宪皇后的嫁妆。孝圣宪皇后临死前,将其赏赐给其孙成亲王后成亲王曾孙载治去世时,其诸子皆幼,恭亲王被指派为监护人。大约在此时,恭亲王趁机将《平复帖》据为己有,后来就传给了他的孙子溥儒。溥儒又因为为母亲操办丧事缺钱,卖给了大收藏家张伯驹。1956年,张伯驹无偿将其捐献给了国家。至今,由故宫博物馆收藏,成为其镇馆之宝。

钟表之宝——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为故宫钟表的代表作。高185厘米,面宽102厘米,侧宽70厘米。此钟造型为木胎黑漆彩绘二层楼阁。一层正中为双针时钟,写有“乾隆年制”的钟盘上饰以造办处特有的黄色珐琅。钟盘上的5个上弦孔分别控制5种功能:走时、报时、报刻、开关门、打乐。钟盘的左右两侧为变动的布景箱,左右两边景箱的表演主题分别是“海屋添筹”“群仙祝寿”。

故宫最强藏品排名前十(故宫收藏张廷济多少藏品)插图13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

二层为3间房屋,内各有一报时人。每逢3、6、9、12时,房门开启,3人手执钟碗缓步出门,站定后,左边的人敲钟碗发出“叮”声,右边的人敲钟碗发出“当”声,“叮当”声响一次报一刻钟,响两次报两刻,依次类推,报完四刻后,中间的人敲钟碗报时。报时刻完毕,乐曲声起,景箱内的活动装置开始运作。

故宫最强藏品排名前十(故宫收藏张廷济多少藏品)插图14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细节图

左景箱内重峦叠嶂间有仙鹤傲立,架着祥云的仙人缓缓升腾,云海中一座琼楼陡然浮起。右景箱内扶杖的寿星正依次接受八仙敬献的宝物。乐止,报时刻人退回门内,楼门关闭,景箱内各活动装置复位。

十七世纪以前,中国皇宫素以铜壶滴漏计时,直到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明万历帝献上两台西洋自鸣钟。皇上龙颜大悦,从此明清宫廷开始使用自鸣钟来计时,特别是乾隆皇帝更是一位狂热的自鸣钟收藏爱好者,所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大量的制作精密的自鸣钟,这件器物就是其中的代表者。

此钟据说由乾隆爷亲自下旨研制,从乾隆八年(1743年)下旨设计到交货历时五年多。其机械系统有七套之多,分别控制走时、报时以及景箱内活动装置。不过也正是这位“十全老人”,视“番邦”、“蛮夷”之科技为“奇技淫巧”。英使马戛尔尼1793年访华时,带来了蒸汽机、织布机、地球仪、天体运行仪,甚至毛瑟枪、连珠炮、榴弹炮和战舰模型,几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全副家当。乾隆爷却宣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他只是觉得自鸣钟、八音盒蛮好玩。

织绣之宝——《梅鹊图》

此图轴丝质,依画稿缂织。以十五六种色丝状的小梭代笔,巧妙搭配,画面色泽和谐。以“通经断纬”的手法缂织,并娴熟地运用了多种缂丝技法。

缂丝之高贵,首先因其耗费工时巨大,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如妇人一衣,终岁方成”。其次,缂技易学难精,虽摹缂书画,但并非简单地照葫芦画瓢,而需要纯熟的工艺技巧和相当的书画艺术修养。许多缂丝书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缂丝以其贵重而渐为皇家所垄断,现存传世缂丝珍品主要集中在故宫博物院

此图丝线之经密度20根/cm,纬密度44-46根/cm,精工细密。此缂丝图很好地体现了原画稿疏朗古朴的意趣,画面生动,清丽,典雅,是沈子蕃为数不多的存世作品之一,也是南宋时期缂丝工艺杰出的代表作。

故宫最强藏品排名前十(故宫收藏张廷济多少藏品)插图15

沈子蕃《梅雀图》

图下方缂有“子蕃制”、“沈氏”方印,玉池有“蕉林梁氏书画之印”、“果亲王府图书记”、 乾隆帝御笔“乐意生香”,并钤有“乾隆宸翰”、“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石渠定鉴”、“宝笈重编”、“ 石渠宝笈”、“乾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宜子孙”、“重华宫鉴藏宝”等印记,可见这幅作品在清皇室藏品中占有重要位置。

陶瓷之宝——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是18世纪初,江西巡抚郎廷极奉康熙之命到景德镇主持御窑时烧制出的。当时,郎廷极试图烧制出失传数百年的祭红,因釉料配方及烧成温度度控制不当,在数百次失败后,没有成功,却形成了另一种流动性大,有大片裂纹,极为鲜艳的红釉,其色如初凝的牛血,玻璃釉质,雍容华贵的新品,因此人们把这种瓷器以他的姓氏命名为“郎红”。也成为陶瓷史上唯一一个以督窑官(专门监督烧制御用瓷器的官员)姓氏命名的瓷器品种

郎红以铜为发色原料,在1300℃以上的高温中烧制而成。因铜元素在高温下极易挥发,显色范围有限,对烧成的气氛、温度等技术指数要求很高,烧制极为困难,数百窑难成一件精品。故民谚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尽管给皇帝老儿烧瓷可以不计成本,但清宫旧藏郎红器也并不多,且多半都会有些瑕疵,真正完美的精品堪称凤毛麟角。而红釉穿带直口瓶就是其中之一

故宫最强藏品排名前十(故宫收藏张廷济多少藏品)插图16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高20.8厘米,口径6.1厘米,足径9.1厘米。瓶直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足外墙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在容器上系带是对无梁、无系、无扳手的器物进行提拿的传统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实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摆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损坏。该器通体施红釉,因釉质在高温烧造时垂流而使口部显露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

外底施白釉并镌刻乾隆御制诗(乾隆挺无聊的,很喜欢留到此一游):

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

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

青铜之宝——酗(xù)亚方尊

酗亚方尊,商代晚期作品现存有完全相同一对一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国内现存最完好的;一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圈足部残损较重。

酗亚方尊,高45.5cm,宽38cm,口径33.6×33.4cm,重21.5kg。肩上四角各饰一象首,象首间夹饰兽头,颈、腹、足均饰八条棱脊。兽面纹和夔纹是其主体纹饰,以雷纹作底。这件方尊通体饰花纹,肩部四角饰四象首,额上以二餐龙为角,四面中间也饰四兽首,额上伸出二枝杈形冠,似为鹿首形。器身装饰了8条扉棱,上端出于口沿外,更显得雄伟。口内侧铸铭文2行9字:亚(音酗)者(音司)以大子尊彞。铭文大意:亚族祭祀诸位王后和太子的宝器。

故宫最强藏品排名前十(故宫收藏张廷济多少藏品)插图17

酗亚方尊

尊是商周时期的一种盛酒器,传世的方尊较为少见。20世纪70年代在山东省青州市益都县苏埠屯出土有数件“亚”字铭文的青铜器。从考古发掘的墓葬形制来看,这些墓葬的规模都不小,其中甚至还有一座带有四个墓道的大墓,这说明“亚国”曾经是商代的一个诸侯国或者部落名称。再从这件器物的铭文来看,这件器物是祭祀“亚国”的王后和太子。考虑到以前也曾在苏埠屯出土过带有“亚”字铭文的青铜器,因此有学者推测如今的山东益都苏埠屯很可能就是商代的“亚国”

结语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在近代社会,由八国联军侵入中华大地,带走的宝物数不胜数。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希望那些流失在外的藏品,终有一天能回归中华大地。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