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高档酒楼排名前十(舒城饭店哪家好)

舒城高档酒楼排名前十(舒城饭店哪家好)插图

(开设在合肥大街上的三民春酒店)

对于可以称为老字号的商号、商标或者品牌,政府或有关部门理应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传承。不过,对于某些行业的老字号,要使其进一步发扬光大,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还是要靠市场、靠生意人来完成。比如,曾经是舒城餐饮服务业的龙头老大——三民春饭店,如果仅从时间上来说,“三民春”这个商号,绝对算是“老字号”了。下面,将这一老字号饭店的历史经纬作一梳理。

三民春饭店开业于民国21年(公元1932年),距今已有90年。位于城关镇十字街,业主李全三,店号全称为“三民春茶酒馆”。开业之初,有瓦平房20多间,设餐桌50张,旺季雇工20—30人,主要经营粗细茶点、普通饭菜和各种筵席,每月营业额在2000———3000元,为县城有名的茶酒馆之一。

民国27年(公元1938年)夏季,日军侵占舒城,被迫停业。是年底,恢复营业,设餐桌15张,雇工3—4人。抗战胜利后,业务趋向旺盛,为城关镇大茶酒家之首。

1956年5月,在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转为公私合营企业,有工人15人,私方股金1209元,隶属县贸易公司。

1957年11月,县贸易公司撤销,改属城关供销社。

1958年10月更名为大众食堂,并入县商业局“大摊子”核算。1960年6月,改属城关人民公社商业科。1961年11月,恢复公私合营企业体制。1962年,归属饮食服务公司。

1964年,为扩大经营,将平房翻建楼房2层,上下计22间,另平房8间,共计556平方米。除经营早点、饭菜外,2楼设旅社,有床位60张。

1978年,更名为工农兵饭店,属国营企业。

1985年,恢复“三民春”店号,调整了经营布局,设餐桌30张,床位67张,固定资产原值4.7万元,自有流动资金0.97万元,店内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有职工20人,年营业额22.37万元,年利润0.94万元。1986—1990年,经营基本稳定,主营早点。普通饭菜,承办各种筵席,提供住宿。年营业额28万元。

1991年,遭遇洪灾,水毁部分房屋,无力修复。1992年,多方争取资金,进行改造,撤销三民春饭店,改办为县第一百货商场。

2003年,县城中大街道实施改造。一百商场拆迁,传统意义上三民春饭店的一些老房子荡然无存。

2007年,舒城县个体工商户张某在县城中大商城内重开三民春饭店。

2009年,个体工商户孙某肥西县上派镇开设三民春酒店。

2022年,舒城人方举在合肥开设三民春酒楼。并对“三民春”注册了商标。

(资料来源:《县志》,《商业志》以及爱企查。吴道良编)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