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著名河流排名前十(嘉兴钓鱼最佳地点排名)

文 | 董雄

水城绿都的嘉兴,自古有“八水绕城”之说。禾城文化复兴中,又提出九水连心,环城河沟通的九条河流,呈放射型通四方,盘点这九条河流,最古老的当属长水塘。

嘉兴著名河流排名前十(嘉兴钓鱼最佳地点排名)插图

长水塘,古名长水,源自天目山和东苕溪,长26.2千米,平均水面宽80.6米。长水最早记载是在春秋时期,但没有长、宽和形成时间的确切记录。追溯嘉兴最早的县名,是以长水得名。

元至元《嘉禾志》引《吴地记》:“嘉兴县本号长水县,周敬王十年置在谷口湖。”另外一说,元至元《嘉禾志》引《嘉禾记》:“周敬王六年置长水县。”

长水自夹谷,经殳山到鸳鸯湖,穿过嘉兴古城区通穆河溪,连接到吴国国都,通太湖。流淌苍茫大地的古长水,涛涛的浪花中,留下许多美丽和悲壮的传说。

相传秦始皇曾经拓宽长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东巡,观天象的术士说,五百年后,江东有天子气。秦始皇过长江到海盐,登山观海,风高浪急,无法渡海,便沿海边溯江而上,从江面狭窄处渡江到会稽祭大禹。回来时,乘船从长水过,见当地人都泛舟买卖交易,十分热闹,流传着“江南好风光,水市出天子”的民谣。

秦始皇始信术士的推测,“江南有王气。”于是令随众和囚徒十万余人,新建驰道,拓宽长水,拦河筑堤堰,斩宝马祭河神,破坏当地的风水,还将长水改名由拳县。由拳是古越语,含义不明 。一说那时囚徒拚命挖土拓河,时有累死饿死,因不堪疲倦,瞅准机会纷纷逃跑,人惊呼“囚倦”,于是秦始皇将长水县改名囚倦,在置县时取其音名由拳县。

蚂桥集镇横跨长水塘,传说秦始皇南巡时,开拓长水,就在这里斩马祭河神。唐时在此筑坝堰,名马塘堰,宋后废堰建桥,称马王塘桥,简称马桥。宋、元时此地为官方急递铺马桥铺所在地。明清后传说长水河中有蚂蝗精行凶作怪,建东西两桥后,蚂蝗精被钉死。群众便把马王塘桥叫做蚂蝗塘桥, 简称蚂桥,俗称塘桥头。镇以桥得名。

当时的长水是南下钱塘,北上东吴的商旅要道,两岸风光秀丽,历代有许多赞美吟咏长水的诗篇,明代“长水飞帆”为嘉禾十景之一。

明沈尧中的《长水飞帆》诗云,“南国长溪一望平,天风吹送数帆轻。”清代查慎行诗咏长水,“两岸朦胧桃李花,一天风露属渔家,小船卧听棹歌去,行到鸳湖月未斜。”朱彝尊晚年居住王店曝书亭,经常往来长水,情有独钟,写了许多长水的诗,其中《长水晓行》中有 “月黯千重树,风微一叶舟”的诗联。

近代,长水塘是嘉兴至海宁的主要航道,每天客轮、货船络绎不绝。清末建造沪杭铁路,过嘉兴车站后,铁路在长水塘东岸相伴南下,在马家瞳附近建大洋桥穿过长水,沿着长水塘西岸到海宁。

铁路的开通,长水塘两岸的交通地位越来越重要,于是,长水塘上架设的桥梁特别多。民国《嘉兴新志》载:长水塘“更九里至王店镇西侧,又北流九里至新塘桥,稍迤东北流四里至马王塘桥。分东西二支,其正支出大马王塘桥,北流九里,经秀水桥,长水桥,更三里至野猫洞,入鸳鸯湖。其旁支出小马王塘桥西北流,会九里港西南来水,经真如塔之东入鸳鸯湖。”

另外,新塘桥上游还有移宝塘桥、庆丰桥、狮子塘桥,那时长水塘在嘉兴县境内有8座桥,一座铁路桥,是截止民国嘉兴“八水”中,桥梁最多的河流。抗日战争时期长水塘新塘桥附近,是嘉兴敌后抗日游击交通线,抗日军队和游击队通过这里,破坏铁路,打击日寇,留下许许多多抗日故事。

解放后,长水塘交通依旧繁忙,更是嘉兴海宁之间南北水利的命脉。1967—1969年建设的长水塘治水工程,疏浚贯通长水塘,拓宽环城东河,开挖长水新河,长水塘全线筑起护塘堤岸,加大了南北河流排水引水能量。

进入21世纪,随着嘉兴和海宁两座城市的拓展,长水塘南北两头市区段河流,不再通航,建设成为嘉兴和海宁两市市区自然生态景观河流。长水塘海宁市区段两岸建成“清清长水塘,翩翩白鹭来”的海宁生态湿地公园。

长水塘嘉兴西南湖到长水塘枢纽一段,铁路和长水塘之间建成西南湖湿地公园,对岸嘉兴第一医院和一些高档住宅区的大楼,高高低低,耸立河畔。河上先后建起嘉兴大桥,由拳路桥,长水路桥,槜李路桥,三环快速路以及沪杭高速路大桥,还建有长水塘水利枢纽。

最有意思的是,栽种大片嘉兴特产名果槜李的嘉兴市李子园艺科学研究所,也在长水塘西岸的热土上,传承着嘉兴美丽传说的古老水果槜李的文化内涵。春秋时期的吴越槜李大战和嘉兴古地名就是以水果槜李得名。槜李和长水这两个嘉兴最古老的地名,在这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讲述着嘉兴悠悠岁月传奇故事。

--END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