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高起点高标准,经过近4年建设,由深圳全额援建、校地联手共建深河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以下简称“暨大附五院”)已于近日试运营,即将全面开业。
“建设研究型医院”被国家多部门联合确定为国家指导医院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医院,暨大附五院在建设研究型医院上有何谋划部署?该院提出,将根据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牵头发布的《中国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为指导,将科研创新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重点部署医院科研布局,围绕“临床搞科研,科研成果为临床”的要求,从临床医疗出发,以科研创新为驱动,最终服务于患者,为建设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奠定基础。
医院平台建设:搭建一流科研平台
研究型医院是以新的医学知识和新的医疗技术的产生与传播为使命,坚持临床与科研并举,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催生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 推动临床诊疗水平持续提高,为医疗卫生事业和人类健康作出重要贡献的一流医院。
暨大附五院院长李志忠指出,建设研究型医院是医学科学发展的规律和医院战略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医院从规模发展转向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据介绍,暨大附五院初步搭建一流科研平台,将引进PET/CT-3.0T MR多模式诊断系统、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这些设备不仅能够发现、诊断早期的肿瘤,也具备一定的科研价值。
暨大附五院规划专用研究科研场地2700多平方米;中心实验室将配备3.0T核磁共振、回旋加速器、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等一批高尖端研究设备。同时,将筹建标准SPF小动物实验管理中心以及河源市首个非人灵长类实验平台,与国内多个非人灵长类动物养殖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与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再生研究院等暨南大学20余个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平台共享,其中包括13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助力该院科研发展。
此外,暨大附五院将围绕重点临床科室筹建河源市癌症诊疗中心、肾病中心、泌尿结石防治中心、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脑科中心、康复医学研究中心、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研究中心等7个市级研究中心,深入贯彻“科研为临床服务,科研驱动临床医疗发展”的要求。
科研人才培养:已成立省级博士后工作平台
建设研究型医院,人才是支撑,平台是关键。据介绍,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审批,暨大附五院依托暨南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成立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下称“基地”)。该基地是省级博士后工作平台,基地设立并有两名博士后科研人员入站,医院为博士后提供丰厚的待遇以及进站科研启动基金。
暨大附五院在站博士后沃金正在做实验。
下一步,暨大附五院将以设立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契机,通过加大对优秀博士生的引进、挖掘、培养,进而打造一支高精尖科研人才团队。同时,该基地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载体,将推进与当地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河源市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为医院建设研究型医院奠定坚实基础。
暨大附五院还将把科研人员与临床医生融入到同一个研究体系内,把基础研究与临床密切结合,并给予临床型科研人员足额的配套科研经费支持和相应的激励政策。
对外交流合作: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展开深度合作
在知识、信息传输与交流日趋频繁的当下,对外交流合作是研究型医院的必经之路。
据介绍,暨大附五院将充分引进暨南大学丰厚的科研资源,实行科研双聘教授管理办法,与大学各研究院所如医学院、生科院、化材院、药学院、材料研究院的教授和研究员展开深度合作。
与此同时,暨大附五院与国外科研院所也将持续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如,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在“全美最佳医院”综合排名第一,其中肾内科在全美科室排名中排名第一。当前,该院肾内科孟宇主任团队与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团队在临床医疗与科研等方面已开展深度合作,发表了多篇SCI(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是世界最著名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论文。
暨大附五院获评“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在科研成果方面,据统计,目前该院李志忠教授团队、孟宇主任团队、孙国栋主任、沃金博士后等在职员工,以暨大附五院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在国内外高水平杂志已发表11篇SCI文章,其中最高影响因子为:13.281。该院博士后周沅逸入选“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0批面上资助”。
【全媒体记者】余佩
【通讯员】马超 黄世军 黄欣 张婷
【作者】 余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