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近期俄军在乌克兰前线的“英姿”。
这名手持冷兵器的俄军,是俄联邦境内的巴什基尔人,属于一支突厥语系的黄白混血民族,他手中的弓箭和身后搭着的两条狐狸尾巴,是巴什基尔人的民族传统。
巴什基尔传统服饰
早在沙俄时代,巴什基尔弓箭手的厉害技艺就已经享誉欧洲。
比如下图,是19世纪初,战胜拿破仑的俄军在回程途中,路过萨克森公国图林根地区的施瓦察(Schwarza)时,队伍里的巴什基尔人当场秀“手艺”后,留下的“痕迹”。
在这里,德意志人对他们的弓箭手艺表示了怀疑,声称要当场检验一下。
于是,一位牧师干脆让他们拿百米开外的教堂尖顶来个试射。
随后,一名巴什基尔射手下马立定,拉满弯弓一箭射过广场,干净利落地直中教堂尖顶!
如今教堂尖顶上的“巴什基尔”之剑是个复制品
当然,需要承认的是,别说现代人打的信息化战争,早在近代热兵器普及开来后,那些近身战的冷兵器,存在感就已经日渐衰微了。
即便巴什基尔弓箭手再怎么厉害,在现代战争中,打仗也不可能主要依靠冷兵器的。
不过,冷兵器,并未就此完全退出战争。
作为补充武器,无论是弓弩还是刀枪,在某些战场环境下,它们依旧能发挥出不容小觑的能量。
比如弓弩,因为发射的时候动静小,无焰无烟,在渗透摸哨、偷袭、解救人质等作战行动中,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而手枪这类金属弹丸的武器,一些场合下,射出的流弹和弹片则非常容易误伤他人;
或者当周边有敏感的可燃性物,不能见火星的时候(比如液化气库、军火库、油库这种),再或者对方有极大的可能会在身上携带炸弹等危险物的情形中,使用火器,就难免会产生巨大的不可控风险了。
相比之下,军用弓弩则具有不对易爆、易燃物体产生二次伤害等安全特点。
因此,咱们的火箭军也装备了军用弩进行近距离的防卫作战,以避免使用枪械时可能造成的二次伤害所引发恐怖后果。
与此同时,弓弩这种冷兵器,也一直普遍装备于解放军特种部队和武警的特战分队,并配有专业的使用训练。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了,如果考虑要动静小,手持弓弩来潜入敌后进行偷袭,那么,用消音手枪不也挺好吗?
这个,大家可能被一些谍战片给误导了。真实的消音手枪,并不是说开枪的时候完全没有声音,只是比起一般手枪声音会小很多而已。
加之,在设计方面,消音手枪的侧重点在于减噪,因而不得不牺牲了它的射击强度。
所以,同样的射击距离,消音手枪的威力通常是没有弓弩强的。
不过,现代军用弓弩较古代的弓弩,差别还是挺大的。
它们都选用复合材料,装有跟枪械类似的瞄准镜,杀伤力大、精度也高,普遍射程都在百米以上。特别是现代化的军用弩,有效射程距离甚至能达到300米到400米。
一把军用弓弩的平均价格约为20000元,而一把95式或03式步枪的价格也不过数千元
比如,在城市反恐巷战的时候,弓弩的优势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既能远距离有效打击对手,又能保证在执行解救任务中避免给人质造成二次伤害。
演习中,特战弓弩手潜入“暴恐分子”所在楼房
另外,在水下的特种作战环境下,有些枪械可能根本无法使用。而那些水下能开枪的,也会面临较大的阻力,导致子弹的射程和威力大打折扣;
反倒是弓弩射击出去的箭又细又长,在水里面受到的阻力就要小很多,更具威力。
除了弓弩,警棍盾牌也属于很常见的“现代冷兵器”,多用于城市防暴维稳场合,这里就不多赘述了。接着,咱们再说说为实战准备的另外一种“现代冷兵器”——刺刀。
都21世纪了,作战还用刀?是的。
总体上看,当今的战争,更讲究“非接触性”作战和“远程精确打击”,借助信息化武器,真正实现了决战于千里之外,可能敌人没看到半个,战争胜负就已经见分晓了。
但大家再回头想想,哪怕你把一座城市炸成了灰烬,敌人几乎都送上了西天,没有地面部队的实际控制,那也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占领”,对吧?
这时候,近身战就不可避免了。
也正因如此,跟“白刃战”相关的训练,相当关键。
比如下图,这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新兵的拼刺刀训练。他们选用了卡车轮胎,而非通常的沙袋、树桩,难度级别可算是不低。
而且,除了训练突刺外,美军还特别重视“劈砍”和“托击”。
两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的“马润”们自建军伊始,就一直保持着这项传统。
虽然在现代战场上,大规模的“白刃战”确实属于“小概率”事件,但多数国家,依旧非常重视拼刺训练。
一方面,这具有提升战斗精神和战斗意志的效果;另一方面,这确实也属于战场上军人们的“刚需”。
现代美军的拼刺训练
在拼刺项目上,长期以来,美军的“老铁”——英军,堪称最重视刺刀战的西方军队。
英军多采用SA-80无托式步枪。其实,SA-80在突刺优势上,并不算拔尖——不仅枪身短,就连枪管所触及的距离也非常短。但是,搁不住英军特别注重刺杀技术的训练和单兵勇气的塑造,非常时刻用起来,效果还是杠杠的。
英军的无托枪虽然别扭,但也能拼刺刀
老早前的1982年马岛战争中,英军的苏格兰卫队就曾以夜间刺刀冲锋的方式击溃了由阿根廷守备部队所据守的斯坦利港的外围高地,从而奠定了俯瞰斯坦利港阿根廷守军的胜利局面。
当年,英军以阵亡29人的代价,消灭了50名阿军官兵。勇猛的苏格兰军人,曾经给阿根廷军队留下过巨大阴影。
在21世纪的中东战场上,也曾多次传出英军在弹尽粮绝或者武器故障的危急时刻,以刺刀冲锋的形式,击溃极端分子的新闻。
拼刺训练中的英军
比如,2004年5月,一支英军巡逻队在伊拉克巴士拉以北地区遭遇了上百名武装分子的伏击。危急关头,英军发起了刺刀冲锋,最终逆转了不利战局,一举击溃五倍于自己的敌人。
还有2017年6月,在摩苏尔附近的一场战斗,英国特种空勤团(S.A.S,这是英军的精锐部队)的一支小队被IS恐怖分子围困在了一个干枯的河床里。
S.A.S成员们心里很清楚,如果被恐怖分子生擒,他们面临的将会是酷刑折磨和斩首。与其屈辱地死去,不如选择发动冲锋、背水一战。
他们打完剩余的子弹之后,毅然固定好刺刀,互相握手告别,然后高声叫喊着冲向IS恐怖分子,开始用刺刀与敌人搏杀。
靠着拼刺刀,这支小队成功突围,并在路上遇到了库尔德友军,最终成功回到了S.A.S基地。据媒体报道,该小队成员虽然都负了伤,但全部活了下来。
媒体的相关报道
显然,在双方短兵相接又措不及防的关键时刻,用刺刀可以起到突然、隐蔽、快速制敌的效果,是前线军人在弹药耗尽之后的一种保命手段。
同时,它还产生了一种气势上的碾压。
这就是所谓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在身处绝境之时,人所能爆发出的勇气是无法预测的。当绝境中的士兵抽出刺刀,在爆表的“肾上腺素”的刺激下决意发起冲锋时,敌我两方在数量、火力差距,往往就会被激动的士兵们下意识地抛到了脑后。
目前,除了西方大国们并未放弃这项白刃战传统外,中国、俄罗斯、日韩、印度等国的军队也都非常重视刺刀训练。
而且,论训练难度和水平,咱们的解放军,堪称世界一流。
当然,解放军的狼牙棒,也特别好用。
类似的还有长矛、长枪这类冷兵器,多用于解放军一线边防部队与外军进行低烈度冲突的场合。因为,直接动枪的话,将有可能导致事态的升级。
最后,总结一下。
其实,现代军队还是装备了很多冷兵器的,专业性和针对性都非常强。
对于真实的战场来说,用什么武器打仗,并没有绝对的“先进”或者“落后”一说,都是相对而言的,适合的,那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