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芳菲,弦歌不辍。始建于1906年的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安顺一中),是一所文化底蕴厚重的“百年园圃”。117年来,该校持续秉承匠心育人的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近年来,安顺一中陆续获得了“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校园安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贵州省特色文化学校”“贵州省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学校”“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今年“五一”前夕,安顺一中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状。
微风和煦,阳光明媚,记者走进安顺一中的校园,树木成荫、环境优美,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学习氛围,让人印象深刻。
文化氛围浓郁的校园
“你看,这是我们一中的地标特色——百年老槐树。”安顺一中副校长、工会主席程垚告诉记者,百年老槐树见证了安顺一中百年爱国爱校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教育发展史。一直以来,安顺一中坚持“为学生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为育人目标,大力弘扬“红色润心·古槐育人”特色育人方案,聚焦“坚强、奉献、进取、自信”校园文化,将特色融入整体办学理念和各个方面,引领学校特色建设发展。
安顺一中职工书屋
“‘十个一’的校园景观将校园文化和德育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塑造情怀、磨炼心性,成长为时代需要的栋梁之材。”程垚说,“十个一”即一道学校大门、一道台阶(十七级青石古台阶)、一棵老槐树、一座“勿忘国耻”碑、一座钟楼、一块“乐观厥成”牌匾(寓意“乐”观其成、“乐”观必成)、一幢楼(一家三代校友接力捐赠的“曦之楼”图书馆)、一间校史馆(百年校史、风云人物)、一座惠风亭、一座蔡元培雕像。
校园里的主题宣传栏
作为全省首批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学校之一,安顺一中弘扬“尊师重教爱学生,力行做人做学问”的校风,贯彻“德育为首”的办学思路,从精神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全方位、多渠道地诱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上官博雅说:“做人做学问是一中学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有的态度。我们秉承一中‘在思索中享受学习,在学习中思索人生’的学风,‘爱国、报国、责任、担当’的校训,让自己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校园里的主题宣传栏
安顺一中还构建了古槐课程体系。古槐课程体系以生命教育系列,科学探索、实践创新系列,人文素养系列,体育、艺术与健康教育系列,学科拓展系列等五大模块作为学校文化建设、师生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培养学生特色品质的主要抓手。同时,借助安顺丰富的红色文化印记和校史资源,开设古槐道德讲堂及“走近王若飞”“走近安顺·走进百年一中”等校本课程。目前,安顺一中“红色润心·古槐育人”的育人体系成效显著,学生在学科竞赛活动、机器人大赛、交响乐大赛、演讲比赛中获得各级表彰。
安顺一中“一训三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安顺一中始终贯彻“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教育宗旨,结合学校实际,大力提升精细化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特色教师队伍。
醒目的师德师风建设宣传标语
安顺一中依托省市级名校长名师工作室、省级校本研修示范校、省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基地校,学校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教师发展支撑体系,构建了以名校长名师为龙头,学科带头人为中坚,骨干教师、教坛新秀为主体,驱动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根基的“金字塔”式的梯度结构,为教师发展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目前,该校有在职特级教师6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市级骨干教师70余人,省教学名师5人,省级名校长工作室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4个,市级名师工作室6个。
同时,安顺一中还充分发挥省市级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基地校的平台优势,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师为本为教师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务公示栏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程垚表示,安顺一中将以此次五一表彰为契机,继续团结、教育、引领广大教职工和工会会员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立足岗位做贡献,以学校高质量发展助推安顺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典
来源:安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