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亚健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你去看现在大街小巷开满了各种各样的奶茶店,好多人即使在寒冬腊月里饮料也要加冰。口感是得到满足了,但胃却遭罪了,须知,过服寒凉,就需要消耗大量的阳气才能把身体暖回来。
还有啊,这几天天气逐渐热起来了,夏天快要到了。大家回忆一下,一到夏天,从早上出门开始,到地铁站,到公司上班,下班后再吃个饭逛个商场,哪哪没有空调?似乎只要不是露天场所,空调几乎全覆盖,有些商场的空调还会开得好冷好冷。长时间待在这样的环境,不经意间,我们的阳气正时时刻刻地被损耗。
讲完阳气虚衰,我们再来聊聊阴液亏损的问题。
熬夜最易伤阴啊!
我们的老祖宗有句话,“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说的是白天劳作,到了晚上就要休息,这样的作息,才符合大自然的规律。
然而,现在太多人有熬夜的习惯了,有的是忙着工作,有的是忙着追剧,还有些人单纯的就是不想睡,任性!
须知,到点了不睡觉,势必就要调动体内的精气,来支撑五脏六腑加班加点。和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盏油灯,我们体内的精气就是灯内的灯油,熬夜,就像是点燃油灯,于外的确看不出些什么,但是灯内的灯油的的确确是在消耗啊!久而久之,油尽灯枯在所难免,在中医的范畴,称之为阴虚。
大家可别不重视阴虚,糖尿病、甲亢、更年期综合征等常见基础疾病大都和阴虚息息相关。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张既善温补阳气,又可滋养阴液的方子——炙甘草汤,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
炙甘草汤:桂枝、人参、生姜、炙甘草、生地黄、麦门冬、阿胶、麻仁、大枣。
温阳补气:桂枝、人参、生姜、炙甘草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桂枝,
我们药房里买到的桂枝大都是切成斜片的。
其实啊,它在未入药之前是桂树上的一截嫩枝,桂树有两种,一种是肉桂树,一种是桂花树,桂枝是肉桂树的嫩枝。
你去看,肉桂树有好多的分枝,桂枝是桂树上最顶端的部分,相比起其它的枝头更容易接触到阳光,所以桂枝的阳气是很足的。
桂枝辛温,既能温通扶阳,助卫实表,又可温通经脉,实为温阳之要药。
所以桂枝跑到我们体内,身体就会感到暖暖的,这主要是由于桂枝把自身的能量释放出来,把阳气向外疏散了,一来啊,让身体暖起来,二来呢,把体内的寒邪驱赶出去。
《本草备要》:"温经通脉,发汗解肌。"
《本草再新》:"温中行血,健脾燥胃,消肿利湿。治手足发冷作麻、筋抽疼痛,并外感寒凉等症。"
桂枝
人参甘温微苦,入心、肺、肾经,为大补元气之要药。
中医认为,脾为生化之源,肺为主气之脏,人之元气起于肾,上及于肺,
人参既善补脾益肺,又兼可益气养血,血旺津生,则人之元气充沛,是故,人参又为治疗虚劳内伤的第一要药,但凡是气、血、津、液不足者,皆可选用。
《本经》:"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
人参
生姜、炙甘草同为温通的药材,益心气,补脾气,与桂枝、人参共奏温阳之功,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充足,整个人也会看上去健康许多。
生姜
炙甘草
滋阴养液:生地黄、麦门冬、阿胶
生地黄、麦门冬甘中夹杂着些许苦味,性偏寒,两药均为养阴生津之常用药,同时兼可降泄桂枝、人参之温性,以免温补太过而上火。
虽说生地黄和麦门冬同为养阴之佳品,但两者所养之阴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同,
生地黄入心肝血分,养阴生津润燥的同时,兼可清热凉血;
生地黄
麦门冬主入胃经,尤善养胃阴而生津液,多用于胃火旺盛人群,简单讲,那些老容易饿,还老吃不胖的人大都是胃火旺盛。
麦门冬
阿胶,大家都很熟悉了,虽然可能没用过,但一定听说过,
阿胶味甘性平,质地滋润,主入肝、肾经,既能助生地养血生津,为补血滋阴之要药;
又入肺经,功兼清肺润燥,可助麦门冬生津润燥。
阿胶
润肠通便:麻仁
麻仁,即现在常用的火麻仁。
补了阳,滋了阴,接下来就该把体内的糟粕排一排了。
火麻仁味甘性平,质润多脂,既善润肠通便,又兼可滋养补虚。
一些老年人,久病体虚的人群用之最为适宜。
《日华子本草》:"补虚劳,长肌肉,下乳,止消渴,催生。治横逆产。"
麻仁
调和脾胃:大枣
用了这么多味药材,最后再加一味大枣,调和一下脾胃,以免诸药峻猛之性过伤脾胃。
大枣
然而,方无常方,量无常量。
若是失眠多梦者,当加酸枣仁、柏子仁等养心安神的药材;
酸枣仁
柏子仁
若是心气不足者,当重用炙甘草、人参;
若是阴血亏虚者,当重用生地、麦冬;
若是心阳不足者,可酌加附子以增温通心脉之力;
附子
若是阴虚内热者,可去人参、桂枝、生姜,而加用沙参、知母、黄柏等滋阴降火的药材。
沙参
知母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