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客观第三方研究,为您筛选优质上市公司
证券代码:000528 川谷评级:A
一、主营业务 评分:75
1、业务分析:公司是一家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产品主要分为土石方机械和其他工程机械两大类。2022年,土石方机械营收占比近6成,产品包括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和平地机。公司以装载机起家,2000年以后受下游需求刺激,挖掘机业务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两者目前均已经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其他工程机械包括起重机、多功能钻机、混凝土设备、矿山机械等,尽管品类繁多,但营收合计略超30%。公司的产品下游主要应用在房地产、基建以及矿山开采等领域,呈现较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结合长期观察来看,工程机械一轮周期大概在8年左右。这一轮开始于2016年,于2021年见顶,随后由于投资低迷、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行业快速下行。区域性上,基建投资密集和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需求量更大。另外,冬季由于气候不利于施工,而春季又为开工旺季,因此工程机械的销售一般集中在上半年。我国的经济如今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工程机械在本土市场的天花板已然十分明显,海外市场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第一,出口业务有利于拓宽市场;第二,有利于平滑单一市场导致的周期波动;第三,出口业务毛利率明显更高。2020-2022年,公司的境外业务规模已从33.8亿提升至81.2亿,营收占比从14.69%提升至30.66%,一方面是海外业务增长较快,另一方面是基建行业不景气导致的境内业务萎缩。当下除国内产能外,公司已在印度、波兰、巴西和印尼设有基地,海外扩张的基础完备。另外,借助我国在新能源方面的优势,公司已经与宁德时代等企业展开积极合作,未来在电动工程机械方面或有一定斩获。
▶川谷观点:装载机是公司的优势产品,销量位居全球第一,未来亦是公司产品出口的重要抓手。随着工程机械的周期反转,本土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力不断提升,以及新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的赋能,公司的竞争力有望持续提升。
2、行业竞争格局:2022年,全球工程机械的销售规模8711亿,行业集中度较高,前十的企业市占率合计已超过65%。主要市场仍然被美国、日本、德国和瑞典等国的厂商占据,美国的卡特彼勒(2021年全球销售金额市场占比13%)、和日本的小松(10.4%)分列行业第一、二名。我国的徐工机械(7.9%)、三一重工(7.5%)、中联重科(4.9%)三家紧随其后,分列第四至第五名,而柳工则凭借1.7%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十五名,在中国企业中位列第四。徐工的产品品类较全,营收规模国内第一,在起重机械和土石方机械上有很强的规模优势;三一重工的优势则在挖掘机械和混凝土机械两方面,并且出口占比接近50%,国际化优势明显;中联重科营收规模稍小,起重机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出口规模占比较低,因此行业下行时受冲击也较为严重。上述企业在国内属于第一梯队,而柳工无论在营收还是净利润规模上都只能算第二梯队,在装载机业务上有较为突出的表现,销量保持全球第一,属于偏科生。不过,海外工程机械市场下游需求多来自矿山,国内以房地产和基建需求为主,而装载机在矿山领域应用更为广泛,未来拥有不错的潜在市场。总的来说,国内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凭借国内供应链的优势,以及本土市场在近30年的高速发展获得巨大进步,具备出海与国际巨头一较高下的实力,我国企业在新能源浪潮下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川谷观点:公司的综合实力无论在国际还是本土市场均不具备明显优势,但在装载机市这一细分领域有着不俗的竞争力。在未来的发展中若能坚守本业,把握好国际化、智能化和电动化的发展趋势,亦有不错的前景。
3、行业发展前景:我国的基建、房地产以及采矿行业在过去三十年中取得了不俗成绩,在规模上傲视全球。当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体量,城市化进程也达到了较高水平,过去依靠内生需求的行业特点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未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路径与我们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与我们保持着紧密合作,目前我国工程机械出口收入超70%便来自上述地区。2002-2022年期间,全球工程机械的销售规模从2909亿元增长到8711亿元,年均复合增速5.6%,未来或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而行业内已然兴起的数字化、智能化、电动化趋势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也是企业之间拉开差距的关键。
▶川谷观点:我国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本土市场份额占比较高,未来增量需求大概率来自发展中国家,工程机械出海已是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已经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优势,未来在数字化、智能化和电动化的发展将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杀手锏。
4、业绩增长逻辑:(1)经济复苏;(2)行业周期反转;(3)海外市场拓展;(4)产能提升。
文中方框内文字均为正文的数据补充,可作略读
公司部分
①简介:成立日期:1958年;办公所在地:广西柳州;
②业务占比:土石方机械58.75%(毛利率17.82%)、其他工程机械及零部件等31.90%(毛利率12.53%)、预应力机械7.85%(毛利率20.56%)、融资租赁业务1.49%(毛利率48.55%);出口占比:30.66%;
③产品及用途:
1、土石方机械:包括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等,主要应用于基建、房地产、矿山等领域;
2、其他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包括汽车起重机、多功能钻机、混凝土设备、甘蔗收货机等;
3、预应力机械:包括缆索和锚具,前者用于将作用于梁上的载荷通过缆索体系传递到具有承荷作用的锚固结构上,实现桥梁大跨度的要求。后者用于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并将其传递到结构上所用的永久性锚固装置;
④销售模式:经销为主。国内采用授权经销,拥有140余家经销商;海外通过300多家经销商和2700多个网点提供服务和支持;2022年,装载机销量2.48万台,挖掘机销量1.83万台,其他机械销量3.13万台;
⑤上下游:上游采购发动机、液压零部件、传动零部件、电控系统和轮胎等,下游应用至基建、房地产、电力、矿山、港口等领域;
⑥产能:2022年产能为9.39万台,产能利用率75%;
⑦主要客户:前五大客户占比10.07%;
⑧其他重要事项:
1、公司向974名员工授予5854万股股票期权(首次授予5314万股),占总股本3%,授予价格7.1元/股。业绩承诺为:以2022年为基数,2024年-2026年利润总额增长分别不低于20%、35%、50%;预计2023-2026年摊销费用3644.12万、3644.12万、1700.59万、728.82万。
2、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50.73亿元,同比增长9.49%;归属净利润为6.12亿元,同比增长27.59%。
3、公司2023.7.27发布公告,第二大股东广西招工服贸投资合伙企业减持股份达1%,持股比例由7.73%降至6.73%。
行业部分
①市场容量:2022年,全球工程机械销售规模为8711亿元;
②行业地位:装载机销量全球第一,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厂商第15强;
③竞争对手: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机械、山河智能、山推股份等;
④行业主要发展趋势:
1、行业需求稳定增长:2002年,全球工程机械的销售规模为2909亿元,经过20年的发展,2022年营收规模已然达到871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6%,未来市场规模有望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
2、工程机械电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电驱动技术凭借高效率、低噪声、无排放、能量来源多样化等优势,为工程机械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技术支撑。据BCG预测,中国纯电动工程机械市场将在2025-2026年达到爆发点,纯电动工程机械的渗透率将达4%-6%,到2035年,纯电动工程机械的渗透率有望达到30%。进入智能互联时代,以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日新月异,先进的制造技术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转向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3、国际化发展趋势:以徐工机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柳工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一方面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另一方面深度参与欧美高端市场竞争,不断拓展海外市场业务。加快国际化布局将是龙头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内工程机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招股说明书
二、公司治理 评分:70
1、大股东及高管:公司大股东为广西省国资委,持股比例为25.92%。高管年龄集中在40-63岁之间,薪资集中在30-300万元之间,高管及员工持股比例接近4%,整体激励水平尚可。
2、机构持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包含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工银资本、中信证券以及社保基金,受到主流资金的一定认可。一季度末共8.29万名股东,自然人关注度较高。
①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5.92%;股权质押率:0%;
②管理层年龄:40-63,高管及员工持股:3.72%;
③员工总数:16488人(-634):技术3107,生产6767,销售3624;本科学历以上:5948;
④人均产出:2022年人均营收:158万元;人均净利润:3.85万元;
⑤融资分红:1993年上市,累计融资(9次):148.79亿,累计分红:41.76亿;
三、财务简析 评分:70
1、资产负债表(重点科目):公司账面现金勉强够用,应收账款和存货占营业收入比例均在合理范围内;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近40亿,主要为融资租赁款,由于工程机械单价较高,购买者会以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购买,在行业中属于普遍现象;固定资产约50亿左右,在建工程约9亿元,公司仍在有序扩张;商誉1.67亿,主要为柳工吸收合并柳工有限时产生,减值风险不大;有息负债约127.74亿元,偿债压力不小,且短期债务占比较高;合同负债7.62亿,负债率约为62.86%,整体资产结构处于亚健康状态。
2、利润表(重点科目):2022年以前,公司营收规模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随着行业周期下行以及国内房地产市场需求低迷影响,2022年公司营收264.8亿元,同比下滑7.74%。净利润规模方面,于2020年见顶,随后由于全球通货膨胀以及海运价格上涨影响呈现下滑趋势,2022年净利润规模已降至近五年低点,仅有6亿元左右,同比下滑近40%。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77.92亿元,同比增长15.69%,归属净利润为3.15亿元,同比增长23.73%,在业绩增长上公司明显好于同行,或是公司的装载机业务与房地产关联度更低,因此国内业务下滑的较少。
3、重点财务指标分析:公司的毛利率与净利率受行业周期影响,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呈现明显的下行趋势,尤其是2021年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海运价格的影响,毛利率下降尤为明显。2023年一季度毛利率与净利率数据已然呈现反转,未来随着出口规模的提升,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有望持续改善。此外,通过对比国内头部四家企业发现,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占比明显低于同行,在产品的竞争力上有所欠缺,产品毛利率也更低。
▶川谷观点:由于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对资金需求量较大,因此行业内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抛开公司的经营杠杆不论,在有息负债方面,公司的短期负债占比偏高,这方面和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还是有一定差距。另外,公司在研发投入上有所欠缺,导致产品毛利偏低,未来有一定进步空间。
①资产负债表(2023年Q1):货币资金106.89,交易性金融资产0.25,应收账款89.77,预付款5.10,存货86.76,合同资产0.90,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39.85,其他流动资产4.97;长期股权投资7.06,其他权益工具投资3.37,投资性房地产2.31,固定资产49.89,在建工程9.04,无形资产15.06,商誉1.67;短期借款73.18,应付账款110.57,合同负债7.62;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3.39,长期借款11.25,应付债券29.15,租赁负债0.77,长期应付款2.63;股本19.51,未分利润71.14,净资产160.53,总资产473.69,负债率62.86%;会计师审计费用:255万元;
②利润表(2023年Q1):营业收入77.92(+15.69%),营业成本63.27,销售费用5.24(+22.73%),管理费用1.88(-0.85%),研发费用1.99(+24.13%),财务费用0.46(+5.53%);净利润3.15(+23.73%);
③核心指标(2020-2023年Q1):净资产收益率:12.07%、6.64%、3.85%、1.98%;每股收益:0.90、0.67、0.31、0.16;毛利率:20.40%、17.47%、16.80%、18.80%;净利润率:5.79%、3.47%、2.26%、4.04%;总资产周转率:0.72、0.77、0.64、0.17;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招股说明书
四、成长性及参考估值 评分:70
1、成长预期及参考估值: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规模相对稳定,成长性有限,更多是下游需求导致的结构性变化。公司在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有限,在装载机这一细分领域实力突出,不过想象力不足。根据公司特点,赋予10-15倍估值。
2、发展潜力: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周期反转,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以及国内在产业链和电动化趋势上的先发优势,公司未来市值或有望突破200亿。
①假设:营收增长:15%、15%、15%;净利润率:4%、4.1%、4.2%;(未考虑非经常性损益)
②营收假设:2023E:304;2024E:350;2025E:403;
③净利假设:2023E:12.2;2024E:14.4;2025E:16.9;(即达到条件时对应数值,须根据实际数据调整)
④2025年估值假设:170-250亿;当前估值假设:85-130亿(基于25%/年收益预期);参考价格区间:5-7元/股(未除权、除息);
五、核心竞争力
1、丰富的产品线;2、卓越的研发创新能力;3、领先的核心零部件;4、深度拓展的国际化业务;5、良好的品牌形象。
①丰富的产品线
公司从单一的装载机产品制造厂商,发展成为拥有近30条产品线的国际化企业。公司已形成了铲土运输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高空作业机械、工业车辆、压实机械、路面施工与养护机械、桩工机械、林业机械、矿山机械等整机产品线,和融资租赁、配件、服务、再制造、二手机、经营性租赁等配套服务体系,并新进入建筑机械(预应力、建机)、混凝土机械、农业机械等领域。
②卓越的研发创新能力
公司拥有统一的、先进的产品研发流程体系,拥有24个研究院所,并在英国、美国、波兰、印度设立研发机构致力于加快产品智能化及新技术的应用。截止2022年底,公司累计拥有2659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76件,软件著作权登记174项。
③领先的核心零部件
先后与德国采埃孚公司、美国康明斯公司及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分别成立合资公司,研发和生产具有技术优势和质量优势的传动系统产品、柴油发动机产品及驾驶室产品。为进一步巩固电动化产品优势地位,公司与宁德时代签订长达十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在电动产品研发、电动技术研究等开展合作,联合推动制定工程机械电池技术标准,持续引领工程机械电动化发展。
④深度拓展的国际化业务
在二十年的国际化历程中,公司陆续在北美、拉美、欧洲、亚太、中东等设立子公司,在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建立工厂,在印度、波兰、美国、英国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如今,柳工在全球已拥有30家海外子公司和机构,4家海外制造工厂,5大全球研发基地,300多家经销商为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
⑤良好的品牌形象
经过60多年的开拓创新,公司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产品线的国际化的工程机械企业,通过卓越产品与服务品质的打造,导入国际先进的管理技术,与世界一流企业合资生产关键零部件等,公司塑造了具有优良口碑的世界级品牌,强化了柳工在中国工程机械设备制造商的领先地位。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招股说明书
六、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3、汇率波动风险。
①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工程机械行业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与经济的运行周期密切相关。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化、中美贸易摩擦、国际形势变化等内外部因素叠加的影响之下,经济下行的压力可能持续加大。
②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工程机械产品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如结构件、铸锻件等,其价格受钢材价格影响较大,钢材价格的波动对公司的生产成本存在较大影响。
③汇率波动风险
由于公司出口业务主要以美元结算,汇率的不利波动不仅会造成公司所持有的外币资金及外币应收账款的损失,也会削弱公司面对境外客户的成本优势,对公司海外业务的经营和拓展造成不利影响。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招股说明书
七、川谷公司总评 (总分72.25)
▶公司亮点:公司的装载机业务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在细分领域具有优势。但国内工程机械市场增长动力较弱,未来主要面向出口市场,公司已在印度、波兰、巴西以及印尼设有生产基地,未来有一定看点。更有望通过在电动化、智能化方向的发展抢占海外对手的市场份额。叠加工程机械行业的周期反转,公司的业绩或有惊喜。
▶潜在风险:公司的债务结构与行业内优秀企业有一定差距,短期债务占比偏高。并且公司在研发投入上较少,导致产品竞争力偏弱。与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以及中联重科相比,公司的竞争力稍显不足。
评级标准:AAA≥85、AA:77-84、A:70-76;BBB:60-69,BB:55-59,B:50-54;CCC及以下≤49
免责声明:本文仅做技术讨论,评级及评分仅为我方观点。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机构或个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