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臣子阵容搭配推荐

希望我能够回答您有关王莽臣子阵容搭配推荐的问题。我将根据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回答您的问题。

王莽臣子阵容搭配推荐插图

王莽篡汉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将大汉朝拦腰分成了西汉和东汉。不过对于王莽改制的做法,后世却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王莽主张土地回归国有并均分给百姓,是一个心怀天下的好君主。而有的人却觉得王莽急功近利的做法导致社会问题更加严重,百姓因此生活更加困苦。野云以为王莽改制的做法有很大部分类似共产主义的理想状态,看上去是为国为民的好国策,但是为何在当时却如此不得民心,最终走向败亡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其中的缘由。

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

任何政权的更替都有一定的社会原因,西汉发展到末期的时候贫富差距明显,社会问题和各种矛盾突出,可以说危机四伏政局动荡。百姓生活困苦,急需要寻求新的政权来改变现状。

西汉时期外戚干政的现象十分盛行,自汉武帝之后,外戚势力在西汉朝局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更是在六十多年间辅佐了四位皇帝,她还有一个身份就是王莽的姑母。

而王莽所依借的正是这位王政君姑母的势力。王莽之所以能够上位,不仅是因为他背后有靠山,其本人在平时的工作事务中也是表现地极为勤恳,所以当时的王莽可不是像后人所评价的逆臣或者罪人。太后和大臣对他赞誉有加,彼时的王莽深得人心,身居高位,也掌握军政大权,女儿还嫁给了皇帝,可以说是权倾朝野。

所以后来王莽能够成功地夺取了汉室的政权,而且还是和平的禅让制,可见当时王莽称帝是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的。尽管王莽在其中肯定是动用了很多手段,不过野云对于王莽可以能够和平上位还是有些佩服的。纵观历史权倾朝野的臣子不在少数,可是真正能够上位称帝的又有几人,从这一点上来说,王莽还是有过人之处

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

成功上位称帝的王莽于是也开始了自己野心勃勃的新建设,而他的改制也是被后世热议的话题,因为他所采取的措施太超前了,再加上穿越剧盛行,所以很多人甚至怀疑他是现代人穿越过去的。当然这个说法目前是没有什么根据的,时空穿越究竟是否存在也是有待证实的事情。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王莽改制的内容究竟是怎样的?

王莽改制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的多个层面,改革的力度是相当大的。最为重要的就是将土地收归国有,然后再按照一定的规则均分给每户家庭,使得每户百姓都能够有田地,达到抵制土地的豪取兼并现象,这样的措施其实是非常先进的,看上去也确实是为国为民的大好举措,你们说是吧?

还有一项重要改制叫做私属制,这个需要稍微解释一下,光从名字上看有些读者朋友可能不太理解。私属制就是规定了奴隶属于私人财产,不允许进入市场买卖,官员等不同阶层按照一定的等级配置奴隶数量,超出的部分就直接分出来变成普通农民,这也是一件让很多人拍手叫好的举措。

其他还有在控制物价、税收贷款、币制改制等方面,王莽都提出了比较不错的改革措施,在全国推行。

王莽失败的原因分析

那么既然王莽改制的措施那么好,看上去似乎都是为国为民的良策,为啥最终还是不得民心走向失败呢?

野云以为单单从制度本身来看,这些举措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社会措施究竟怎样还是要看它是否适合当时的社会发展。王莽本人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想要建成一个天下归公的太平盛世,但是他所提出的改制举措和当时的社会实际脱节太过严重。换句话说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断层了,他的那些看似为国为民的改制既动摇了原本在社会中占据很大权势的豪强、官僚阶层的利益,又无法立竿见影地迅速给穷困百姓带来实际利益,所以最终王莽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

再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十分严重,旱涝天灾,蝗虫瘟疫等,时间长造成的破坏范围广,农民们无法生存下去只有拼死一搏起义反抗。所以失去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王莽改制就这样走向了败亡,被后来有着位面之子之称的刘秀取而代之。各位读者你们对于王莽改制和他的失败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探讨。

王莽没什么背景又是怎么当上帝王的呢?

王莽可不是没有背景,王氏家族是集权贵于一身的外戚家族,而且他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这层关系更使得他在官场上如鱼得水。

先来说说王莽的姑姑,他的姑姑是王政君,也就是汉元帝刘爽的皇后。听了这层关系我们都能明白了,为什么王莽在官场能够那么自如,人家有后台啊,试想有着这么一个姑姑,谁还敢和他作对,与王莽作对那就是在与他姑姑作对啊,与他姑姑作对那不就是给汉元帝添堵吗?如此一来,即使在朝廷里比他地位高的大臣,也要让他三分。

再有,王莽在晋升初期真的是朝廷里的一股清风。他不同于寻常权贵,日常生活中节俭严谨,生活简朴,并且十分热衷学习。他在对待长辈问题上,可谓是毕恭毕敬,亲力亲为,在权贵家族中像他这类人十分少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名声很早就被散播出去,成了当时的一段佳话。

除了这些,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王莽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高超的行政手段。毕竟王莽早先是帝王的臣子,既是臣子,就是要为帝王处理事情的,王莽能够青云直上,与其个人能力有很大关系,不是一直有传说王莽是穿越过去的人吗?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王莽是有很多高人之处。

后面的事情,就是王莽掌握朝廷大权,当时的帝王形同虚设,王莽在之后终于改国号为“新”,王莽即新始祖,登上的帝王的宝座。

乱国奸臣王莽,是如何一步步灭掉西汉王朝的?

人的欲望是无休止的,就像是一个黑洞,无法被填满。历史上的很多权臣都对自己已经掌握的权力非常的不满足,妄想得到更多的权力,成为九五之尊,于是就有了很多权臣篡位的例子。王莽就是这样一位野心非常大的权臣,最后他也经过自己一步步的谋划成功的坐上了那个万人憧憬的位置。王莽逐渐的灭掉了西汉王朝,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善于收买人心的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

王莽从青年时期就深知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王莽在小时候还是比较悲惨的,他的姑姑是一位皇后,所以他的一些叔叔们都顺理成章的受到了这位姑姑的庇佑,都成为了王侯将相,但是王莽的父亲去世的比较早,所以年幼的王莽就没有人照顾,也就没有办法享受到姑姑给他带来的荣耀。王莽是靠着自己的头脑一步步爬上来的,王莽的伯父病重,王莽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就天天侍奉自己的伯父,还把自己弄得衣衫不整,凌乱不堪,伯父被感动,就把他举荐到了君王的面前。

王莽在进入朝局之后,笼络人心的功夫只增不减

王莽因为受到了伯父的举荐,成功的在君王面前露了脸,他自然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他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举荐,君王对他也越来越重视,这正是王莽想要看到的。王莽因为处事圆滑,没有过多久就成功的打入了统治者内部的统治核心集团,并且因为他懂得人情世故,笼络了不少的的人心,获得了不少人的好感。

王莽的野心随着权力的变大而变大

王莽逐渐地成为了君王面前的红人,手中所拥有的权力也越来越大,这个时候的他已经不满足于只做一个臣子了,他开始觊觎那个最高的位置。王莽并没有冲动,他制定了一系列周密的计划,先是他的女儿成功的成为了皇后,自己也成为了国丈,后来他主张立只有两岁的刘婴为新帝,自己则以摄政帝的身份自居,一些已经察觉到他的野心的人都被他灭口了,最后王莽干脆废掉了年幼的新帝,自己则光明正大的成为了君王。

虎毒不食子,为什么王莽狠心将自己的儿子给杀了呢?

大儿子被杀是因为站在了王莽的对立面,阻碍了王莽的政治事业,引起了王莽的忌惮。王莽的二儿子是被他强迫自杀的,自己的儿子死了,反而王莽得到了百姓的称赞,对于当时急需积攒名气的王莽而言十分及时。可以说两个儿子都为了他的政治所亡。

王获的死因较为简单,在事业上升期,为了制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在亲情与事业之间,王莽直接选择借由儿子王获的性命博取好名声。

王获可以说是为他的父亲的仕途用性命买了单。然而,王获自己却对自己真正的死因一无所知,以为只是因为一奴隶而死,殊不知这是他的父亲为了笼络人心的一个手段。然而王宇对他的权力追求予以否定,这使王莽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王莽认为自己的目的正确但他的能力却远远没达到,然而他对所认定的事物很执着,没有完成或得到的东西一定要奋力一搏。

或许他自己尚未意识到他追求王权的心思,认为自己只是为了挽救国家于危难,实现平天下的最高理想,但他的行为无不彰显着他对权力的追求,贪慕功名。随着地位的提升,王莽周围的人际关系也随之改变,使得王莽总有种患得患失之感,导致他性格大变。

王宇和王莽两人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使得王莽认为自己的儿子是在阻挠自己,二人反目成仇。王宇还指挥吕宽将血倒在王莽的门上,直接导致王莽的爆发,引起王莽的愤恨忘却父子之情,进而对其赶尽杀绝。

悍将岑彭打穿巴蜀,威逼成都

解析东汉战争:东汉军两路夹击,悍将岑彭打穿巴蜀,威逼成都

刘秀的大军已经荡平陇山高地,隗式一脉也相继投降刘秀。阻碍刘秀统一大业的人,唯有在巴蜀之地的公孙述而已。公孙述是王莽时期的臣子,因能力出众被王莽安排到蜀地做太守。王莽末期大乱之际,各地势力纷纷作乱,刘玄被绿林军拥立为帝,建立更始政权。宗成、王岑趁机窜入汉中,公孙述为壮大自己势力,马上迎接汉中王岑进入成都。

没想到,这两人进入成都之后,纵兵各处抢夺百姓财产,不仅没能让自己的势力壮大,反而让当地的百姓怨声载道。公孙述号召当地民众保郡自守,攻下成都,斩杀作乱之人,收容其帐下部众,成为了当地蜀王。刘秀荡平河北,登上帝位时,这位蜀王也趁机称帝,割川蜀之地以自立。刘秀和隗嚣在陇山高地交战时,公孙述趁机攻克夷道、夷陵、荆门、虎牙,以此防止东汉军逆长江而上,两翼夹击蜀地。

与此同时,他还下令在荆门、虎牙之间,架设浮桥、斗楼,以巨木修筑木栅置于江水中,在附近山上增设兵力,防止东汉军从此处进入蜀地。陇西高地被完全拿下之后,公孙述更是加强了对蜀地的防御。武都、汉中、剑阁、江关各地皆有重兵把守。公元35年,正月。东汉军开始整军备战,以两路突入蜀地。北路大军:来歙从天水出兵,进入武都郡东路大军:岑彭、吴汉从津乡出兵,冲击长江防线三月,岑彭率先发起进攻,猛攻数月不下。刘秀派遣吴汉、刘隆、臧宫、刘歆,征调南阳、武陵、南郡、桂阳、零陵、长沙六地兵力,驰援岑彭,大军共计六万多人,屯集津乡整军,准备扑向荆门、虎牙一带。

吴汉以桂林、零陵、长沙三郡水军颇为军资,准备遣散这些水军。长期在平原、山地作战的吴汉,忽略了蜀地最为重要的一条通道。---长江。想要攻打蜀地,水军才是真正的主角。步兵在这块土地上,顶多算得上是配角。岑彭一听,马上给刘秀上书,这小子是来捣乱的吧,这么做绝对要坏事啊!刘秀收到岑彭书信,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东征大军军令不能一统,势必要生乱。吴汉这兔崽子虽然个人战力彪悍,贵为云台悍将先列,可战术头脑是他的超级短板。送他一个战场搅屎棍的外号,可谓一点都不虚。

刘秀马上传令到前线:“大司马习用步骑,不晓水战,荆门之事,一由征南公为重而已。”东部战场的统军之权,得以由岑彭全权负责。岑彭想要在公孙述重兵把守的荆门、虎牙一带发起进攻,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摧毁此地江中的木栅。他抽调一股精锐水军,由偏将军鲁奇统帅。荆门一带由公孙述部将田戎、任满驻守,防守极其严密。更何况,从下游逆江而上,很容易死翘翘。不过,老天帮助岑彭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为,东风来了!面对这股突如其来的东风,岑彭立马下令吴汉在后方镇守,由偏将军鲁奇统领精锐水军开路,自己统领主力殿后。当天,东风异常狂暴,帐下士兵士气高涨,鲁奇凭借东风驾船西进,顺利逼近荆门木栅。前锋军逼近木栅之后,士兵们迅速引燃火把,扔向了木栅。火势借着东风愈烧愈烈,木栅烧毁,浮桥崩塌。岑彭的主力军抓住机会,一举攻破此处据点,守将任满被杀,程泛被生擒,田戎携领江关蜀兵逃亡到江州防守。

蜀地东部缺口终于被岑彭撕开了口子,岑彭、臧宫、刘歆引兵逼近江关,当地百姓以主动献出牛肉、美酒,热烈欢迎岑彭的这支军队。岑彭知道,这是收拢蜀地人心的好机会,他在军中传出严令,百姓的东西一律不准接受。同时,雪花一般的宣传单飞到了蜀地百姓的房头。我们兴师远伐的目的,只是为了公孙述这个罪人,让天下重归一统,与你们没有关系。百姓一听,更加的激动,拍手热烈欢迎岑将军解放成都。

东部战场首战告捷,北部战场却迎来了一个悲痛的事情。西部主帅来歙被刺杀身亡。来歙统领的北路军,瞄准的是北部的河池、下辩两地。河池、下辩两地被顺利攻破,守将王元、环安引兵南撤。环安为防止来歙威逼蜀地,派遣刺客行刺来歙,来歙为此身受重伤,将统军之权交给盖延,留下遗书离开了人世。北路军统帅被刺杀,这仅是一个开始。因为很快你会惊讶的发现,蜀地刺客真的是无孔不入,东路军统帅岑彭也是死于刺客之手。

六月,岑彭一直被阻于江州城下。可岑彭的到来,让公孙述极为恐慌,他下令再度增设防线。北部据点:广汉中部据点:资中南部据点:黄石岑彭留下部将冯骏继续包围江州,岑彭、臧宫则统领五万大军攻下垫江,北上顺利攻破蜀地大粮仓平曲,收获米粮十万石。七月,岑彭留下臧宫少数嫡系和五万降卒,由部将臧宫、杨翕统领,在平曲一带固守据点。而岑彭则统领另外五万大军,退还到了江州。

当所有以为岑彭放弃进攻的时候,退到江州的岑彭,突然沿着江水冲杀到了黄石。这种战略后退式的大包抄,一下子打蒙了蜀地的守将。黄石守将侯丹被岑彭大军大败,黄石被破。岑彭继续推进战线,下令昼夜行军,要以最快的速度穿插到蜀地防线的后翼,出其不意的拿下成都。大军奔袭两千余里,再破武阳。可是,岑彭休整大军了吗?休整了。他将大军屯驻在了一个叫作武阳彭亡的地方。

但真正的神操还在继续,他抽调军中精锐,继续突袭到了广都。成都危急!岑彭猛,他的部将臧宫更猛。臧宫统领的士兵多为降卒,他的作用是守卫前沿据点,拱卫岑彭主力的北翼安全。所以,岑彭给他的命令是,死守,坚决不能退。只要他退,岑彭所做的突袭努力就付诸东流。臧宫的大军屯驻平曲前线,时间一长,因为缺粮问题,那些降卒纷纷想要逃亡。臧宫想退,可又恐坏了岑彭的大事。正当他两难之际,刘秀送来了七百匹战马帮助了臧宫。臧宫借助这股骑兵,很快扭转了战场局势。

左翼军:全为骑兵中军:水军沿着循水行进右翼军:全为步兵在岸边屯驻的延岑,没想到臧宫会突然发动进攻,臧宫大军逼近时,他登山眺望,发现山上还有其他的汉军,这太恐怖了。他马上下令后撤,臧宫趁势反扑,溺水而死的蜀兵有一万多人。延岑败逃回成都,其余部众全部投降。臧宫的大军一路挺近至平阳乡,蜀将王元又率众投降,繁县、郫县也相继丢失。

刘秀知道是时候给公孙述传信投降了!没想到公孙述的精神状态良好,仍旧异常的顽强,坚决不投降。十月,当东汉军节节推进战线时,公孙述为扭转战局,再度使用蜀地绝杀技。---刺杀。岑彭屯驻彭亡,越想越不对劲,他觉得这破地方太不吉利。换地,果断换地。当天夜里,公孙述的暗夜杀手行刺岑彭成功,东路军主帅也被刺杀身亡。一代英雄就此落幕。

五行山为什么是王莽篡汉的时候落下?有什么寓意吗?

王莽篡汉,孙悟空被压五行山,这看起来根本就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事情,怎么会牵扯到一起来呢?这当然都是因为在《西游记》原著当中写的剧情了。原著中写道,孙悟空因为大闹天宫而被如来制服,并且压在了五行山下,而且这一年在人间刚好就是王莽篡汉的这一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原著中说孙悟空被压了五百年并不准确,因为有一个确切的时间点,从王莽篡汉开始到唐朝初年,应该已经有六百多年了。但是这个事件却很引人深思,为什么作者不给这件事情安排一个别的时间,非得要在王莽篡汉这一年才发生呢?

虽然说《西游记》是小说,这个情况当然可以解释为并没有什么相干,只不过是作者为了好记,就找了历史上一件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或者说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毕竟如果按照严格的五百年来计算的话,孙悟空被压的时间就要在东汉时期,而且不是一个很容易让人记得住的时期,因为两汉之交和东汉末年都有很重要的事情发生,但是东汉期间却并没有让所有人都印象深刻的时间点。为了找到一个便于记忆的时间点,所以就选择了王莽篡汉,至于说为什么时间不对,古人常用三五七九这样的数字指代“多”的意思,从这一点上来看也是可以解释得通的。

但是如果说,作者这样安排确有深意呢?不妨来看看王莽篡汉和孙悟空大闹天宫有什么相似之处。王莽篡汉自然是“以下犯上”,王莽作为臣子,之前一直都表现的非常好,但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人,居然骗过了天下所有人的眼睛,心怀不臣之心,最终夺了皇位,自立新朝。而孙悟空的故事里,玉帝相当于是人间的皇帝,而孙悟空就算是本事再大,从阶级地位上来说,始终都是玉帝的“臣民”,但是他却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甚至给自己起了一个“齐天大圣”的外号,这种行为和王莽还是比较像的了。只不过王莽成功了,孙悟空没有。

还有一些不同点,王莽是真的有这样的心思,所以才会一直做一个表面上的好人,但是孙悟空其实是没有的,他对当玉帝其实并没有什么兴趣,只不过是对玉帝很不满,说出来的一句气话而已,否则他在花果山的时候,为什么自封齐天大圣之后,却也没有精心计划,而且朝廷的招安他也去了。所以五行山落下的时间是王莽篡汉,一来是便于记忆,二来两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也是用这件事情暗喻孙悟空的大闹天宫。

《汉书》卷九十九上·王莽传第六十九上(3)

莽欲以虚名说太后,白言?新承前孝哀丁、傅奢侈之后,百姓未赡者多,太后宜且衣缯练,颇损膳,以视天下?莽因上书,愿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付大司农助给贫民。於是公卿皆慕效焉。莽师群臣奏言?陛下春秋尊,久衣重练,减御膳,诚非所以辅精气,育皇帝,安宗庙也。臣莽数叩头省户下,白争未见许。今幸赖陛下德泽,间者风雨时,甘露降,神芝生,蓂荚、朱草、嘉禾、休征同时并至。臣莽等不胜大愿,愿陛下爱精休神,阔略思虑,遵帝王之常服,复太官之法膳,使臣子各得尽欢心,备共养。惟哀省察?莽又令太后下诏曰?盖闻母后之义,思不出乎门阈。国不蒙佑,皇帝年在襁褓,未任亲政,战战兢兢,惧於宗庙之不安。国家之大纲,微朕孰当统之。是以孔子见南子,周公居摄,盖权时也。勤身极思,忧劳未绥,故国奢则视之以俭,矫枉者过其正,而朕不身帅,将谓天下何。夙夜梦想,五谷丰熟,百姓家给,比皇帝加元服,委政而授焉。今诚未皇於轻靡而备味,庶几与百僚有成,其勖之哉?每有水旱,莽辄素食,左右以白。太后遣使者诏莽曰?闻公菜食,忧民深矣。今秋幸熟,公勤於职,以时食肉,爱身为国?

 莽念中国已平,唯四夷未有异,乃遣使者赍黄金、币、帛,重赂匈奴单于,使上书言?闻中国讥二名,故名囊知牙斯今更名知,慕从圣制?又遣王昭君女须卜居次入待。所以诳耀媚事太后,下至旁侧长御,方故万端。

 莽既尊重,欲以女配帝为皇后,以固其权,奏言?皇帝即位三年,长秋宫未建,液廷媵未充。乃者,国家之难,本从亡嗣,配取不正。请考论《五经》,定取礼,正十二女之义,以广继嗣。博采二王后及周公、孔子世列侯在长安者适子女?事下有司,上众女名,王氏女多在选中者。莽恐其与已女争,即上言?身亡德,子材下,不宜与众女并采?太后以为至诚,乃下诏曰?王氏女,朕之外家,其勿采?庶民、诸生、郎吏以上守阙上书者日千馀人,公卿大夫或诣廷中,或伏省户下,咸言?明诏圣德巍巍如彼,安汉公盛勋堂堂若此,今当立后,独奈何废公女。天下安所归命。愿得公女为天下母?莽遣长安以下分部晓止公卿及诸生,而上书者愈甚。太后不得已,听公卿采莽女。莽复自白?宜博选众女?公卿争曰?不宜采诸女以贰正统?莽白?愿见女?太后遣长乐少府、宗正、尚书令纳采见女,还奏言?公女渐渍德化,有窈窕之容,宜承天序,奉祭祀?有诏遣大司徒、大司空策告宗庙,杂加卜筮,皆曰?兆遇金水王相,封遇父母得位,所谓康强之占,逢吉之符也?信乡侯佟上言?《春秋》,天子将娶於纪,则褒纪子称侯,安汉公国未称古制。事下有司,皆曰?古者天子封后父百里,尊而不臣,以重宗庙,孝之至也。佟言应礼,可许。请以新野田二万五千六百顷益封莽,满百里?莽谢曰?臣莽子女诚不足以配至尊,复听众议,益封臣莽。伏自惟念,得托肺腑,获爵士,如使子女诚能奉称圣德,臣莽国邑足以共朝贡,不须复加益地之宠。愿归所益?太后许之。有司奏?故事,聘皇后黄金二万斤,为钱二万万?莽深辞让,受四千万,而以其三千三百万予十一媵家。群臣复言?今皇后受骋,逾群妾亡几?有诏,复益二千三百万,合为三千万。莽复以其千万分予九族贫者。

 陈崇时为大司徒司直,与张敞孙竦相善。竦者博通士,为崇草奏,称莽功德,崇奏之,曰:

 {窃见安汉公自初束脩,值世俗隆奢丽之时,蒙两宫厚骨肉之宠,被诸父赫赫之光,财饶势足,亡所牾意,然而折节行仁,克心履礼,拂世矫俗,确然特立。恶衣恶食,陋车驽马,妃匹无二,闺门之内,孝友之德,众莫不闻。清静乐道,温良下士,惠於故旧,笃於师友。孔子曰?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公之谓矣。

 及为侍中,故定陵侯淳于长有大逆罪,公不敢私,建白诛讨。周公诛管、蔡,季子鸩叔牙,公之谓矣。

 是以孝成皇帝命公大司马,委以国统。孝哀即位,高昌侯董宏希指求美,造作二统,公手劾之,以定大纲。建白定陶太后不宜在乘舆幄坐,以明国体。《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鳏寡,不畏强圉?,公之谓矣。

 深执谦退,推诚让位。定陶太后欲立僭号,惮彼面刺幄坐之义,佞惑之雄,朱博之畴,惩此长、宏手劾之事,上下一心,谗贼交乱,诡辟制度,遂成篡号,斥逐仁贤,诛残戚属,而公被胥、原之诉,远去就国,朝政崩坏,纲纪废弛,危亡之祸,不隧如发。《诗》云?人之云亡,邦国殄顇?公之谓矣。

王莽为何叫罪有应得?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随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王莽新政,但仅仅几年之后,就在全国一片声讨中失败,王莽也因此身首异处。总结王莽的失败,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改革制度脱离社会实际,一是王莽自身性格缺陷。

王莽出生东汉外戚家族,先辈中5位大司马,9位侯爵,自小他就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所以在他主政之后,推行的改革全部仿照古制,并没有结合实际,所以才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比如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王莽实行土地改革,规定将全国田地全部收归国有,不准私人进行买卖。这个改革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解决穷人没有土地,缓和社会矛盾。但这个改革太过超前,损害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自然受到了各种阻碍,最终改革宣告失败。

除了改革制度的原因之外,王莽失败的另一大原因就是性格的缺陷。根据史料记载来看,王莽是一个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人。比如他执政之后进行改革,坚定的认为所有制度都是正确的,不听任何人的劝谏和建议。因此那些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人逐渐得到了王莽的重用。

除此之外,王莽在一些改革中又优柔寡断,摇摆不定。比如史书上记载: “其后,岁复变更,一郡至五易名,而还复其故。吏民不能纪,每下诏书,辄系其故名。”这是上文中所谈到的,有的郡名一年间改了五次,最后又改还为原来的名称。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王莽政权才仅仅存在15年就一败涂地,他自己也被历史学家钉在了耻辱柱上,成了一位篡位者。

好了,关于“王莽臣子阵容搭配推荐”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王莽臣子阵容搭配推荐”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