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
01
济南最新的一个城市排名,背后有很多信息。
7月18日,2023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发布,济南名列第14位。
我敢说,很多人对这一数据是没感觉的。它不像第一名那么抢眼,又不像倒数第一名那么刺眼。
于是,我做了一件事。
我把历次的百强城市排行榜翻了一遍,我想搞清楚:
济南,到底是什么样的城市走势?是向上走,还是向下走?
02
济南这个曾被称为中国最弱省会的城市,强势逆袭了。
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始创于2015年,至今已经发布九次。以下,就是济南的历次“大考”得分。
2015年,济南为第20名
2016年,济南为第19名
2017年,济南为第19名
2018年,济南为第18名
2019年,济南为第19名
2020年,济南为第17名
2021年,济南为第15名
2022年,济南为第14名
2023年,济南为第14名
从排名看,济南是从第20名一路攀升到第14名。济南,始终在朝前走、朝上走。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比如,同为北方城市的天津,其排名已经从最初的第5名,掉到第10名。这一次的榜单发布后,天津还被提醒,必须加快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不然这个第10也保不住。
说一点故事。
回望2015年,当时济南情况很糟。比如,省会城市首位度,排全国倒数第一;多项经济指标,都很不理想。
后来,市领导大声疾呼,“(济南)再不奋起直追,很有可能形成中间塌陷。”后来,市领导奔忙于北上南下招商引资。《济南日报》曾对此评价为,“济南过去不紧不慢的发展时代已彻底终结。”
03
济南,做对了什么?
完全个人观点,我认为至少有几个方向的正确发力。
其一,用好强省会战略。
一直以来,济南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首位度排名是倒数第一。后来,山东意识到资源在向大城市集聚的经济趋势,必须群山有高峰。山东开始实施“强省会”战略,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济南很珍惜。
现在,浙江、江西、湖南,都在推进“强省会”战略。江西省委书记还提出,“怎么重视省会城市都不为过,怎么支持省会城市都不为过”。
其二,扶持民营企业,激活了民营经济带动力。
请注意,济南在百强城市排行榜上的排名提升,与民营经济增加值的占比提升,有相关性。比如,2022年济南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9年的36%提高到41%。这期间,济南的排名位次,也大步向前。
从这一次的榜单也能看出,排名靠前的城市,基本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
比如,深圳市民营经济占比达到了71.6%,杭州市达到了61.3%,苏州市达到了51.2%。
而排名下滑的天津市,它的民营经济占比仅仅为37.1%。
其三,项目化工作法。
媒体曾经做过报道,济南经济总量在城市排名中持续前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了产业项目“牛鼻子”。
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济南市委书记刘强还专门阐述了“项目谋划法”。今年“新春第一会”上,济南即确立了“项目突破年”,宣布推出未来三年十大领域第一批130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2.4万亿元。
其四,市民的觉醒,城市的精气神变了。
从2015年至今,济南多次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市民充分认识到城市发展与个人利益的关联,更加主动地建言献策。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这句话,深入人心。城市软实力建设,得到更广泛的认同。
04
济南的排名位次持续上升,是有现实事例支撑的。
其一,企业迁入量,位居20强城市第7位。
前些日子,《中国“抢企大战”城市地域全景报告》正式发布。这份报告也等于是城市竞争力排行榜。它收集了近5年全国范围内的企业迁移数据,济南名列20强城市第7名。
其二,济南的平均薪酬,堪称北方第二城。
今年第二季度的《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发布后,很多人惊讶地发现,济南的平均薪资比天津高不少,在山东排第一。
其三,济南吸纳的人才数量,创全省第一。
这是2022年的数据。济南共吸纳了各类人才15.8万人,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63.6万,获评“2022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企业、人才、薪资,它们是一个完整的链条。
迁移到济南的企业多,开出的工资高,吸引来的人才多。这就是济南经济活力的最好例证。
05
济南没有陷入“中间塌陷”的危局,在百强城市榜上又一步步攀升,实非易事。
放置于历史时空,济南所摘得的百强城市第14名的价值,才更见分量。
著名媒体人陈虻说,今天所做的一切相加就等于未来。济南更好的未来,请从今天开始继续相加。(来源:浮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