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画廊排名前十(民国十大城市)
“你知道吗,美莲社里新开了个咖啡馆,看上去蛮洋气的。”
得此消息,我第一反应:美莲社是什么?
老资历的同事却纷纷惊讶感叹:美莲社竟然还活着。
黎黄陂路38号,民国高氏医院旧址。
杜朝晖创始的美莲社,就藏在这幢三层楼高的红砖墙老建筑里。
它是武汉开得最早、最久的艺术画廊之一,70、80 代老文青,无人不晓。
◇ 黎黄陂路 美莲社 2015年
刚过去的半年,这里悄悄翻新,墙面粉刷成清新柔和的绿,厅堂新设了咖啡吧台。
皮沙发和中式茶具被搬到杜朝晖二楼的工作室,顾客看不见的地方。
一切都变得更接近年轻人的偏好。
◇ 黎黄陂路 美莲社 2019年
其实,杜朝晖并不爱喝咖啡。但他心中一直存有想法:让美莲社,变得更年轻。
2000年创办美莲社起,老杜就一直在求变。
◇ 黎黄陂路 美莲社 2019年
▏ ▎ ▍
那一年,杜朝晖从工作七年的国企辞职,在香港路开了第一间美莲社,主营手工艺品。转型做画廊,是2003年。
最初,他在一元路租界觅得一间老房,40㎡ 的小空间里经营原创画作,举办小型展览。
第一场展是好友黎德利的摄影作品,主题是正在消失的武汉老建筑。
新旧快速交叠的时代,每天都有商品房和写字楼从废墟拔地而起,吊诡的是,偌大的武汉,彼时竟没有一家像样的美术馆。
这也是老杜决心办画廊的主要原因。
2005年,杜朝晖找到了黎黄陂路 38 号,比一元路老宅更合他心意,“空高太适合做画廊了”。
至今 13 年,他办了 50 多场展览,有美院的老师、学长,也有初出茅庐的后辈。
在美莲社办展,老杜不收场地费,有时还要自掏腰包印画册、做宣传。画廊收入全部来自作品售卖分成。
最开始两次,办油画展。几次试水后,决定把重心放在版画。
相比昂贵的油画,均价千元上下的版画,更容易被普通人消费。
另一个原因是,版画必须依赖工作室,比如制版的机器、硝酸池(类似前些时电影《无双》里发哥造假币需要的那些技术),这些限制了版画只能出自专业学院派,保证了品质。
▏ ▎ ▍
2011年到2015年,是美莲社最热闹的黄金时代。全国各地的艺术家,都是老杜的座上宾。
常客中有一位台商,只要来武汉,就会打电话给老杜,问他 “在不在武汉”,要来看看。
甚至去长沙出差,也要拐弯来武汉拜访。
在美莲社,买画的主要是 60、70 后,男性占了绝大多数。
他反感那些囤画只为等其增值 “捞一笔” 的投机者,喜欢不期而遇真正懂他的人:“有些客人第一次来美莲社,随便转转,偶遇喜欢的作品,看到他们眼中的欣喜,也蛮好的。”
鼎盛时,美莲社在武汉有三家分店,武汉天地是其一,却只短暂存续。
老杜曾对天地店寄予厚望,最终却 “离想做事越来越远”:原本作为点缀的公仔、财神、貔貅成为畅销品,主推的艺术家原创油画、陶艺却无人问津。
“那些俗得不行的东西,一天能卖几十个”,这是老杜不愿意看到的。
三年租约到期,索性关门大吉。
▏ ▎ ▍
这次,并非黎黄陂路38号经历的第一次翻新。
大概两年前,老杜请专业室内设计师,改造美莲社。墙壁刷新成更现代的纯白,红木质感的老房子,纳入了带有金属感的装饰。
这并没能缓解美莲社自 2016 年起的没落。
老杜说,最困难时,一个月只卖 2、3 幅画。“不过,也还能维持吧”,他补充道。
他比我在新闻中看到的,头发要白出许多。近两三年,美莲社门前冷清,媒体报道也稀疏。我看过的那张照片,是 2012 年。
◇ 美莲社,2012年,青年版画家作品展。二排着蓝色格子衫的,是杜朝晖。
我问老杜,知不知道最近两年,在武汉很火的各种所谓 “好拍照的网红展”。
他说,听过,但从没去体验。
“年轻人就好这口,能怎么办呢?其实没有不好吧,也是美学教育的补充” —— 让普通人离艺术近一点 —— 在市井中心开画廊,初衷也不外乎此。
如今,美莲社仅存黎黄陂路一间。
我问老杜,空间改造、新增咖啡馆后,买画的人是否变多。
他犹豫一会,答:“目前好像并没有,但我相信会变好。”
▏ ▎ ▍
新开辟的咖啡空间,名叫 THE COMMONS,在美莲社内,与原本的画廊交织一体。
帮忙改造的设计师,是美国留学归来的 85 后,通过朋友与老杜相识。恰好,一个人想在租界老宅开咖啡馆,一个人想求新求变。
过程中,难免出现分歧。老杜心爱的家具、藏品被认为 “不合时宜”,需要处理。
虽然心疼,最后还是将一部分搬上二楼,一部分卖掉、丢掉。
翻新后,进入展厅的门廊,贴上了禁止吸烟的标识,老杜只能去门外抽两口。部分他的朋友颇有微词:“连个喝茶的位置都没了。”
前几年,老杜和朋友在一楼喝茶、闲聊,总有路过的人,好奇想走进来瞧。
可刚一进门,就慌忙退出去。这样的情形,在老杜的记忆里,有上百次。
“一个年轻人,踏进半只脚,结果听见在放蔡琴的歌。怎么可能继续往里走?”
◇ 原本一楼老杜珍藏的宝贝,搬到了二楼工作室。
年过半百的老杜,在淡出大众视野的这些年,并没有停下。比如这次改造,又比如与壹方合作办了多场展览,包括也许你曾打卡的熬路“角落”展。
他希望美莲社能变得更接地气,更像一个艺术品商店,普通人喜欢,也能消费得起。
还想找个 “懂点艺术” 的人帮他一起推广,“我看很多艺术公众号,都有网店,我们也可以有”。尽管,在帮我整理美莲社老照片时,操作起邮箱、微信还并不是很溜。
靠里的那间展厅,保留了老杜爱的古典吊灯。后续新添的黑胶唱机,不再放蔡琴,而是 Bob Dylan。
老杜敲敲桌子:“外国设计师原创家具,不便宜啊!” 用一模一样的盗版高仿,当然更便宜,老杜欣慰的是,与他合作改造美莲社的年轻设计师,和他一样不屑一顾这种投机取巧。
他扭头对我说:“未来呀,还是看你们年轻人。”
美莲社 & THE COMMONS
地址 | 汉口黎黄陂路 38 号
营业时间 | 10:00—22:00
/
编辑 = 周古月
图片 = 刘虎成、黄大头、采访对象提供
『 HANS话题 』
在武汉,
是否有你心爱的小店 or 私藏的空间?
已经关闭的,还在经营的。
今日留言区,一起聊聊吧。
×
1月新鲜事 | 网红厕所设计师 | 盘龙城博物馆
☒
六渡桥。
雪落在屋顶,
像奶油威化饼干的夹心。
作者/黄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