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海外博士排名前十(全国排名前十的生物菌肥)

生物海外博士排名前十(全国排名前十的生物菌肥)

生物海外博士排名前十(全国排名前十的生物菌肥)插图

生命与新物理学

The Demon in the Machine

作者:[英]保罗·戴维斯

推荐语:生命是什么?生命=物质+信息

生命是什么?早在194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量子力学的重要奠基人薛定谔提出了这个划时代的问题,《生命与新物理学》这本书从这个经典问题出发,以全新视角揭示生命的谜题,重新理解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奇迹,弥合生物学与物理学之间的巨大鸿沟。保罗·戴维斯在书中提出了一个突破性的观点:生命=物质+信息,在此之前的科学关注的是生命的“硬件”——化学结构,而保罗·戴维斯的新物理学创造性地聚焦于生命的“软件”——隐藏的信息网络。

保罗·戴维斯将生物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和哲学等领域融为一体,引领了极具洞见的全新交叉学科。有了这块珍贵的拼图,我们就能深入理解癌症基因、表观遗传学、地外生命、量子计算机、生物电路等至关重要的热点话题,领悟浩瀚生命的奥秘。

生物海外博士排名前十(全国排名前十的生物菌肥)插图1

祖先的故事

The Ancestor’s Tale: A Pilgrimage to the Dawn of Life

作者:[英]查德·道金斯、[英]黄可仁

推荐语:20世纪百大经典名著之一

英国著名科学作家当代伟大的进化生物学家——查德·道金斯,我们并不陌生。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他的基因观念颠覆了我们对自身的认知,深刻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祖先的故事》则是查德·道金斯向公众传播科学的经典力作,是一部40亿年气势恢宏的人类进化史诗,入选“20世纪百大经典名著之一”,至今仍是全球最为畅销的生物科普著作。

生物海外博士排名前十(全国排名前十的生物菌肥)插图2

《祖先的故事》中的谱系图

一说到起源、进化,人们通常按照从古到今、从前往后的顺序推演。这一思维惯性难免给人类一种错觉,认为我们处于进化的“主线”上,而其他物种都是配角、跑龙套或者替补演员。为了打破这种惯性思维,《祖先的故事》用逆向年代学的方法,往回追溯,通过近60个故事,将生物进化的全过程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去寻找我们和其他物种共同的祖先。一路上,我们与其他现生生物按照亲缘关系的远近一一相会,每次会合后,我们会再次以共同的祖先再次启程,直到回到生命起源的那一刻。

道金斯将分子生物学和古生物学的前沿研究结果融为一炉,叙述理性而优美,旁征博引却条理明晰,可读性极高。书中还附上了70余幅彩色插页和100余幅插图,可谓对非生物学专业的读者非常友好。

生物海外博士排名前十(全国排名前十的生物菌肥)插图3

大图景

THE BIG PICTURE:On the Origins of Life, Meaning, and the Universe Itself

作者:[美]肖恩·卡罗尔

推荐语:跻身Brain Picking的2016年最优秀科学读物列表

进入20世纪后,科技突破继续遍地开花,物理方面的量子力学、相对论,生物学方面的遗传物质,脑科学对心理的解析,天文学方面的宇宙大爆炸……自然科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固有的时间空间概念都已改变,对于世间万物,包括生命现象的理解也完全不同。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对科技的哲学思索反馈却略显不足。在这种背景下,与新科学发现相对应的新哲学呼之欲出。在《大图景》中,肖恩·卡罗尔提出并论证了一种称为“诗性自然主义”的哲学思想。简而言之,就是以最新的科研成果为依据,建立一套科学的、牢靠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在《大图景》中,卡罗尔运用了非常庞杂的学科知识:熵、质子、种群、基因……各种科学事实来支撑自己的哲学观点,每一处都论述得全面而透彻,这种能力令人叹服。但它的本质仍然是科普读物,绝没有真正的哲学学术著作那么艰涩,即便是全无基础的读者也不必担心看不懂。读完这本书,就像读了一本各学科的通识概论。

生物海外博士排名前十(全国排名前十的生物菌肥)插图4

不妨来看看这个实例:在生物体中,细胞中的每一个分子都受到化学物理规律的严格控制,它的行为是可预测的;但是这些分子聚集成的细胞生命体,却有自主活动的意识。在得知整个生命体的状态之前,不能预测该生命体中某个分子的活动规律。在蚁群和蜂巢中,生物学家也发现了类似的社会模式:尽管每只昆虫个体是愚钝的、应激的,但蜂群却似乎拥有自主意识,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在复杂系统中,可以“涌现”出若干我们曾经无法想象的规律。因此,我们不能期待解释自然现象的研究范式,同样能够应用于社会科学。

生物海外博士排名前十(全国排名前十的生物菌肥)插图5

生物物理学:能量、信息、生命

Biological Physics: Energy, Information, Life

作者:[美]菲利普·纳尔逊

推荐语:21世纪物理与生命科学交叉的新学科

时至今日,生物学已经涵盖极广:从分子水平(如DNA、蛋白质、磷酯)到细胞水平,从它们的个体结构与功能(如细胞与生物膜的自组装、大脑和整个生物体)到整个生物圈,几乎无所不包。在纳尔逊的这本书面世之前,人们很难发现一本能对生物学大千世界进行简单而统一的介绍的教科书。完全不同于传统生物物理学中物理学的“工具性”丛属地位,该书坚持将生命系视为特殊物理系统的立场,强调从物理学基本原理出发理解生命现象甚至预言新的生命现象,从而凸现了物理学研究在21世纪生命科学中的主导地位。

这本书不是生物学基础课的一个新分支,而是能够带领读者迅速到达当代生命科学研究前沿的旅游指南。本书的门槛很低——学习过大学一年级物理和微积分(外加一点高中的化学和生物学)的本科生即可进入课程。无疑是希望向定量生物学领域拓展的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或希望对生物学有所了解的物理学和工程学的学生的首选。

生物海外博士排名前十(全国排名前十的生物菌肥)插图6

生命问题——现代生物学思想评价

作者:[奥]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

推荐语:半个世纪以前的思想现在读来仍有共鸣

在线阅读:https://www.doc88.com/p-182331535060.html?s=rel&id=4

该书虽然发表的年代早些,但是在现代科学哲学和方法论方面一本难得的著作。作者总结了20世纪上半叶生物学实验成果和思想成果,剖析了机械论生命观和活力论生命观的本质特征和思想根源,提出了第三种生命观——机体论生命观的基本原理:整体原理、动态原理、自主原理。

不能进行客观研究的诸因素,不得纳入能够说明可观察的事物的定律。在具有本质区别的层次上存在着企图获得关于实在的直觉知识的形而上学。我们不仅是科学的智者,我们也是人。用重要的符号表达实在的核心,这是神话、诗歌和哲学正试图做的事。

生物海外博士排名前十(全国排名前十的生物菌肥)插图7

追寻生命的意义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作者:[奥]维克多·E·弗兰克尔

推荐语:生而为人,要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价值活着、甚至为了它们而死去

巨大苦难到来时,拯救自我内心世界,自我坚强,这是一本关于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和能者多劳们生存的社会所应担负职责的思考,本书对于每一个想要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都是一部必不可少的读物。这是一部令人鼓舞的杰作……。

人对意义的追寻会导致内心的紧张而非平衡。不过,这种紧张恰恰是精神健康的必要前提。尼采的一句话很有智慧:“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我认为这句话是任何心理治疗都应当遵循的座右铭。精神健康有赖于一定程度的紧张——既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务之间的紧张,或者是当下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这种紧张是人固有的,也是精神健康所必不可少的。我认为,某些精神卫生学主张人最需要的是平衡(生理学术语称为“体内平衡”),这话总说法是错误和危险的。人实际需要的不是没有紧张的状态,而是为追求某个自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他需要的不是不问代价地消除紧张,而是某个有待他去完成的潜在意义的召唤。人所需要的不是“内稳态”,而是我所谓的“精神动力”,也就是存在的动力处于一个紧张的极化区。它对患有神经官能症的个体来说更为有效。建筑师要想加固常年失修的拱顶,就得加大拱顶上面的负重,以使其各部分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理,治疗师要想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也不应当忌讳让患者重新关注生活目标以使他内心产生相当程度的紧张。

生物海外博士排名前十(全国排名前十的生物菌肥)插图8

世界科学技术通史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World History

作者:[美]詹姆斯·E·麦克莱伦第三、[美]哈罗德·多恩

推荐语:本书获得2000年度美国世界史协会图书奖。

本书是当代职业科学史家为非专业的读者和大学生们编写的一本世界科学技术通史教材,旨在提供一幅“全景图”,以满足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的需要。

本书阐明: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是一个历史过程,而非总是一成不变地结合在一起的。作者循着科学和技术的沿革,从史前期直到当前,查找出说明两者有时结合、有时分离的那些史实,检讨那种技术即应用科学的流行观点。而且证明:事实上,在20世纪以前的大多数历史条件下,科学和技术一直是处在彼此要么部分分离要么完全分离的状况下向前发展的,而且在智识上和社会学上都是如此。

本书的一大特色是:摒弃了“欧洲中心论”的编史学观点,以全球视角详述了中国、印度、中南美洲和近东帝国等文明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传统。

生物海外博士排名前十(全国排名前十的生物菌肥)插图9

植物生理学(第五版)

Plant Physiology

作者:[美]Lincoln Taiz、[美]Eduardo Zeiger

推荐语:植物科学领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与学者的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本书由国际著名植物学家Lincoln Taiz和Eduardo Zeiger等著,是当今国际上植物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教科书。全书围绕植物对水分和矿质营养的吸收和转运,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植物体内的生化和代谢过程,以及植物生长发育及其调控3个单元精心组织内容,共计26章。本书内容体系结构合理,图文并茂,反映了植物生理学领域各个方向的研究内容和最新进展,适合植物科学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参考。

精美插图看不停

生物海外博士排名前十(全国排名前十的生物菌肥)插图10

生物海外博士排名前十(全国排名前十的生物菌肥)插图11

生物海外博士排名前十(全国排名前十的生物菌肥)插图12

生物海外博士排名前十(全国排名前十的生物菌肥)插图13

生物海外博士排名前十(全国排名前十的生物菌肥)插图14

生物海外博士排名前十(全国排名前十的生物菌肥)插图15

生物海外博士排名前十(全国排名前十的生物菌肥)插图16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

The Double Helix: 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 of DNA

作者:[美] J. D. 沃森

推荐语:大牛自传,DNA结构发现背后的故事。

在线阅读:http://www.doc88.com/p-2691207531893.html

生物海外博士排名前十(全国排名前十的生物菌肥)插图17

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在一篇题为《核酸的分子结构》的论文中向世人宣告:引导生物发育和生命机能运作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具有双螺旋结构。而这篇论文仅用了1 100个单词和1张图片。1962年,沃森和克里克与英国分子生物学家莫里斯·威尔金斯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这本书中,沃森从个人的角度讲述了DNA结构的发现过程。这里没有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科学家故事中那种长期不懈努力的主角,沃森刚出校门不久,学术兴趣总是与享乐的兴趣并驾齐驱。沃森坦率而充满活力的叙述让人感受到一种冒险精神。与此相对的,是他们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完全开放的学术态度,甚至是从未涉足的领域也敢于尝试,从别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思考,只要是相关的观点都为我所用,从不局限于学科分野,于是,他们不断改变自己的研究领域反而成为促成他们取得重大发现的重要因素,正是丰富的学术经历,使他们不只从化学、或者生物学、或者物理学的某一个角度去研究DNA,他们看到了全貌,也就率先看到了别人难以看到的部分。在科学家自传中算是很特别的一本,坦率直白地表达个人的看法,平实地记述发现过程,没有神化,没有故作崇高。值得一读。

生物海外博士排名前十(全国排名前十的生物菌肥)插图18

生物海外博士排名前十(全国排名前十的生物菌肥)插图19

生物技术入门

Biotechnologie fur Einsteiger

作者:[德]莱因哈德·伦内贝格 / 达嘉·苏斯比尔

推荐语: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师或科研人员作为入门教材和参考书

《生物技术入门(中文版)》是《生物技术入门系列》(全十册)的合集,可供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师或科研人员作为入门教材和参考书,也可成为面向科技管理者以及任何一位对生物技术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士的科普读物。

莱因哈德·伦内贝格教授用幽默、通俗的文字和大量史实般的图片,为我们介绍了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原理与应用,涉及了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的核心内容与多个分支领域,包括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基因工程等。与普通教科书不同的是,作者结合历史、经济、政治、军事、文学、艺术等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介绍了生物技术发展史上的名人轶事,并对很多问题进行了颇为深入的讨论。我们从中既可以感受科学家的热忱与信念,领略理性与感性的完美交融,也会获得良多启示。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微信公号“生物技术育种”,带你一起涨知识!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