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电厂排名前十(毕节赫威电厂)
毕节,位于贵州东北部,是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西南地区区域性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也是一个拥有680多万常住人口规模的城市。2021年,毕节实现近GDP近2200亿元,是贵州省一个正在冉冉升起的明星城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毕节的崛起也离不开中央的重点建设和支持。你知道为了建设毕节,中央都从兄弟省份和城市迁来了哪些总部单位吗?这些单位今天又在毕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今天小鹏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1,中国西南先进电池研究中心
2017年,中国科学院来到毕节,设立中国西南先进电池研究中心,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毕节金海湖新区管委会和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共建。该中心是毕节市做大做强锂电池新能源产业,打造百亿级锂电池产业园,建成“西部锂都”、“中国锂谷”奠定坚实基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高能量密度电池等方面技术储备丰富。
2,同济大学-大方县第一中学
从2022年的秋季学期开始,我国开始实施由部属大学托管帮扶县级中学的计划。来自上海的同济大学,将托管帮扶大方县第一中学。同济大学,前身是1907年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1923年定名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大方县第一中学,坐落在毕节市大方县。大方一中,创办于1925年,2003年建设成为完全高中,也是贵州省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现有师生2000多人。
3,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成立的贵州省立毕节师范学校。1950年,更名毕节师范学校。1978年,贵阳师范学院,也就是现在的贵州师范大学来到毕节,在原学校基础上设立贵阳师范学院(毕节大专班)。1981年,独立办学,成立毕节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与毕节教育学院等合并升格为毕节学院。2014年,更名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4,国家电投集团纳雍发电总厂
2000年,大型中央企业国家电投集团,来到毕节,设立纳雍发电总厂。电厂隶属于国家电投集团旗下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实现“西电东送”“黔电送粤”战略的重点工程。纳雍电厂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分两期建设,每期4台30万千瓦机组,一厂位于阳长镇字库村,二厂位于阳长镇海座村,2006年12月8台30万机组全部建成投产。纳雍电厂现有职工近800人,是一个GDP和税收的创造大户。
5,中山大学毕节农投生物科学联合研究院
2022年10月,中山大学来到毕节大方县,设立中山大学毕节农投生物科学联合研究院。该研究院将致力于白参菌应用功能研究,促进白参菌产、学、研融合发展。中山大学,本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序列。学校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24年,创立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是华南第一名校。
为何选择迁入毕节?
仔细分析我们介绍的5个企业总部、科研院所和大学,它们之所以从贵阳、广州、上海、北京等地迁入毕节。其一,是因为建国之后,毕节凭借着资源优势,就成为一个国家重点建设的地区。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今毕节以及土地和人员成本优势的释放,国家也将一批优秀的科研院所、工业企业迁入毕节,毕节也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明星城市,为了拥抱毕节的发展红利,这些总部单位的到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毕节的发展影响有多大
西方经济学认为,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要素是科技进步。这些迁入毕节的企业总部科研院所,很多都设有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台。他们不仅为毕节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还为毕节创造了众多高技术、高薪酬水平的工作岗位。让毕节拥有了可以吸引全国优秀人才来当地就业的底气。这也奠定了毕节在全国众多城市中的地位,也是毕节未来实现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猜图:这是哪个地标?
除了我们提到的5个迁入毕节的总部机构之外,你知道毕节还有哪些单位也是来自其他兄弟城市吗?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欢迎大家关注小鹏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