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医药市场里特效药、退烧药、中药、原料药等个股波动比较大,像以岭药业、康缘药业这类之前暴涨个股走弱。前一阵陆续涨停由下跌的新华制药、亨迪药业、众生药业等,今天再次大涨,周一讲的新华制药、亨迪药业甚至是再次创历史新高,众生药业也涨停。没准过几天由下跌。
所有产生牛股的板块,像锂电,光伏,芯片,白酒,头部医药股板块,是非常多的,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国内部分省市对这类药物的需求很大,随着陆陆续续传播,可能一个月里对药的需求会不断。
之前的文章里,我们陆续讲了复星医药,它虽然是一家国内民营医药企业,但其产业布局及发展规划向来都是国际化路线。其战略定位是建立中国、美国、印度、以色列互动一体化的全球研发体系。在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手机机器人、mRNA等创新医疗技术的转化和商业化里创造了不少业绩。
观察药企的竞争力强不强,也就是几个视角,比如研发视角,看是否舍得投入,投入到哪些管线上了,这些管线市场空间大不大,投入之后的实际进展或者结果如何。再比如商业化强不强,有研发能力还不行,还需要商业化,研究出来了还要能卖出去才行。还有投资能力或BD能力。这个就覆盖面就比较广了,对企业的考验比较综合。
今天,我们从这几个视角来看复星旗下的第一大将——复宏汉霖。
复宏汉霖已经成立十几年了,当时国内药企们的重心放在仿制药上,因为绝大部分收入还是来自仿制药,很多做创新药业务都是在亏损,而复星却已开始通过汉霖在布局大分子创新药了。
一路摸索了多少年,汉霖就亏了多少年,以至于一路默默无闻,没什么关注。但这种持续高投入的发展,这两年有了不少收获,于是市场上开始开始有汉霖的大单品,也开始有关于它的传说了,想也能想到,之前那个只输入不输出的药企,正在向市场证明它的实力。
特别是今年,发现这家药企已不再是一家单纯依靠生物类似药的Biotech,而已转向一家集自主创新研发、商业化销售、外部合作与出海的综合型Biopharma药企。
正如复宏汉霖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张文杰3月17日在公司2021年业绩沟通会上所说:一家biopharma的标准之一是“财务上能够靠产品销售支撑业务发展,摆脱对外部资金的依赖”。
汉霖的进步和转变都是惊人的
能够担起bigpharma称号的药企,多数也是由biotech企业进化而成,进化过程中,既要有营收数值上的区别,还需要营收基础上的技术驱动、商业化能力以及研发广度等多维度设计相对指标,可能要满足很多指标,还有比较灵活的指标,像业务覆盖研发、生产、产品商业化等一体化环节,可能至少要有一个成功商业化的1类创新药项目。还不能依靠外部资金,就能实现盈利,盈利要超过几亿元,且销售占比营收高于10%。还需要有大量的后续新药研发管线,稳定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比营收高于40%。
复宏汉霖在中国上市的四款产品分别是汉曲优(曲妥珠单抗)、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汉达远(阿达木单抗)和汉贝泰(贝伐珠单抗)。去年,汉曲优在中国和欧洲销售规模稳健增长;中国首个生物类似药汉利康自2019年获批上市以来已惠及超10万名中国患者;汉达远(阿达木单抗)于2020年12月获批准上市,是公司首款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单抗生物药,国内第四家上市,峰值有望达到29亿人民币;汉贝泰于2021年12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及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
复宏汉霖应该算是国内完成三大单抗国产化的Biotech药企。今年3月底,复宏汉霖旗下首款自主研发的创新生物药PD-1抑制剂H药——汉斯状®(通用名:斯鲁利单抗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经既往标准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的成人晚期实体瘤适应症。
之后,H药汉斯状®相继获得中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及地区的临床试验许可,在全球同步开展9项肿瘤免疫联合疗法临床试验,广泛覆盖肺癌、食管癌、头颈癌和胃癌等适应症,全面覆盖肺癌一线治疗。截至目前,H药已于中国、土耳其、波兰、格鲁吉亚等国家和地区累计入组超2800人,其中2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入组高加索人种的比例超过30%,是拥有国际临床数据较多的抗PD-1单抗之一。
这款药的进展是复宏汉霖的一大跨步,复宏汉霖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张文杰自己也表示:“非常高兴看到H药汉斯状®的首个适应症在中国获批,作为国内首批率先开启‘泛癌种’治疗MSI-H实体瘤的PD-1抑制剂,汉斯状®将在临床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延长患者高质量生存期,推进肿瘤免疫治疗加速发展。H药是公司第5个上市的产品,作为创新升级的重大成果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向Biopharma进化,促进更多以患者需求为核心的创新产出。”
bigpharma药企强在商业化的控制能力
大多数时候,等到创新药一旦进入商业化阶段,biotech药企的优势可能就不如bigpharma药企了,因为规模越大的药企,它们的研发管线、研发能力、生产能力更全面,覆盖面更广,成本越低,售价自然也就越低。这在不断强调降低药价的国内市场,它们的优势也更大。也就说,Biotech药企的核心竞争力基本是技术开发能力,包括技术、平台和产品。而Biopharma药企,除了有Biotech的核心能力以外,还需要有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在商业化方面,复宏汉霖做了很多,今年上半年,复宏汉霖已在国内上市5款产品,针对核心肿瘤和免疫治疗产品组建了一支超800人的商业化团队。2022上半年度,公司生物类似药汉曲优®(曲妥珠单抗)实现国内销售收入约人民币8.002亿元,较去年同期涨幅约178.2%。海外销售收入约人民币1250万元,海外授权许可收入约人民币240万元,基于与Acoord的合作。截至目前,汉曲优®已在中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和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获批上市。
2022年3月,斯鲁利单抗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经标准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实体瘤,成为国内第13个获批上市的PD-1/PD-L1。截至2022年6月底,斯鲁利单抗实现销售收入约7690万元。
另外,药企在由Biotech往Biopharma转型的时候,国际化出海也是可选的一个步骤。小型药企若是想走这条路,那么可能会面临资源不够、产品市场不大等局限,但是利用了对外授权的方法加速国际化布局之后,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我们看像复宏汉霖之前是依靠复星医药,复宏汉霖的汉利康即在国内销售顺利,依靠复星的全球力量,也在阿根廷生物医药于南美4国(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及玻利维亚)打成汉利康的商业化授权许可协议。如今已经在海外构建研发或者合作团队,全球性制药公司Accord达成合作,推动Zercepac®(汉曲优®)在欧洲、中东及北非等地区的商业化进程,目前已在在英国、德国、法国、瑞士、西班牙等近20个欧洲国家和地区成功上市。2021年复宏汉霖又和Accord母公司Intas签订协议,进一步增加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商业化授权,该产品于美国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预计将于2022年内递交。截至目前,汉曲优®对外授权已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面覆盖欧美主流市场和众多新兴市场。
今年6月,复宏汉霖宣布与Organon公司签署授权许可及供货协议,授予其对公司自主开发的帕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HLX11(重组抗HER2结构域II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HLX14(重组抗RANKL全人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两款产品在除中国以外全球范围内进行独家商业化的权益,全面覆盖美国、欧盟、日本等主流生物药市场和众多新兴市场。根据协议条款,复宏汉霖将从交易中获得5.41亿美元的潜在收入,其中7300万美元为交易首付款。随着公司整体自身能力的发展,目前已稳步进入下一阶段,加强研发和药政团队的海外重点布局。
逐渐转型Biopharma的过程中,随着自身海外布局的加强以及自身能力的打造,未来可以有更多可能,如今复宏汉霖的海外合作成绩瞩目,超过15个国际战略伙伴,同时覆盖欧美,东南亚、拉丁美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
国内生物类似药市场更大,但成本和产能是关键
复星医药这几年的财报都不是很好看,一部分原因就是复宏汉霖的研发投入太高,这不多占复星医药整个公司研发投入的40%,这样大手笔大力度的研发投入,给了复宏汉霖非常丰富的研发管线,涵盖了有大量临床阶段的单抗、双抗等等生物类似及创新药。这种能同时做单抗、双抗生物类似及创新药的药企在国内可不多。
另外,复宏汉霖也布局大量临床前产品,管线非常丰富,又层层递进,根据这两年管线推进的情况来看,复宏汉霖每年都将会有1-2款大品种上市,不少药品的管线还能够联合使用。
从整体来看,复宏汉霖在研发投入的占比持续提升,管线中自研比例超过80%。从复宏汉霖的研发管线以及投入来看,它走的是Fast follow和及Biobetter策略,能够赚钱也能够保证长期发展。可以说,复宏汉霖已不再是一家单纯依靠生物类似药的Biotech,而已转向一家集自主创新研发、商业化销售、外部合作与出海的综合型Biopharma公司。
衡量某个药品成功的标准有多个,比如药品投入市场之后的市场份额、销售额、利润额,很多创新药品是全球的销量王,但是在我国销量不高,主要就是我们对创新药的支付能力、以及大众的支付能力可能还不够去支撑如此高价的新药。而且由于新药专利过期,国内开始进行仿制,我们的市场比较畅销的药品多是世界上曾经销量比较高的药品,仿制药也是我国主要的产品市场。
因为像美国的一些大型药企,它们有很厉害的研发能力,相应的也就更注重创新,创新能够保障企业自己后续产品源源不断的利润,所以即便是有比较高的成本,它们也愿意继续创新,继续外包,很多巨头都会专注创新。
但是我们国内不一样,我们需要考虑成本,考虑成本是很多药企必须要做的,之前产能问题一直是制约复宏汉霖产品销售放量的瓶颈之一。复宏汉霖在去年报中披露称,目前现有商业化总产能24000升,2022年预计可达48000升,2025年商业化总产能可达144000升。去年,汉霖持续推动产能建设,此前已获我国和欧盟双GMP认证的徐汇基地商业化总产能从20000升提升至24000升,并推进生产关键物料耗材和设备的国产化研究及变更。松江基地(一)建设产能24000升,已获批用于汉曲优生产,有望于2022年正式投入商业化生产,并计划于2023年上半年完成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GMP核查。松江基地(二)一期项目规划总产能96000升,其中,一期项目一阶段和二阶段规划产能36000升,有望于2022年下半年进入试生产及工艺验证阶段。一期项目三阶段设计产能60000升,计划于2022年全面进入工程施工阶段。
我们看,在解决了产能不足问题后,汉霖的产品销售规模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去年汉曲优国内销售收入约8.68亿元,较2020年涨幅达692.7%。同时,基于与合作伙伴约定的利润分成安排,获得汉利康销售收入约人民币5.425亿元,授权许可收入约1040万元。汉达远国内商业销售由江苏万邦负责,截至2021年底,公司基于与合作伙伴约定的利润分成安排,获得销售收入约2180万元及授权许可收入100万元。
实际上,考虑成本就是考虑我们实际的支付能力,也是考虑了我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做好仿制药,也同样赚钱。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