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在读中学时就知道中越边界的龙州城是清末民初桂西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中心,是与桂、柳、邕、梧并列的广西五大城之一,历史上是国际交通要冲和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广西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在近代史上龙州曾创造了广西最早的海关、火车站等二十个广西之最,特别是清末因法国人在此作妖而闻名中外,想象中是一座与桂林差不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后虽有好几次因公务经过龙州,但都是沿公路绕城而过,印象里觉得城区不大,与之前的认知有着巨大的差异。2020年国庆假期我终于下定决心自驾车到龙州一游,要去看看龙州起义创建的红八军军部旧址、清末的法国驻龙州领事馆和有厚重人文历史记忆的老街小巷,一睹想象中的名城风采,以了多年的心愿。
龙州城略图
到龙州后我们首先参观了瑞丰祥钱庄的红八军军部和左江革命委员会旧址,然后沿康平街往南街走,要到老街区寻找龙州的历史痕迹。龙州的老街区,还保留着上个世纪的风貌,狭窄的街道没有车行道和人行道之分,临街大都是历经沧桑的两、三层砖瓦骑楼,一楼是门面,二楼以上住人,完全是乡村小城镇的格局,走在街上仿佛有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但也是龙州曾经阔过的历史见证。
来到龙州后我发现这里的新、老城区分界很明显,以城北路为界,西面为老街,东面为新城。龙州老街区北到北门街,东至城北路,西临丽江(左江上游),南到利民街。老街道基本上都以“街”冠名,如:仁义街、都兴街、驮苗街、千总街、合龙街等等;而新城区的街道则是“路”或“道”,如:城北路、独山路、龙锦大道、同顾大道等。这样泾渭分明的街道命名仿佛是井水不犯河水,不过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老城区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变化。
南街是一条始于清代的东、西向老街,因位于古城及城墙的南面,故名南街。南街地处丽江北岸,东面与龙州起义广场旧址(新填地广场)相连,西头南滨水口河(发源于越南高平省的七溪河)、平而河(发源于越南谅山省的奇穷河)、丽江的三江汇合处,街上有胡志明展馆、提督府和陈嘉祠等人文历史景点。经过整体改造的南街新铺了青石板,街道内除了少量新建的楼房,其古建筑、老民居的建筑立面都是明清时期风格,展现出一种古典韵味。
龙州南街
坐落在南街99号的胡志明展馆(越南共产党在龙州秘密机关旧址)青砖碧瓦是典型的南方民宅,始建于清末民初,房主为黄大光、温仕杰。从1931年开始,越南革命者以做生意为名租用此房作为工作的秘密机关,当时在此工作和居住过的越南革命者有:越南革命领袖胡志明,越南印度支那共产党书记黄文树、总秘书长黎鸿风、越南印度支那共产党中央常委黄文受、李如东等,这里还曾举办过若干期越南干部短期训练班。为了展现这一段中越两国人民并肩战斗的光辉历史,增进中越传统友谊,2006年5月19日将这座越南革命者曾经工作过的民宅辟为“胡志明展馆”,展馆占地38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陈列有图片、图表400多张,文物60多件。我们本想进去参观,但门口有告示牌通告展馆从2020年8月20日开始闭馆整修,走进到门厅里一看一片狼藉,只好告退。
坐落在南街99号的胡志明展馆门前摆放着闭馆通告
提督府就在胡志明展馆不远的对面街,是广西提督苏元春在中法战事结束后的光绪十二年(1886年)八月从柳州移驻龙州的。提督府是满清朝一省的最高军事机构,清初驻桂林,顺治十八年(1661年)四月移驻梧州,后曾数度在南宁、柳州等地迁移,提督府能建在这里,说明南街成了广西的最高军事机关驻地。清政府在龙州设提督府后,便将龙州辟为通商口岸,龙州也就成为了桂西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不知什么原因我们看到的提督府也是大门紧闭,无缘参观。让人无语的是在壮族聚居区很多文物景点都选择在国庆期间关门,如靖西市的壮族博物馆也是闭馆的。
修缮一新的广西提督府大门紧闭
虽然胡志明展馆和提督府未能参观,但南街西面北帝巷的陈嘉祠还是要去看的。陈嘉(1839-1885)字庆余,广西荔浦人,十七岁应募从军,作战忠勇,同治十年(1871年)因功擢升总兵加提督衔。光绪十年(1884年)随苏元春调到广西边防参与中法战争,在镇南关关前隘战中四次负伤不下火线。翌年因战伤复发病卒于龙州,清廷赐谥“勇烈”世袭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后人因此也称陈嘉为陈勇烈。
当我们从提督府走到南街尽头的北帝巷时,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大片夹杂着茅草的菜园,我以为找错了地方,就向街上的居民打探陈嘉祠在哪里,他们都一致肯定就是这里。据资料记载由苏元春亲自择址和督工的陈嘉祠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建成。该祠位于左江两河汇合处,面江敞阳,门楣上刻有“陈勇烈祠”四字,石砌的宽台阶直抵河边。其建筑包括前厅、正殿、后厢,后面还有厨房和三间分别命名为“禽畜、五谷、炊事”的房舍;左侧有昭忠祠、昭忠亡灵牌位室及东厢;右侧有揽秀园、议事厅、演讲厅、西厢、宿舍、假山、鱼池等;是一组气势恢宏总占地面积9300多平方米的建筑群。光绪十五年五月初三(1889年6月1日)陈嘉祠在还没有完工的情况下被选作广西最早设置的龙州海关公署初址,光绪三十年十一月(1904年12月)又用作广西边防督办郑孝胥开设的广西第一所军官学校-广西边防将弁学堂的校址,无意中诞生了两项广西之最。只是眼前的荒芜景象实在让人难以相信这里曾经是气势恢宏的陈嘉祠。
图片资料-陈嘉祠前殿大门前
我静下心来驻足细看只见一些残垣断壁隐没在比人还高的茅草中,其间插有一块标示此地为陈嘉祠遗址的告示牌,而资料图片中前殿大门前的两门古炮不见了踪影,直通河边码头的石阶也看不见,本想过去看看却被重重叠叠的篱笆园隔断。也罢,虽然陈嘉祠没有了,但好歹还是到过这里。
龙州在清末民初的发达是靠水运带来的,据史料记载左江是广西最早的古航道之一,早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就从湖南零陵开辟经广西的漓江、浔江、郁江、左江过龙州通往越南的航道,到光绪至民国期间,左江、平而河、水口河成为广西通往越南的水运要道,龙州-南宁-梧州-广州-香港的水路客货运输十分繁忙,曾有码头30多处。而南街地处三江汇合处,自然有很多码头,按用途分有装卸货物的商用码头、专供居民日常取水洗衣的生活码头、过河渡船的码头,还有军队的专用码头。但这些码头大都荒芜不堪,成了通往江边窄小、泥泞又陡峭的小巷子,而有些码头已经没有了痕迹。
荒芜的南街临江码头
所幸在南街与康平街交接处还有一座很宽大且保存完好的码头,码头的石阶是用大块长条青石砌成,从丽江下船上岸后横过南街直走康平街,不远就是县政府,这座码头能保存大约是到县府方便。不过仔细看这个码头也荒芜很多年了,两边的房屋衰败不堪,连石阶的接缝处也长出了草,河边的茅草灌木比人还高,更让人无语的是还成了附近居民丢弃垃圾的场所和人们内急的方便之处,就在我们下到河边的时候陆续有三个老男人旁若无人般的站在石阶上小便。站在河边放眼望去江面静悄悄的,只有几艘破烂的小木船停泊,一架木梯从船上伸出搭在泥淖的岸边,这些让人担心一有风浪就会散架的破木船居然还有人住。想不到这条自清末以来就风生水起的左江水运航道现在是如此的落寂!
停泊在左江(丽江)的木船
其实自从那条应修到龙州的铁路改从凭祥直达南宁后,龙州的繁华就到了头,广西第五城位置也保不住了,特别是从1964年开始,水口河、平而河、左江因陆续兴建水电工程航道被大坝拦截失去了水运的便利,更加速了龙州的没落,现在居然衰落成了一座落寂的边境小县城。
南街就这样走完了,这条曾经作为广西最高军事机关驻地的老街正在渐渐地颓废和荒芜,原因就是曾经的交通便利优势已经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