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小吃九九鸭长大的。在我的心目中,连周黑鸭也不能与之抗衡。
十堰的街头藏着很多的卤味店,有招牌的,没招牌的,各式各样,不同的卤味店也各成一派,潮汕风味、川香麻辣、湖北特色……它们驻扎在菜场、居民小区、学校附近……只要有人气儿的地方,就不乏的卤味店的身影。
卤味对于十堰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存在,我们对它的情感就像是旧时的街坊邻里一般亲切。
初中的时候,爸妈工作忙,家里饭桌上总会有一道卤味,加上湖南人爱吃鸭,所以从小饭桌上的卤味出现最多的就是鸭。有时候是鸭头鸭爪,有时候是鸭脖鸭肠,再配上些干子、卤藕海带什么的,就很丰盛了。
九九鸭,是爸妈常买的。
辣,是只要你想到它,脑子里就会蹦出来的第一个词。
那时候十堰的街巷很是有几家大小不同的九九鸭店面,仿若就在一瞬间,它就在各个厂区旁、小区里冒了出来,店里的卤味实在太香,勾引着来往人群的味蕾和馋虫。
▲九九鸭的鸭头和鸭肠,最是店里的好味,也是老爸的下酒必备。
怎么吃鸭头是老爸教的我,哪里能吃,哪里要吐掉,他边吃边告诉我,我也照着吃,吃到鸭脑和鸭舌的部分,他还会把他的那部分留给我,说那都是精华,好吃得很。
鸭头的每个部分都很入味,当然也都辣的很,刚吃上几口就冒着细密的汗珠,可还是忍不住唆着手指继续啃食,甚至连鸭嘴的骨头都要咀嚼细烂,才舍得丢弃。
▲我想鸭掌一定是我的毕生所爱。
不得不说,鸭的一身都是宝。鸭掌虽然筋多肉少,也没有鸡爪肉质饱满,可就有让人上瘾的本领。吃鸭掌一定要把每个关节的软骨也都要咀嚼吞咽才算是对每一只鸭掌的尊重。
▲鸭脖应该算是一只鸭所有的部位里,最为老少事宜的了。
鸭脖好吃,在于有肉也有啃头。一根鸭脖,剁上几刀,一口一个,轻轻撕扯下鸭脖上的肉,醇香充盈在整个口齿,鸭脖的肉是最瘦香的。几乎没有皮下脂肪,所以肉嚼起来卤味的香气会更入味一些。
▲鸭舌个头也不小。
从丰腴软糯的舌尖入口,边吮吸咀嚼,边深入脆韧软弹的舌根,直到门牙剔出两根细骨才罢休,相比舌尖的细腻嫩滑,舌根的肉更劲道。
卤味的慢火细熬,就像是经年累月的生活,在经历了酸甜苦辣后,沉淀出最好的味道。
现在九九鸭的店面已经不像当初一样,遍布街尾,很多曾经填补我们空虚味蕾的浓香味道也不曾在下班放学时分路过时窜进我们的鼻腔了。
有消失不见的,就有仍然坚守的。
邮电街的潘娟九九鸭,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坚守以外,这家店也是十堰九九鸭的鼻祖。店子的主人就是潘娟潘阿姨。
▲潘娟的女儿,妮妮。
“最初,店是妈妈和一个阿姨开的,前三个月没有生意,阿姨觉得不行就离开了,但是妈妈觉得,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会没有人买呢,后来坚持了两个月,就开始慢慢有稳定客源了,之前店子就叫九九鸭,后来名字改成了潘娟,妈妈自己的名字。”
潘阿姨的九九鸭在十堰已经做了18个年头了。他们一家都是荆门京山人,那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所以想做点生意,回了老家荆门学了手艺后就在十堰开起了这个店。
庖丁精切,清汤焯水,加入数十种中草药材,经过大量的时间去慢慢烹调,才能让汤汁附着在卤味的每一寸肌肤上,呈现出琥珀般的色泽。这很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饱蘸了人生“卤汁”的百味,才让爱渗透到生活中每个无形的细节中。
九九鸭的卤味香,最重要的就是潘阿姨的中药包,里面的中药材是四川人提供的,调料是潘阿姨学习了之后又改良了的。
妮妮从小就生活在卤味店里,每天看着妈妈忙碌,到了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帮忙打理店里的生意了。现在的她已经可以完全接手店里的生意,包括店里的手艺。
店里的老客人很多。
妮妮说,有一个客人是人民医院的医生,每天来买三四十块钱的鸭掌,以前妈妈在店里的时候是这样,现在自己接手店子了,他还是每天过来买,也成了自己的熟客。
跟卤味打交道的日子,妈妈已经做了18年了,现在妮妮继续坚守妈妈辛辛苦苦熬制的这个味道,她不知道店子还有多少个18年,但她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
细制慢卤的繁复工艺,是一种慢生活的态度,五味杂陈的数种食材,都融进了浓浓的人情味中。
而他们开多久,我还会吃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