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抑制武将,打仗的时候都是用文臣带兵。你知道在两宋期间,文臣打仗,谁最厉害吗?
我认为,排在第二的,应该是北宋的范仲淹。
(范仲淹)
对于范仲淹,我们并不陌生,不管你喜不喜欢历史,只要你读过书,范仲淹有两东西,是课堂上必讲的,一个是他的一首词,《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是整个北宋豪放词的词宗。我们知道豪放词有苏辛,他们是代表人物,但说到第一人,却是范仲淹。豪放词是他开创的。
第二样绕不过去的是“庆历新政”。这是比王安石更早的北宋变法,对整个两宋的影响非常深远。
(庆历新政)
不过我们也许并不知道,虽然范仲淹写词有名,搞政治有名,但要说成就最高的,却是他的军事。
北宋初年,宋辽战争以后,宋夏也打了一仗。宋夏的这一仗是必打的,因为夏是宋的属国,宋窝囊地输给辽了,要想让夏还奉宋为宗主,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夏还出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李元昊。
宋夏的这一仗,基本上算是宋输了。不过,宋虽然输了,但范仲淹当指挥的时候是赢的。可惜那时候范仲淹只是副帅,而且还受到主帅夏竦的排挤,发挥不了什么作用。要不是范仲淹的坚持,要不是最后另一位副帅韩琦倒戈支持范仲淹,这场宋夏战还不知道要输成什么样子!
(对抗夏辽)
最重要的是,范仲淹不但打赢了仗,还找到了对付夏辽的办法,就是在边关筑堡寨,挖战壕,种密林,以此来对付北方游收。
这个军事策略,给一些热血愤青看来,可能不会很高兴,说这是绥靖。其实,最好的军事家还不是打胜仗,而是不打仗。最好的地缘政治关系是和平相处。北宋正是坚持了范仲淹的策略,才没有穷兵黩武,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灿烂文明,老百姓的富裕安康!
排在第一位的,则是南宋的虞允文。
南宋初年,倒是有一大拨武将,但是由于宋高宗害死岳飞,让天下人都寒了心,不敢再习武,后来宋高宗的儿子宋孝宗上台,想振兴武略,北伐收复失地。便给岳飞平了反,鼓励武略。平反是很简单的事,一天就可以搞定,但是,要想重新培养一个好的武将,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宋孝宗的这一次北伐很快就失败了。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武将不会打仗。唯一能打的,就是一个岳飞的弟子毕再遇,但他已经年老,而且官职低微。
(采石矶之战)
宋孝宗发起的北伐战争,让金人认识到南宋人打仗不行,认识到岳飞之后无大将的现实。于是金主完颜亮主动带兵南下,一直打到采石矶。宋朝在采石矶的武将,要么没到位,要么吓得往后退。这时候虞允文出现了。当时虞允文本来只是到采石矶去监督的,相当于是纪检书记。但是武将熊成一窝,监督又有什么用呢?而另一边,金人却已经大军压境,在江对面摆开了铺天盖地的长阵,轰隆轰隆准备渡江了。
虞允文没有办法,只能亲自上阵,在采石矶组织了一场大战。虞允文还真是厉害,指挥若定,竟然打败了匆忙渡江的完颜亮。然后完颜亮在北逃途中,又被部下杀死。可以说,这几乎称得上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因为虞允文的出现,金国受到重创,从此再也不敢主动出去,向南宋发动进攻。这是一次文臣指挥的战斗,不但赢了,而且还改变了历史进程。
虞允文之前从来没有表现过军事才干,但是,采石矶之战,不但证明他有才,而且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