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瓷雕大师排名前十(郭正尧瓷雕价格)

文/李崇寒

\"满脸清雅澄明,微尘不生,双肩韵律流动,仅一背影,亦能倾国倾城……\"1988年,诗人舒婷去德化采风,被明代瓷塑大师何朝宗的《滴水观音》深深震撼。她感叹,那\"从何朝宗指间坠下\"的畅圆智水,穿过千年的窑火,\"犹有余温\"。

舒婷不是第一个被何朝宗作品牵动心弦的人。16、17世纪的中国和欧洲,多的是被它俘获芳心的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人们不惜以万金争相购买,只为一睹\"世界上最精良瓷器\"容颜。德化白瓷自宋代诞生起,走的就是草根路线,它与官窑非亲非故,始终以民窑身份存在。明朝末期,德化出现了以何朝宗为代表的一批雕塑大师,德化瓷塑迎来它的黄金时代。带何朝宗款式的观音塑像,被送入清宫,受帝王重视和喜爱,它们被传到欧洲,不少皇家瓷器工厂纷纷模仿生产。

何朝宗的作品不施彩色,以单纯的雕塑美和胎釉质地美享誉瓷坛,由他创作的各种观音、如来、达摩等佛像,形象既端庄肃穆,又富有人情味;既有唐代风骨,又有明代韵味;釉质美如脂玉,典雅高贵,尤以\"渡海观音(现藏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通高46厘米,宽15厘米)为代表。时人对何朝宗所造观音赞叹不已,\"除非观音离南海,何来大士现真身\",何朝宗因之也有\"何来\"的雅号。

佛像瓷雕大师排名前十(郭正尧瓷雕价格)插图

佛像瓷雕大师排名前十(郭正尧瓷雕价格)插图1

\"渡海观音\"通体呈象牙白色,面容端庄秀丽,神态慈祥静穆,仙风柔情中不乏世俗社会里少妇的温情和母亲的慈爱,人人见而爱之。何朝宗对观音衣褶的处理堪称一绝,线条潇洒流畅,富于节奏感,动静相济,别富神韵;观音衣裳下摆向右边角翻卷,迎风飘扬,双手拢袖,似有踏浪凌波渡海之势。有人称它为\"东方的维纳斯\",何朝宗的瓷观音大多不露手,据说是为了防止长途运输可能造成的破坏与断臂维纳斯有异曲同工之妙。

\"渡海观音\"生动神妙的气韵、世俗化的面部刻写倒让笔者想起了巴洛克时期雕塑大师贝尼尼的作品。同样是描绘宗教对象,两人用双手创造了空前绝后的艺术奇迹。

明以前,中国宗教人物雕塑以大型为主,自何朝宗小型瓷塑仙佛人物风靡以后,面貌慈祥,衣着普通,呈平民化色彩的宗教人物雕塑趋多,且均以小型为主,将何朝宗称为小型仙佛瓷塑开山鼻祖亦不为过。

独创八字技法,开创“何派艺术”

可就是这样一位开山鼻祖似的人物,在中国古代史料中却鲜见着墨,关于他的生卒年学界有4种说法,时间跨度将近200年,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何朝宗的主要活动在嘉靖、万历年间。何朝宗的祖先来自江西,是一名中下级军官,后来奉命拨军到德化屯种,“军转民”落户到隆泰社后苏村(即今后所),何朝宗即诞生于此。

当时的后所与临近的乐陶、宝美、东头、泗滨一代,为德化著名瓷乡,窑厂密集,宋元时期,产品远销国外。后所南边有座白泥崎山,盛产制作瓷观音的优质高岭土。何氏的许多族民,都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从事瓷业生产。在何朝宗生活的年代,佛教广泛传播,为满足市场需求,瓷工艺人大批量生产各种瓷塑佛像。据传,何父不仅善泥塑木雕佛像,还兼工瓷塑,先天环境加后天努力,让何朝宗在德化这块最肥沃的土地上成长为一代大师。

何朝宗自幼耳濡目染,跟随父亲到各地宫庙寺院雕塑、修饰佛像,广泛吸取各种佛像等雕塑艺术精华。他天资聪颖、勤勉好学,白泥崎碧象岩、永春县熙里乡古德院等处均有他雕塑佛像的痕迹,件件形态逼真,有的保存至清末和民国时代,最晚的如永春县熙里乡古德院的普陀观音。

何朝宗遍览泉州、晋江、福州一带,与泉州雕塑家王弼、铜塑大师石叟交游,切磋技艺,博采众长,很快独当一面。本是做寺庙大型泥塑出身的何朝宗为何要成为一个瓷雕师,我们已不得而知。在成为瓷雕大师的这条道路上,据学者黄翠萍推测,\"何朝宗应有一个或不止一个技艺不错的师傅\",可能曾在当时某个名师瓷塑作坊里当过学徒。事实上,对于做惯大件泥塑佛像的何朝宗而言,从泥塑家转为瓷雕师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对木雕和铜塑的精通也让他在制作小件瓷塑方面更得心应手。

学成后,何朝宗选择后所村西面的向阳山坡开建窑厂,亲自取土、作坯、上釉、烧制,经长期观察、不断试验,融木雕、石刻、铜塑等技艺于瓷塑艺术中,与德化白瓷特点巧妙结合,开创了精雕细琢、工巧逼真的艺术风格与捏、塑、雕、镂、贴、接、推、修的八字技法,形成独树一帜的\"何派艺术。”

何朝宗的出现并不是横空出世单独存在的,毕竟,如黄翠萍所言,\"他瓷塑艺术上的登峰造极水平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师源与同时代丰厚的文化艺术土壤的。当时福州、莆仙、闽南一带昌盛的木雕艺术、高超的人物画艺术、寺庙泥塑艺术等等为何朝宗的成就提供了怎样的营养?德化瓷塑业的发展,蕴生的一大批大师,他们之间的师承关系,同仁间的交流、借鉴、影响,甚至相互间的批评都必不可少,遗憾的是这些种种都几乎无迹可寻了。可以说,德化瓷塑在当时形成了以何朝宗为代表的何派艺术潮流,同时也对周边地区的木刻、石雕、铜塑等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末期,何朝宗之后,出现了一大批“何派艺术”的追随、效仿者,姓名可考者,有何朝春、林朝景、张寿山、林希宗、张翕、陈伟、陈念山、林子信等人。“他们凭借各自的艺术天分和进取精神,逐渐将德化观音瓷塑发展成一门影响广远、气韵独具的瓷雕艺术,并渐成气候,垂范后世。”

制瓷堪称完美主义典范

德化窑瓷土中氧化硅含量较高,高温作用下,容易呈玻璃品相,胎体细密,透光度好。德化白瓷的釉质也很特别,经测定,德化白釉中钾的含量与胎中钾含量相近,有的还要高些,从而使釉生成的玻璃相指数很高,克服白瓷纯净度不够的缺憾,使其釉色更加纯净,光照之下,尤为明亮,达到透明如玉的效果。这种胎釉的特质特别贴合人物形象的雕塑。很显然,何朝宗就是熟悉并掌握了德化瓷土的性能和瓷釉配方以及窑炉烧成技术,才使其作品呈现出冰清玉洁的本色质感,塑造出一种土、瓷、人三者合一的艺术境界。

佛像瓷雕大师排名前十(郭正尧瓷雕价格)插图2

佛像瓷雕大师排名前十(郭正尧瓷雕价格)插图3

佛像瓷雕大师排名前十(郭正尧瓷雕价格)插图4

据当地艺人介绍,何氏作品瓷土取自德化城关附近的白泥崎,一次,他在上山时发现露出地面的白泥崎瓷土质量特别好,尤其适合创作白瓷便专门前去取土,除透光性好、胎釉白度非常高外,白泥崎瓷土还有一大特点——可塑性强,便于在衣纹、领口、袖口等部位的褶皱,做得极薄极多层。经多次淘洗炼制,很长一段时间的陈腐后,何朝宗将白泥崎瓷土投入使用。他自制釉料,注意研究烧窑的\"火候\",在创作过程中,广泛征求瓷工意见,力求精益求精,正因为此,\"他的作品保持着胎骨的均匀坚实,器壁薄而不脆,映于灯下能反映微红绚丽的颜色,所用的釉料,色乳白而略带极轻度的淡黄,具有澄洁如'凝脂'的特点。\"

何朝宗宁缺毋滥,对艺术执着和虔诚,堪称完美主义的典范,德化民间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据传,每件瓷雕作品创作出来后,何朝宗都会将它们摆放在窗口,供路人观赏品评,稍有不满意者推倒重塑。虽然从他窗口经过的可能只是普通的农夫、瓷工、挑工,或许还有些文人、乡绅、同道中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何朝宗能悉心听取市场意见,用双手塑造出了凡人心中的神像。

有一次,何朝宗烧制一批观音瓷像百余尊,出窑时发现大多数为次品,当即忍痛割爱,决绝地将次品埋于窑旁山坳中,传言\"观音崎\"的名字就是因此得来。但凡流传于世间,经何朝宗手的瓷雕作品,每一件都极为精美,为上乘之品。作品一经认可,何朝便在其背部钤盖印章\"何朝宗\",标明何氏出品的身份。

创立品牌、接受个人定制

作为一名杰出的艺术家,何朝宗还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史料记载,何朝宗以其作品获得丰厚的经济收益,如清初叶梦珠《阅世录》:何朝宗为琉球塑观音一尊价5000银钱。为莆田凤山寺雕塑十八罗汉美尊价50银钱等。除自己创作作品外,他还接受雇主订制,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观音立像,背后除刻有\"何朝宗”三字葫芦形印章款,并刻有出资人拜奉的字样,两人姓名同署一件器物上,可能是雇主主动要求的。何朝宗的作品通过海上贸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海外,至今英、法、美、德、日等国的博物馆都有收藏\"何朝宗印\"的作品。

母庸置疑,何朝宗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并将其发扬光大。为了增加卖点,扩大利润,民间冒用\"何朝宗\"名号者大有人在,就如何朝宗生卒年之谜一样,其传世作品数量也是个谜。张圣福等人编著的《中国国宝》认为,何朝宗的作品仅有40余件,英国收藏家唐纳利所著《中国白——福建德化白瓷》却认为,何朝宗的作品总数可能超过1000件。从世界范围看,有何朝宗款印章的瓷塑像确以数千计,时间跨度从16世纪中期到18世纪后期,但出自他本人之手恐怕如《中国国宝》所述,仅有40余件,毕竟中国盗版猖獗,由来已久,仿造何朝宗名号创造瓷塑也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佛像瓷雕大师排名前十(郭正尧瓷雕价格)插图5

佛像瓷雕大师排名前十(郭正尧瓷雕价格)插图6

别看何朝宗的作品仅为二三十厘米至四五十厘米的小型瓷塑,可对大多没见过原作只看过照片的人来说,会想当然地以为都是大件雕塑,足见何朝宗对瓷塑体量、整体感和对外张力的把握。观看何朝宗作品时,首先感受到的是气势磅礴的张力,然后是作品内部散发出来的灵动的气韵,单就塑像脸部而言,足够颠倒众生。何朝宗注重开脸,对五官刻画细致入微,着重刻画人物神情。以故宫博物院藏达摩渡海像为例,被置放在一片汪洋大海上的达摩明眸深邃,虬卷曲,双手合抱胸前,凝视远方,东渡弘法的抱负和坚韧不拔的决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佛像瓷雕大师排名前十(郭正尧瓷雕价格)插图7

除擅长观音等佛像瓷塑外,何朝宗亦工于制作精巧雅致的香壶,小瓶等供玩赏的陈设器皿。传言,晚年何朝宗由于倾尽心血的瓷塑烧坏,伤心欲绝,投江自尽,以戏剧化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生前,何朝宗是一位不受史官重视的瓷工兼商人,但他的身份又不仅限于此,学者王则坚认为:“(何朝宗)应是一位学识广博的文人,而绝非仅一普通的民间雕塑艺人,从其作品分析,他深谙篆刻艺术,如其字体,布局都非常好,善于将篆刻艺术应用到雕塑艺术上,点缀的位置恰到好处。似此,非有学识的文人是不可能的,一般民间艺人是绝对不能达到那样水准的。应是一位深有造诣的画家。从其作品构图上看,极有创意,非常完美,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从衣纹处理上,可以看出其深厚的绘画艺术修养,每条衣纹都是'钉头鼠尾'的工笔画技法,疏密、深浅、宽窄等皆极符合绘画艺术章法,从而可以看出,具有极深造诣的画家素质。是一位至为虔诚的佛教徒。他对观音、达摩等及佛教义旨研究得非常通透,无限热爱,愿将自己毕生的心血、精力真诚地、全心全意地奉献给观音佛祖等佛像雕塑艺术事业,从而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境界。\"

(参考资料:

郭其南:《瓷都群星:德化瓷坛古今百家》

黄翠萍:《论何朝宗瓷塑艺术的完美主义》

林健全:《论明代瓷雕大师何朝宗之艺术》等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