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美女律师排名前十(郑州女律师排名)

最美ZUI MEI

用爱心温暖他人,

唤醒世界的善意,

慈善公益者所为之信仰的,

如今所坚持的、热爱的、向上的,

让我们一起记录下来:

——“北京榜样·最美慈善义工”——

周口美女律师排名前十(郑州女律师排名)插图

朱玉华

朱玉华,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十六大职工代表

北京市十三大职工代表

北京市十四大职工代表

北京市丰台区政协委员

中国女企业家协会理事

北京丰台区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兼任共青团周口市委驻北京团工委书记

北京首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01

粗砺的生活

细腻的梦想

朱玉华

从1997年凭着一腔热情

闯荡北京到今天,

一晃24个年头过去了。

19年的创业之路,

她以柔弱的身躯将步履踩得铿锵,

她是一类人的缩影,

更是一种精神的写照,

不畏艰难、自强不息、

踏踏实实、侠肝义胆。

她所走过的路,

是一条充满希望与力量的路,

是一条撒满爱心与责任的路。

周口美女律师排名前十(郑州女律师排名)插图1

02 良心事与责任感

1997年的春天,朱玉华再也按捺不住要出去闯一闯的愿望,“要么北京,要么深圳,必须走出去”。那时,朱玉华更向往北京,她从小听爷爷讲的故事里满盈盈的都是北京。于是,初春时节,朱玉华一家三口来到了北京。

朱玉华到北京的第一天,看着刚满一岁的孩子又冷又饿地哭泣,她心中有些酸楚,有种想哭的感觉。她觉得这座城市太大,大到她仅能看清脚底下的路,所以,她得不停地走,去找一个能安顿一家三口的地方。

朱玉华终于在北京市海淀区二里庄租下了一个6平方米的小房子,80块钱一个月,房间仅能容得下一张床。虽然小,但毕竟可以落下脚来。可心情刚刚平静下来的朱玉华,却遭受着一个又一个厄运的袭击。先是孩子得了肺炎,住院治疗花了近1500元钱,这是她们全家积蓄的一半。怀揣仅剩的1500块钱,朱玉华心里空落落的,狭小的房子里也充满了莫名的寒意。随后,朱玉华的爱人因为想要每天节省下两块蜂窝煤,贸然堵住煤炉的排气口(他认为这样可以使蜂窝煤燃烧得更慢一些)。但就在当天晚上,浓重的一氧化碳弥漫了他们的小房子,女儿剧烈的哭闹声把朱玉华惊醒,此时的她也是头痛欲裂,便急忙大声求助。听到动静的房东急匆匆地推开朱玉华家的门,大声嚷道:“你们煤气中毒了!”当房东看到被堵塞排气口的煤炉后,惊慌地说:“这是有人要害你们呀。”房东哪里知道,他们那时仅仅是因为想节省下两毛四分钱呀!

艰难的生活环境,反而激发了朱玉华内在的坚毅顽强。她在北京开起了货车,用一个小女人的坚强撑起了一家三口的“天”。她开着货车往工地送建筑材料,一天得去四五趟……干完一天的活儿,朱玉华回到家就坐在地上哭,她以这样的方式来发泄自己心中的委屈。第二天一大早,她还得照常出工。

那时朱玉华的内心是忐忑的,夜晚睡梦中,她会不由自主地惊醒,她最怕的是生意无着,饿着孩子。朱玉华说,那段时间,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空空的酒瓶子被吊在风中左摇右摆,风一吹就可能掉下来,摔碎。

周口美女律师排名前十(郑州女律师排名)插图2

03 闯北京就像风中的空瓶子

2008年,为了吸引凝聚优秀在京务工青年,树立周口良好形象,共青团周口市委决定组建周口市驻京团工委,工委书记的人选是坚毅顽强、乐观向上、热心积极、号召力强的朱玉华。当团市委领导同朱玉华谈起这项工作的意义时,她起初想推辞,但是当她想到自己当初来京的窘迫情景,又觉得这项工作很有意义,她接下了这个重任,成为周口驻京团工委书记。2009年,河南省在京成立驻外团工委,她众望所归地成为河南省驻京团工委副书记。

“建一个家,帮一群人。”这是朱玉华最朴素的愿望。她想在这座大城市里给家乡来的年轻人营建一个温暖的家,让那些充满理想与激情的年轻人在走进这座大都市时,不至于像她当初那样孤独无助。

2008年,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做了一项惠民工程——“便民菜店”,在这项政策引导下,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在北京市设立300多家“便民菜店”,当时的朱玉华已经是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股东,她了解这一政策后,随即就想到了家乡来京青年的就业问题。便主动联系周口籍青年,安排他们到300多个“便民菜店”工作,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题。

为了给周口籍在京青年更好的指导,朱玉华开办了一家“青年夜校”,每半个月举办一期,对家乡在京团员青年进行“充电”,她现身说法,鼓励团员青年踏踏实实做人,诚信守法做事,自我砥砺,自强不息。她还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和事业平台,每年协调安排周口籍在京青年就业达七八百人。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朱玉华组建起法务部,聘请多名优秀律师做志愿者,热心服务于周口籍在京务工青年。

2009年12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等人来到驻京团工委,称赞他们的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朱玉华坦承:这是一个良心的事业,需要耐心、爱心才能做下去。她正以一种女性所特有的爱心与宽广的胸怀,建起了这个温暖的“家”。

跟随朱玉华多年的司机梅师傅说:“我是一个老北京人,从前对河南人有些偏见,但是在朱玉华身上,我看到一种让人赞叹的精神,她拿出两百多万元支持帮扶家乡人发展,而且还乐此不疲地为这些事情四处奔波,不得不叫人尊敬。”

04 打通豫菜进京的绿色通道

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亚洲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它不仅支撑着全北京市近70%的“菜篮子”工程,而且是南菜北菜的交汇点。在2012年之前,全国各省区的特色农产品大多在新发地“安了家”,成为各个省区农副农业进京重要市场,但唯独“豫菜”反而曲线进京——河南生产的疏菜大多进了山东,再以山东的品牌进入北京,这样河南的菜农损失了很多实惠,这与河南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的身份极不相称。

2012年3月14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与在京豫籍务工人员座谈,朱玉华将“豫菜进京”的想法和盘推出,不仅点出了问题,更是建言解决办法:由她本人来和北京新发地方面进行沟通,家乡领导出面对接。卢展工书记当场表示:这件事要做好!在朱玉华的牵线搭桥下,2012年3月24日,河南特色农产品展销大厅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北京新发地举行。

2012年5月28日,河南特色农产品展销厅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市场开工奠基,岳文海市长在仪式上代表周口四大班子发言说:“短短的3个月,项目如期举行奠基仪式。如果没有一批有责任心和事业心、一心为民的同志的努力,就不可能有今天这个仪式的举行。”该项目建成后,将为河南农产品资源开辟首都市场提供重要窗口,为周口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叫响品牌搭建起重要平台。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这是河南群体性格的精炼写照,而朱玉华的经历与人生境界,则为之填写了最为准确的注脚。2006年,有感于朱玉华在京所作的贡献,北京市丰台区工商联、丰台区妇联等部门联合推荐朱玉华为丰台区第八届政协委员,丰台区政协常务委员会全票通过。同一年,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举行“来京建设者与首都文明同行”主题教育活动,授予朱玉华“来京建设者文明之星”称号。

朱玉华,现任共青团河南省委驻北京工委副书记,共青团周口市委驻北京工委书记,北京市丰台区政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北京首资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发地双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监事长。朱玉华先后荣获“在京豫籍优秀务工创业人员”、“2005中国女性年度突出成就先进人物”、“杰出创业女性”、“来京建设者文明之星”、“创业青年首都贡献奖”等荣誉。

面对这些奖项和荣誉,朱玉华说:“在此之前,我只是一个创业者,如果说是获得了一些成功,但这些成功大多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而不断努力的结果。但获得这些荣誉之后,我内心很不平静,我觉得党和政府包括社会各界都给了我从来没有想过的尊重,我那时就开始想,一个人,除了自己实现经济上的自足自强之外,是不是还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少走弯路,让更多的人走向成功……”

【探访朱玉华】

为帮老乡在北京就业在驻京办创立“青年夜校”

即便身兼多职、工作繁忙,但朱玉华仍然热心接待了记者的来访。采访过程中,她的电话铃声还不时地响起,其中有不少是老乡打来的——各行各业在京务工的周口人,很多都认识朱玉华。如果有人遇到困难,朱玉华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朱玉华说,许多老乡来北京之初,比她的条件还差,带着几千、几百块钱,没有亲人和朋友,白天找活干,晚上没有住处,就在网吧住一晚。如果长期没有工作,就会蓬头垢面、居无定所。这时,如果有老乡来帮一把,就可能渡过难关。只要找到一个平台,他们可以凭着勤奋和努力,逐渐地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为了帮周口籍在京青年解决就业,朱玉华想了很多办法,后来,她还在驻京办创立了一个“青年夜校”,除了提升青年的职业素质,学校更有道德品质上的教育。

朱玉华会亲自告诉青年人如何独立维持生活、自强自立,如何踏实做事。

此外,朱玉华还在驻京办成立了法务部,由在京的周口籍律师免费帮老乡讲授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援助。

朱玉华时常对青年人讲:“你来北京是为给自己、给家乡争光的,绝不可以给家乡丢脸。”朱玉华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一个老乡来找她寻求帮助,一问才知道,他是个小偷。但通过交谈发现,他的头脑十分聪明,而且本质不坏。朱玉华觉得,农村出来的孩子老实本分,很多是为了维持生活,才会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

经过了10次深谈,这个青年终于完全信任了她,下决心彻底改过。后来,他做了一名建筑工人,并经过勤奋努力成为了一名企业家。

为方便社区居民购菜设立便民菜店和直通车

2008年,为方便北京社区居民就近买菜,新发地在许多社区设立了“便民菜店”。

目前,北京市区已经有300多家便民菜店,其中丰台区就有100多家。便民菜店多数是由河南在京务工青年经营的,朱玉华帮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2013年,新发地批发市场又开通了40多辆“便民直通车”。每天早晨,18种蔬菜和海鲜从新发地送到有需求的各个小区。目前,“便民直通车”正在市内各区推广中,只要社区、街道有意向,“便民直通车”就可以开进小区,价格只是新发地的批发价。

为帮外来人员子女入学在新发地附近开设幼儿园

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但没有机会读书一直是朱玉华心中最大的遗憾。

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朱玉华终于取得了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班进修的机会。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课堂后,朱玉华格外珍惜,并参加了脱产学习。她表示,读书不只是为了课程和考试,而是为了不断获取知识。

为了提前到校上课,朱玉华起床的时间是早上5点,而为了专心听课,她上课时从不接电话。一天的课结束,才赶紧往新发地跑。处理完一天的工作,往往已是深夜。虽然很忙碌,但她几乎不错过每节课,朱玉华觉得,经历过很多事情。再学习大学的课程,有很多理解和感触,比如经历过社会的现象再学社会学,经历过法律的问题再学法律,体会是极其深刻的。

经历过辍学的遗憾,朱玉华特别关注教育的问题。她觉得,老家的教育条件仍然很落后。她举例说,自己的外甥女在北京上学时,成绩名列前三名,而回到老家读书以后,老师只是要求死啃书本,外甥女的成绩竟然是倒数三名。学校里。一间教室挤满了孩子,孩子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不多。正因如此,家长才会希望孩子来到北京学习。

在新发地附近,朱玉华开设了一所幼儿园分园。一些卖菜老乡的子女在这里,家长平常盯不住孩子,孩子会在市场乱跑,这所幼儿园解决了不少父母的后顾之忧,也给孩子创造了更好的成长环境。

希望工会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培训

记者:河南是外出务工人员大省,他们来京后都需要哪些帮助?

朱玉华:有人统计,在北京,每7个人就有1个是河南人。整个周口有1000多万人,其中在北京的周口人就有28万。很多人来北京之前,在老家的生活就很艰难。他们来到北京,可能投奔亲戚朋友,也可能孤身一人,他们有时最需要找到一个依托。另外,他们也希望接受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在社会立足的能力。

记者:您觉得,工会能对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哪些支持?

朱玉华:外来务工人员希望更好地融入北京、服务北京、贡献北京,他们对北京的文化不熟悉,希望工会能起到一些关心、引导的作用。比如,我希望联合丰台区总工会为外来务工人员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或培训,还可以鼓励他们进职工书屋读书,对他们生活及职业发展起到积极引导。

独闯北京,不畏艰难,

踏踏实实、自强不息。

这就是朱玉华,

一名北京市慈善义工,

用最朴实的慈善精神,

一步步践行着创业之路,

充满希望与力量,

撒满爱心与责任,

步履铿锵,与您共勉!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