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ADAS及自动驾驶的主要传感器之一,毫米波雷达一直以来都是由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垄断”市场份额。
从早期的24GHz到近年来普遍切换的77GHz雷达,随着ADAS市场渗透率的快速提升,1V1R、1V2R以及1V5R的方案逐步成为主流,推动毫米波雷达市场持续向好。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1-6月国内新车(自主+合资品牌)搭载前向77GHz雷达201.65万颗,同比增长29.36%。
由于盲区监测、并线辅助功能搭载率上升,前装角雷达市场进入爆发增长期,1-6月新车搭载量为148.19万个,同比2019年同期增长150.99%。
与此同时,国产化进程正在加速,包括森思泰克、华域汽车、易来达、德赛西威等厂商陆续拿到或者已经交付量产项目。
此外,在商用车领域,承泰科技、楚航科技、川速微波等企业也已经实现不同规模的批量供货。
近日,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基于毫米波雷达厂商技术储备、差异化优势、量产项目进程以及市场曝光度等因素,首次综合发布年度国产毫米波雷达品牌影响力TOP10企业榜单。
后续,根据市场变化、量产项目落地进程,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将动态对榜单进行更新,同时发布前装量产数据。
在今年1-9月国内乘用车前装搭载方面,森思泰克以超过16万颗角雷达上险搭载量排名国产供应商首位,紧随其后是易来达,主要供应捷途车型。
同时,森思泰克率先量产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舱内乘客检测、生命体征检测应用,搭载于长城哈弗、广汽蔚来等车型。
德赛西威作为国内目前智能网联的Tier1龙头企业,其24g毫米波雷达已量产,77G毫米波雷达已获得自主品牌车企订单。
此外,该公司在原有环视、APA等低速场景ADAS基础上,正在加速布局主打传感器核心算法及融合方案的ADAS全功能方案。
同时,基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量产能力,为该公司的毫米波雷达打入前向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华为是另一家部署毫米波雷达的巨头之一,该公司在今年的北京车展首发亮相了77GHz角雷达和4D成像雷达,预计首个搭载量产项目将于明年正式落地。
对于华为这样的通讯厂商入局汽车毫米波雷达,一方面在射频天线等方面有共同性,并且毫米波技术是5G的关键突破之一;另一方面更多样化的市场应用(5G、汽车两大市场)降低了元器件成本。
华域汽车作为传统零部件供应商,依靠上汽体系内的天然优势,24GHz后向毫米波雷达已经实现对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等客户的稳定供货。
面向商用车AEB应用的77GHz前向毫米波雷达,也已顺利通过国家法规测试,并在上汽红岩智能重卡示范测试中进行了搭载应用。
按照该公司最新的财报显示,24GHz后向毫米波雷达、77GHz角雷达、77GHz前向毫米波雷达均已实现供货,并推动1R1V技术方案实现产业化落地。
承泰科技和楚航科技是两家近年来成长迅速的企业。其中,承泰科技基于国产雷达芯片方案的商用车FCW前向雷达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份额领先位置。
同时,该公司已经推出的第五代毫米波雷达,可以将车辆测量距离提升至300米,水平FOV和垂直FOV均在上一代基础上有所提升。
更关键的是精度、分辨率和检测能力的提升。比如,更高的RF性能带来更好的SNR;距离分辨率和角分辨率接近点云成像的效果(也就是常说的4D点云雷达);目标追踪数量也增加到256个以上。
从第四代到第五代毫米波雷达,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创新、射频/芯片/算法升级、工艺/制造提升,在性能、功能、可靠性大幅度提升的同时,成本下降了50%。
楚航科技也已经与国内一家知名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方案商展开合作,其毫米波雷达在商用车领域正在部署量产应用。
同时,楚航科技的第二代77Ghz毫米波前向雷达和角雷达已于今年7月量产线下,且已通过必要的车规级验证,未来将在多款国产乘用、商用整车平台上量产使用。
此外该系列产品还可以支持智能座舱领域的生命体征探测、驾驶员信号检测、手势识别等多个功能,可以同时满足各类高中低端车型或智能座舱的设计需求。
按照该公司披露的信息,除了车载智能驾驶领域,还拓展了例如智慧城市交通、车路协同等应用领域,目前已开始大批量供货。
而作为国内汽车TPMS传感器的龙头企业,上市公司保隆科技在去年正式发布77G及24G毫米波雷达。
根据该公司最新的投资者互动公告,去年9月份开始,360环视系统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其他产品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此外,该公司与领目科技成立了新的合资公司,联合研发面向商用车、乘用车的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的控制应用技术。
最新的官方披露是,77GHz毫米波雷达已经符合量产要求和技术能力,正处于客户项目方案研讨阶段。
除了现有传统77GHz雷达的市场争夺战,下一代4D成像雷达市场争夺战也已经悄然打响。除了华为、傲酷雷达等公司已经亮相4D成像雷达,过去几年数家公司也在加快量产开发进度。
传统毫米波雷达巨头之一的大陆集团,已经宣布4D成像雷达(ARS 540)最快将于明年部署量产,并已经拿到了欧洲和美国的几家顶级汽车制造商(宝马)订单。
ARS540的最大探测距离为300米,水平视场角为±60度,满足欧洲NCAP和五星评级要求,支持十字路口的自动紧急制动功能。
更关键的是,ARS540提供直接独立的四维测量(距离、多普勒速度、方位角、仰角),实现更多目标跟踪,同时还具备嵌入式网络安全支持。
按照市场预测,L2+及L3市场将成为未来4D成像雷达的主战场。最新消息披露,特斯拉已经着手部署量产搭载,以替换现有的前向雷达。
此前,特斯拉几款车型搭载的前向雷达都是来自大陆集团的ARS410,探测距离为160米左右。
特斯拉在最近的软件更新中增加了名为“Phoenix”的新雷达选项,巧合的是,这个名称正是Arbe Robotics公司对于4D雷达的产品命名。
消息人士指出,特斯拉希望用以色列初创公司Arbe Robotics提供的4D传感器技术来更新雷达。这款雷达的探测距离将提升至300米左右。
同时,Arbe的专用基带处理芯片集成了雷达处理单元(RPU)架构和嵌入式雷达信号处理算法,在保持低硅功耗的同时实时转换大量的原始数据。
目前,Arbe正在申请专利的处理芯片实时管理多达48个Rx通道和48个Tx通道,每秒生成30帧的全4D图像。
此外,早前特斯拉已经发布消息,希望获准使用未经许可的毫米波传感器(功率将高于现有法规允许的水平),这是一款短程互动感应设备,帮助防止儿童被遗忘在炎热的密闭车内,并增强防盗系统。
随着这些头部厂商的率先导入,未来毫米波雷达市场也会产生分化格局,针对不同车型以及功能配置,中长期市场份额会发生不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