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足球力量排名前十(日本vs中国足球比分)

日本足球力量排名前十(日本vs中国足球比分)插图

我们很多人还在做梦

前段时间,中国女足在女足世界杯上的糟糕表现还历历在目,其光芒完全被日本女足压制,很多国人想不通,为何常常被誉为铿锵玫瑰的女足,常常被国人用来揶揄男足不够努力的女足,什么时候也沦落如此了?

实际上,我前段时间在分析中国足球的时候就说过,日本三大球的整体实力在亚洲早就已经没有对手了,我们很多人还在做梦。

话音刚落,昨晚,似乎为了印证我的观点,雪上加霜的消息再次传来:中国男篮无缘直通巴黎奥运会,而我们曾经看不起的日本男篮则成为亚洲成绩最好的球队直通巴黎。

北京时间2日,日本男篮在世界杯排位赛阶段的第二场比赛中以80:71击败佛得角队,取得了他们本届赛事的第三场胜利。日本队就此确定成为本届世界杯上排名最高的亚洲球队,锁定了巴黎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中国男篮由于排名不如日本队,无法通过本届世界杯获得直通巴黎的资格,他们只能去参加奥运落选赛。

没能出线就够郁闷的了,而更让中国球迷难堪的是中国男篮的成绩:1胜4负,赢得很艰难,输的都挺惨,最后一场更是以75-96不敌菲律宾,小组排名倒数第一。

足球媒体人李璇在赛后自嘲道:

“俺们采编群里,某足球编辑艾特了某篮球编辑,说:中国男篮在追赶国足的路上走得很坚决啊!我补充了一句:一日千里。”

实际上,这样的结果,根本就不应该感到惊奇,还记得我在评女足那篇文章里是如何说的吗?

我说,不要以为日本仅仅在足球方面取得了突破,实际上,日本近几年的排球和篮球的职业化,一样开展的如火如荼,尤其是男排和女篮,水平早就站在了亚洲之巅。

可以说,目前日本三大球的整体实力环顾亚洲已无敌手,可我们中的很多人还在做梦,虽然日本人的身体条件,远不如很多亚洲运动队优异。

如今,本届世界杯平均身高最矮的日本男篮(1米92)在成绩上碾压,身高最高的中国男篮(2米08)。

日本人靠的是什么?一个好的职业化基础。

这个好的职业化基础是怎么来的?来自于这个社会的土壤和系统。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真正问题,并不是表面上的缺乏好的职业化基础,而是我们的土壤和系统目前还远远无法搭建和支撑一个职业化基础的良性运转,尤其是足球。

只是因为足球的队员人数最多,需要的配合度最高,所以日本人的国民性和系统性优势最容易取得突破,更加亮眼。

而实际上,无论是足球、篮球还是排球,职业化如火如荼的日本正迎来成绩的爆发期。

我一再说,表面上的问题好解决,而根本性的问题,目前看是无解的。

根本性的问题是什么呢?

还是拿足球来说事吧,因为跟篮球相比,足球的职业化改革,中日几乎同时起步,对比最为明显,说服力最强。

日本足球力量排名前十(日本vs中国足球比分)插图1

01

早在十几年前,我就对中国足球有个诊断,在说结论之前,我们不妨思考一下下面这些问题:

1、日本和中国几乎同时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改革,为什么结果大相径庭?

2、是战术打法不适合中国人?好象也换过几次路线了,欧洲路线还是拉美路线?

3、是足协主席领导的问题?好象也换过不少人,都是庸才?我就不相信中国没有好的人才。

4、是中国足球体制的问题?我们的足球职业联赛不够先进?

5、是没有跟国际接轨?洋教练也请了不少,偶有昙花一现,水平却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改革、体制、人才、交流,中国足球的努力不要太多,努力的方面不可谓不全面,全社会提供的资源和全国人民的关注度,足球始终数一数二。

然而,中国足球的水平似乎从来就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升。

反观和我们同时开启改革的日本足球,一荣一衰,可谓鲜明的对比。

日本从1998年开始,连续六届参加世界杯,且有三次晋级十六强,已经是不折不扣的世界二流强队了;相比而言,中国队只参加了2002年世界杯,在亚洲比赛中更是屡遭惨案,已经是不折不扣的亚洲二流球队,如果再输给越南,那就是不折不扣的亚洲三流了。

而在中日两国足球队直接交锋中,中国队自1998年以来,已经长达二十年没有击败过日本队。

中国足球难道是被下了诅咒?在中国竞技体育突飞猛进的今天,为何唯独中国足球停滞不前,是怎么也扶不起的阿斗,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也许答案并不在足球本身。

02

十几年前,我就认定中国足球落后的真正原因,其实是思维方式的落后。

这种思维方式的落后在个人项目上可以通过专业体制和心理辅导、个人奋斗得以掩盖,而在集体项目中就暴露无遗,尤其是足球,更加悲催的是,基本没有好的办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实质性的改变。

集体类项目的提升,需要仰赖整个国民的理性程度,只有当整体的理性程度得到了根本性的提升,足球竞技的水平才会有机会水涨船高,否则都是瞎折腾。

就这一点,我可以再举个例子——中国男队为何容易溃败?

从赛场上观察,溃败往往是源于情绪上的急躁和心态的失控,输了一个球就开始急躁,包括赢球也会表现出急噪而导致技术动作变形、动作粗野,最终心理崩溃,从而大比分溃败。

人越多这个问题就越严重,容易相互指责和埋怨,球队如一团散沙,往往无法发挥出正常的水准来。

集体中的相互指责和抱怨,不可能完全消除,但是当这种指责和抱怨是常态化的呈现,时常处于失控的状态,那么绝大多数情况,都是源于集体成员总体的理性程度不够和思维方式的落后。

美国球员多有个性,但我们看美国运动员在打集体比赛时,却异常团结,这种团结并不是虚伪的礼节要求,而是他们知道在场上比赛如果自己做不到团结和目标一致就赢不了比赛,所以需要团结一致,发挥集体配合的力量。

不但是体育比赛,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如此,而我们很多同胞做事情却是各怀鬼胎,遇事互拖后退是常有的事,这种心态和行为模式要放在体育比赛中,那就是集体性项目的灾难。

我们看得到问题,但我们就是解决不了问题,为什么?因为要解决问题,需要参与其中的每个人的观念和行为模式的统一。

足球是个大的系统工程,其正常运转、修正和执行都需要各个环节的人来操作,没有具备基本理性思维方式的国民基础,其运转必定是漏洞百出,在这个过程中必定伴随着大量的国家资源浪费和投机取巧的个人钻营,而其体制的漏洞大家看到也不会去补,因为大环境不是个人的力量能够改变的,没有人愿意去碰这些雷区。

日本人在进行足球改革前考察了所有足球发达国家的足球体制,进行详尽的分析和比对,并充分考虑日本人的体格、特点和日本的国情,拿出了长达几十年的足球战略规划(据说就这个调查和规划花的时间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并严格实施和执行,直到今天,结果就是日本足球的大幅度提升。

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是因为我们的职业联赛不先进吗?是因为我们中国没有看不到问题的人才吗?

作为被日本媒体称为“精通日本足球的中国记者第一人”的应虹霞,研读了数百万资料,熬过了500个日夜,最终写就了30多万字的《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把日本足球崛起的全过程仔细的梳理了出来。

据应虹霞说,“当时中国足协颇为兴致勃勃地团购了一批(数目不详),指示各地足协展开学习。刚刚调离中国足协副主席岗的薛立女士阅罢此书,感慨一个孤立于体制外、林林总总国家级研究机构之外的女记者,却做了相关人士想做,却没能做到的事。”

然而,后来呢?就没有后来了。

03

我从来不相信中国没人才,没人知道做战略规划的重要性,没有人知道中国足球体制的漏洞所在,但这么多年的努力,为什么依然无法撼动中国足球的根基?

要知道任何人都不是生活在空气中,其行为是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的,看到问题不意味着个人的力量能解决问题,人民有人民的想法,领导有领导的打算,规划书拿出来给人民看看、给领导看看,顺带再和自己的事业前途、老婆孩子的生活费结合下,出来的规划和体制就只能是不伦不类了。

同样的道理,在整个足球体制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都是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和制约的,你制约我、我制约你,而这中间大多数人都是感性思维方式,导致理性的方式总是不能体现,你能奢望一大堆感性思维的人相互制约的运动结果,还能是你当初预想的那样吗?

04

所以,归根到底,当土壤本身有问题,你光是责怪种子不行,农夫不行,其实是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

如果你只看到足球职业人口不够,青训不成体系,也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远未触及根本。

职业竞技如同一个社会,其市场规模越大,需要配合的环节越多,则越跟一个社会的形态和性质趋同。

所以,我们会发现,在单人项目上,在配合度要求不高、拥有比较优势的项目上,我们依靠砸钱和个人努力,是可以取得突破和获得好成绩的。

在这些项目上,系统性问题不容易暴露,也容易得到解决。

但是,在三大球,尤其对于足球这类人数众多,配合要求高,竞争充分激烈的项目,是必须建立在大量的、持续产生的足球人口,完善的职业化培养体系,以及成熟的体育市场之上,缺一不可。

而要形成这“三要素”,没有全体国民对足球的热爱、持续参与和思维方式上的配合,能做到吗?

不可能的。

即便你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培养一批天赋型的选手,偶尔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也会在不久之后,被打回原形。

日本足球力量排名前十(日本vs中国足球比分)插图2

如今,中国在三大球项目上节节失利,而日本的三大球却全面开花、相继腾飞,也算是印证了我在十几年前就做出的分析判断。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