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 华中妇女儿童健康新地标再次“扩容”。7月18日,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的新妇幼综合大楼正式启用,新增520张床位,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妇产及妇幼保健综合大楼之一,将进一步提升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能力。
“有温度的医院”处处以患者为中心
经过一个月试运行,新妇幼综合大楼于7月18日正式启用。这栋在主院区内新建的妇幼综合大楼,设有床位520张,设计为地下2层、地上21层,总建筑面积5.46万平方米。
新大楼内环境宽敞明亮,设计让人舒适安心。记者 胡冬冬 摄
专家坐诊。记者胡冬冬摄
根据规划,新妇幼综合大楼1至4层为门诊,设置了诊室、功能检查室、病理室等;5层以上为产科、妇科、乳腺外科病区及成人ICU、手术室、分娩室,可满足开展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康复治疗、健康教育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服务功能的需要。
新大楼设有国际部,可直接对接20多种常见的国际险种,以高质量服务助力武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大楼现在正布局建设“生活街”,市民空闲时可在此逛花店、买咖啡、购物,满足就医期间的生活需求。通过连廊,妇幼综合大楼与老妇保楼、医技楼之间畅通无阻,为市民就医提供便捷路径。
“医院应当是个温暖的存在,不仅要关注医疗质量,也关注就诊者的就医体验和心理康复。”该院党委书记邵剑波多次表示,要注重打造“有温度的医院”。
新妇幼综合大楼处处可见对患者的体贴与用心。走进大楼,门诊大厅里弧形装饰的天花板和背景墙充满动感与活力;以蓝色、橙色、黄色等“多巴胺色系”对空间进行分区,简洁又明快;候诊区备有柔软的沙发,每层楼都有功能完备的母婴室,随处可见的花朵设计元素,为孕产妇及家属营造出温馨的就诊氛围。
新大楼内待诊区均有舒适的软座,让人心情放松。记者 胡冬冬 摄
新的家庭化产房,宽敞舒适。记者 胡冬冬 摄
在诊区功能设置上,新妇幼综合大楼打破科室“围墙”,没有采用传统按科室分区的设计,而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女性的健康需求,以疾病症状为区分,设置了包括母胎医学中心、宫颈疾病诊疗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生殖医学中心、乳腺疾病诊疗中心、女性整体康复中心、盆底疾病诊疗中心、疼痛与睡眠诊疗中心等八大疾病诊疗中心。在每个诊疗中心,均将相关专科、检查室进行整合,患者只需对症就诊,就可在一个区域内完成诊疗、缴费、检查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大大提升就医体验。
该院院长周爱芬介绍,随着市民对健康需求的提升,育龄妇女更加重视孕产服务环境、就医体验感。医院于2018年在湖北首推的家庭化产房,可提供“待产—分娩—产后康复”一体化的服务,准妈妈从待产、生产、康复都能在房间内完成,犹如在自己家里一样方便,倍受孕产妇追捧,经常一床难求。在新妇幼综合大楼,家庭化产房从原有17张病床扩容为40张病床,可满足更多产妇的需求。大楼的大产房也设置为独立的分娩间,家属可免费陪产,增加夫妻对生育的参与感。
妇儿医院随城市生长而壮大
2003年9月,武汉市儿童医院和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强强联合,成为集妇女儿童医疗与保健职能为一体、华中地区最大的妇女儿童专科医院,担负着全省及周边地区妇女儿童疾病的医疗救治任务和武汉市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及管理指导工作。
在江岸区香港路100号,住进市妇幼妇保楼迎来可爱的新生命,又带着宝宝到儿童医院寻医问诊、陪伴他健康成长,这成为诸多武汉夫妻的难忘人生记忆。
随着武汉城市版图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居民健康需求提升,医院也逐步发展壮大。2015年12月底启用的儿科新门诊楼,面积达4.6万平方米,是当时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儿科门诊;医院推出的“首席导诊师”、首席穿刺师、急诊五级预检分诊模式、MDT多学科联合诊疗等,不少都是令人眼前一亮的“试水”之举,可为患儿提供更便捷、精准的医疗服务。明亮的就诊环境、飘荡着钢琴乐曲的温馨就诊氛围,刷新了孩子们对医院的印象。
当时,9层楼的老妇保楼承担着全市女性的医疗与保健工作,每年接待近50万女性就医、迎来近万名新生儿诞生,病房经常“一床难求”,急需“升级”以满足市民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建设新妇保大楼”被纳入武汉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
周爱芬院长表示,妇女儿童医疗服务能力的“扩容”,有助于加强武汉市妇幼保健体系建设,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辐射能力。作为武汉市妇幼保健指导中心,该院将进一步加强武汉妇幼健康共同体建设,立足武汉,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继续引领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乃至湖北省妇儿医疗保健技术和服务创新发展,守护妇儿健康。
该院党委书记邵剑波表示,母婴健康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新妇幼综合大楼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丰富武汉儿童医院“一院三区”内涵。通过打造妇儿航母医疗中心,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多措并举保障孕产妇和婴儿的安全与健康,为武汉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高琛琛 薛源 张祖国 郭林 摄影记者胡冬冬)
【编辑:余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