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他们奋斗在一线,守护健康,他们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压力,用精湛的医术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用爱心默默呵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医者仁心,他们每个人都是在岗位上绽放光彩的、独一无二的闪光者!
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独医无二’——东营名医谱’”系列报道,将镜头聚焦一线医生,读取“白大褂”的无疆大爱与大医情怀,致敬生命。
牙齿是我们的咀嚼器官,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儿童期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因此儿童牙齿的保护更为重要。
于玲是一名守护孩子牙齿健康的儿童牙医,是小朋友们既喜欢又害怕的“大朋友”。2013年研究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儿童口腔医学专业的她,在东营区人民医院从事儿童口腔工作已经6年多了。
儿童口腔健康最重要的在于预防
舒适化口腔治疗是东营区人民医院的突出特色,科室的儿牙团队在东营地区率先开展全麻下儿童口腔综合治疗,让孩子在睡眠过程中一次性解决牙齿问题。医院麻醉科是全市唯一的小儿麻醉示范基地,为全麻口腔治疗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后盾。现在科室的儿童口腔治疗已形成经验丰富的系统化团队,从2017年至今已开展手术300多台,是全市年手术量最大的。除了市内的,还有很多其他地市和省外的患儿家长慕名前来。“这让我很有职业成就感,以前我们的家长只能带孩子去济南、北京这些大城市做全麻治疗,现在我们除了能服务好本地儿童,也有外地人来咱们这里看牙了。”
除了日常的手术和门诊,于玲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做宣教。“儿童口腔健康最重要的在于预防,很多家长没有这种观念,往往等到牙齿出现问题才来就诊,这通常已经有点晚了。甚至还有很多家长会觉得乳牙需要治疗吗?换牙不就好了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虽然我们平时门诊工作量很大,宣教会耗费很多时间精力,但是我觉得如果能改变家长的意识,这比看好一两颗牙更有意义。”
据了解,在中华口腔医学会注册的儿童牙医全国只有2000多名。口腔医生从事非常精细的治疗,尤其儿童牙医面对没那么听话的小朋友,更是需要时刻全神贯注,除了专注于治疗本身,还要关注孩子的情绪,不断给予安抚、鼓励、引导,这就需要更多的细心、耐心和爱心。
小朋友们的暖心医生阿姨
于玲认为,从事儿童口腔治疗和成人最大的区别主要在于沟通。给成人看牙,只需要专心治疗牙齿。但给孩子看牙,首先让他乖乖坐在椅子上张嘴接受治疗就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让孩子在短时间内认可你,把你当朋友。这一整套“连哄带骗”的方法是经过专业培训的,称为“行为诱导”。平时除了专业学习,于玲会看些动画片,熟悉孩子喜欢的动画人物,和孩子拉近距离,用儿童的语言讲他感兴趣的话题。“给孩子讲解看牙中用到的工具,我会说这是‘会喷水的大象鼻子’,那是‘给牙齿穿的小雨衣’,总之要听起来不那么可怕。”于玲说,天天跟孩子打交道,自己也变得更有童心了。
小朋友单纯可爱,你对他好,他就能感觉到。经常会有小朋友带来自己画的画,做的小手工和喜欢的小零食跟他们的于玲阿姨分享。有的小患者路过医院,也要特意上来看她一眼。有的小患者写作文,说以后长大了也要像于玲阿姨一样,做一个给小朋友看牙的温柔医生。还有一个河北吴桥的小患者,邀请于玲去他的家乡看杂技……这些都让于玲感动又自豪,觉得是对她职业的认可。
工作中,于玲是孩子们眼中的温柔牙医,生活中,她却是个风风火火的姑娘。她开玩笑说“自己的温柔都给小患者了”。上一天班应付各种看牙不配合的“熊孩子”,可谓身心俱疲,下班以后还会解答微信群里一些家长的咨询。“口腔医生是比较辛苦的,每天长时间低头工作,大多颈椎都不好,我下班时间会游泳,做做瑜伽,打打羽毛球,这些运动能缓解颈椎疲劳。”于玲曾经特别希望成为一名面点师,休班的时候会做喜欢的小甜点,当做娱乐。假期会出去旅行,希望以后有时间能够走遍想去的每一个地方。
第四次全国流调显示,5岁小孩患龋率达到71.9%,平均每个孩子坏4.24颗牙齿,但就诊率只有4.1%,可谓患病率极高,就诊率极为低下。于玲说,希望通过日常工作和宣教,让家长摒弃错误观念,形成正确的口腔健康意识。“希望到我退休的时候,看到的孩子都是一口好牙,我们的日常工作就只是给孩子做做预防,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孩子一张嘴都是满口小烂牙,那我就很高兴了。”(记者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