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份俄乌战争开启后,人们对军事的关注度提升了不知道多少,吃瓜的看客有,忧国忧民的人也有。
居安思危的时候,总会想到祖国的军事力量。要知道,只有拳头硬,才能掌握话语权。而中国军事力量的提升与强大,有一个极其曲折却又坚韧不屈、最终磕磕绊绊步入巅峰的过程,其中,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诞生,就是一个曲折艰难的例子。
被变卖的“遗产”
“辽宁舰”并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孩子,她来自乌克兰。
而乌克兰脱胎自前苏联,它从这场举世瞩目的分家之争中,继承了仅次于俄罗斯的国土,以及国土境内的军事基地与企业。这部分军事力量中包括了军事基地、核弹头、军舰等。
其中还有令军事强国俄罗斯也望尘莫及、垂涎三尺的黑船造船厂,这也是前苏联唯一能建造航母的船厂。
而中国的首艘航母“辽宁号”就出自这家工厂。
当时,“辽宁号”航母用的是个俄语名,谐音“瓦良格号”。
“瓦良格号”本来是前苏联的骄傲,但不幸的是,乌克兰并没有把它当成宝,反而是当成废弃品堆在港口。
这简直是暴殄天物。
“瓦良格号”简直所托非人、明珠暗投。
当时,乌克兰经济陷入困境,没有余力继续建造、组装这即将功成的第二艘“瓦良格号”,而俄罗斯也是有心无力,无法接手这个庞然大物。
最终,乌克兰选择将这个军事重器进行拍卖。
其实,从2022年的俄乌战争中不难看出,乌克兰继承的军事力量,都被败光了。那些巨型设备、核武器等,不是被变卖、就是被销毁,以至于现今受制于人,成为他人的傀儡,国民也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是多么的重要。
1997年,乌克兰变卖“瓦良格号”的消息一经公布,就迅速抓住了众人的眼球。
彼时身在香港的商人徐增平就对这堆“废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在山东青岛的徐增平,18岁就参了军,十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对部队抱有极深的感情。
退役之后,徐增平虽然转战商海,却也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复兴与发展。
“瓦良格号”的拍卖让他找到了报国的机会。
而且,这个机会,一旦错过了,就将会是几十年都未必能挽回的损失。
徐增平马不停蹄地赶往乌克兰,当他抵达黑船制造厂时,他震惊了。
“瓦良格号”太美了!
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庞大身躯,真的是人力所创造出来的吗?
这样的庞然大物,行动起来将是何等的宏伟壮观!
这样的“巨兽”,恐怕只有遨游在水底、翱翔九天的鲲鹏方可比拟!
而这样的神器,究竟如何才能启动?如何才能复制?如何才能超越?
徐增平的内心千回百转、汹涌澎湃,他发誓,一定要将这尊神器带回祖国。
艰难的谈判之旅
徐增平作为一个商人,于他而言,商品买卖本来是件寻常的事,但是这次他要买的是一艘航母。
那么,他的买卖就不会那么自由了。
他会遭遇很多限制。
第一,资金短缺。上个世纪90年代,富商虽多,但是大部分资产都不能实时变现。要一位普通富商一下子凑齐近2000万美金的现金,那也是难比登天。
第二,外国势力的阻挠。如果直接以国家的名义买下这艘航母,那就相当于明示己方要进行这方面的军事研究。如此一来,一直在明处暗处打压中国发展的国家,将会不遗余力地在购买途中加以阻挠,甚至乌克兰会迫于压力,直接拒绝卖出。
徐增平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以个人名义购买这艘航母,将他那份报国心重重伪装起来。
第三,乌克兰提出了四个十分苛刻的条件:
1、要提供由一流银行提供的资产证明,证明该公司在银行有5000万美金以上的存款;
2、必须提供证明显示购买这艘航母买下后不会用作军事用途;
3、买下这个商业项目必须要获得国家级批准;
4、必须获得目的港所在国家签发的进口许可证。
乌克兰的拍卖条件意味着,国家无法正面参与竞拍。
但是为了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徐增平作为与国家军事机关无关联的商人,迅速行动起来。
他花三天的时间,调动公司职能部门、各种人脉关系,从而搞定了参加拍卖的一切手续。
为了掩人耳目,徐增平在澳门注册了一个公司,主营旅游娱乐,并对外宣称,他购买航母,是想建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包括迪斯科舞厅、旅馆和博彩设备等在内的超级豪华巨型邮轮。
简而言之,徐增平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位挥金如土的投机商人,这才有了跻身拍卖会的前提之一。
为了5000万美元的资金证明,他四处筹钱,甚至变卖家产、抵押财产,这才将资金凑齐。
至于相关手续,国家自然是全力暗中支持,用最快的效率将齐全的手续交到了徐增平的手里。
徐增平因此得以顺利进入拍卖会。
但这才只是刚刚摸到了航母的边儿。
由于语言不通,徐增平与乌克兰方面的人员交涉时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的状况,无法彻底取信于人。
但好在,中国人和苏联人都爱喝酒,脱胎于前苏联的乌克兰人,自然也是烈酒伏特加的忠实拥趸。
徐增平就利用酒桌上的推杯换盏,拉近了与乌方的关系。
在酒桌上,他尽力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冤大头,也极力证明自己的诚意。
为了博得对方的好感,他在一众外国人面前,表现得像个愣头青,一口气豪饮白酒6斤!
简直是不要命了!
但正是这样不要命的架势,唬住了乌方,但是对方最终的成交价格定在了1800万美元,这可大大超乎徐增平的预期。
徐增平原本以为,这艘停在黑船造船厂、被乌方当成废铁一堆的半成品航母,只需要几百万美元就可以成交,如今价格疯涨了这么多倍,肯定少不了它国的干预与阻碍。
但是此刻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徐增平不会就此后退。
更让人气愤的是,乌方只卖航母,不卖图纸!
没有图纸,那徐增平买回去的就真的只能是一堆废铁了。
要知道,只有图纸和航母一起带回去,才能体现“瓦良格号”的研究价值。
徐增平自然不会按照乌方的想法走,他必须拿到图纸。
他以“没有图纸,就没法改造成娱乐游轮”为由,对乌方软磨硬泡,这才使得乌方松口,但是图纸需要另外加200万美元。
不得不说,乌克兰真是心黑的商人,但也是鼠目寸光的败家子,祖产都卖完了,却也只是填了寡头的钱囊,于民生无半点长远益处,要不然乌克兰也不会沦为“欧洲子宫”。
而徐增平,几经波折,变卖家财,终于凑齐了货款,取得了这次在乌克兰势在必得的货品。
曲折的回国行程
拿到货物之后,徐增平先将重达50吨的航母图纸装进8辆卡车,即刻联系专机,连夜起航回国。
后来,接收图纸的研究员发现,这些图纸中缺少了最重要的一部分,没有这一部分的图纸,徐增平买的航母就无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改造。
徐增平获悉后,立刻与乌方联系,要回了那份堪称重中之重的图纸。
图纸再多,飞机运回就可以,但是“瓦良格号”这样的、自带机场的庞然大物,只能走水路托运,而乌克兰南方就是黑海。
如果穿越黑海,经过地中海,再过印度洋,便能顺利回国。
于是,徐增平从托运公司雇佣了船队,带着一艘巨无霸半成品航母,从黑海一路向东,奔着国力富强梦劈波斩浪而去。
本以为能一路顺畅地返回祖国,却没想到,美国对中国施行技术封锁仍旧是如附骨之躯,如影随形。
之前,徐增平本来已经和乌方私下谈拢航母买卖事宜,正是因为美国的横加干涉,乌克兰才临时改注意,要以拍卖会的形式出售航母,这才给徐增平平添了更多阻碍。
如今,航母已经易主,却在回国的路上,被人拦在了黑海。
那是美国联合土耳其拦截了徐增平的船队,不准其通过黑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这一次,土耳其的态度极其恶劣,无论徐增平怎么抗议、周旋,土耳其仍旧是不松口。
更恶劣的是,土耳其还要向徐增平收取巨额停靠费用,每月竟高达1.7万美元!
这是赤裸裸的要挟、勒索!简直是无耻至极!
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不能按时通过海峡、与雇佣的拖船公司进行最后的交接,拖船公司对此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徐增平不得不赔偿该拖船公司8500万美元的违约金!
而这一拖,就是四年。
这期间,金钱如流水一般被强盗勒索而去,徐增平身上的压力比山还要大,他为资金问题简直是愁白了头发。
但是他从未想过放弃。
他几乎是挖空了自己的家底,公司、私产、亲友、社会团体……能找的办法都找了。要不是国内各方暗中襄助,捐钱的捐钱、义卖的义卖,源源不断地向他提供支持,他还真没办法担负起土耳其恶霸一般的盘剥。
直到2001年,国家与土耳其展开的一年多的谈判才有了结果——国家以同意土耳其到中国旅游的条件,以及向其支付10亿美金的风险担保金,这才换来了徐增平及“瓦良格”号航母的自由通行。
这艘航母可谓是历尽艰难险阻,才踏上了中国的领海。
这艘命途坎坷、耗费了徐增平无数财力与心力的“瓦良格号”,被他直接捐赠给了国家。
2002年3月,“瓦良格号”顺利抵达大连港,由中国海军接手,并进行更改制造,将其用于科研、实验及军事训练。
2012年9月25日,“瓦良格号”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辽宁号”就是我国第一艘航母。
之后,国家在“辽宁号”的研究基础上,建造了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号”,中国从此有了独立建造航母的技术与能力。
风云过后
“瓦良格号”化身“辽宁号”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更是投入了许多人的心力与金钱,此间坎坷曲折,鲜为人知。
中国崛起的来之不易可见一斑。
而为国做贡献的徐增平,在捐赠了“瓦良格号”之后,他宣布了公司的破产。
那个时候,他手里仅存的资产就是那艘来之不易的航母,但是他仍旧将其交给了国家。
那么,徐增平破产之后是否跌入尘埃、一蹶不振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徐增平之前能成为富商,靠的不是运气,而是自身独到的眼光与决断的魄力。
因此,“东山再起”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
况且,徐增平的义举有目共睹,国家的扶持,再加上友商的支持,徐增平很快就再度崛起。
如今,他仍旧是创律有限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在商海叱咤风云。
同时,徐增平还是全国政协委员,在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并反馈群众愿望与要求等民生问题中履行责任。
做为一位商人,徐增平做到了“达而兼济天下”,在他困顿的时候,却没有“独善其身”,而是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这样的商人,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英雄了。
所谓“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安定富强,才会有商业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纵观改革开放前后的港澳台商人,他们之中有许多爱国志士,为了祖国的建设与崛起,做了许许多多的贡献。
国内的许多道路、桥梁、学校,都有他们参与建设的影子。
这些人,与徐增平一样,或多或少地为祖国的建设出过心力。
“达则兼济天下”是这些人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