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改造平台排名前十(土建改造哪家便宜)

连南着力推进“一廊一带两园一基地”五大发展平台建设,赋能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图为稻鱼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黄津 摄

连南通过“云上田园”领种模式,把撂荒地变成“希望田”。曾亮超 摄

“瑶山那抹红”乡村振兴示范带代表清远市参加广东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比赛,荣获全省9强。图为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科普馆。房翔龙 摄

百里瑶山,万物勃发。近段时间,在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从县到镇再到村,来自发展一线的佳音持续传来。

三江镇梅村田园综合体的稻田满目金黄,收割机开足马力来回穿梭作业,奏响丰收曲;寨岗镇内,山水田园、特色镇村、红色基地等资源串珠成链,以“山水客邑”为特色的“瑶山那抹红”乡村振兴示范带寨岗段雏形已现;在广东省连南产业园,厂房林立,一个现代化生态产业基地强势崛起,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地处粤北山区的连南,是广东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县,也是全国唯一的排瑶聚居地。县委书记闵飞介绍,在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当下,连南紧紧围绕省市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锚定“走在民族地区前列”目标,着力推进“一廊一带两园一基地”五大发展平台建设,赋能县镇村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民族贡献、瑶山贡献。

●苏晨 黄津 李芳 彭佳

建强县城 以平台扩能提级夯实发展基础

县域承上启下,连接城镇与乡村。在广东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当下,要想实现“再造一个新广东”的目标,就必须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投向广袤的县域。

如何让县域这个重要支点强起来?连南坚持做优做强生态主导产业,助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大平台赋能大产业。始建于2011年的连南民族生态产业园迎来华丽转身。今年5月25日,经省政府同意,省工信厅同意认定该园为省产业园,定名为“广东省连南产业园”,纳入省产业园管理。

广东省连南产业园规划面积1820亩,目前在园企业11家,其中规上企业5家,带动就业1011人。上半年,广东康巢建筑新材料基地、广东新型储能项目拟在园区落户。

园区的提级,让企业切实感受到利好。“今年以来园区的道路、污水处理池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好了很多,让我们的发展信心更足。”广东益鲜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酵母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超1亿元,合作伙伴包括李锦记、厨邦等知名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周志明说,各部门积极解决企业用地问题,今年有望实现扩产。

不仅如此,广东省连南产业园作为“一廊一带两园一基地”五大发展平台之一,还将带动县域特色资源及周边地区关联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成为推动民族地区县域振兴的新引擎。

立足连南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比较优势,该园将沿省道S261线打造一个省级民族生态产业走廊。“接下来,我们将着重围绕民族特色产品加工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生物健康制造业、军民融合及新能源制造业等产业招商,建成民族地区示范产业园、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湾区产业转移承接地。”该园管委会主任邱国文说。

与此同时,连南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上半年举办连南实施“百千万工程”重大项目竣工和开工仪式,竣工开工项目43个、总投资72.82亿元;成功举办2023连南招商推介会暨旅游发展大会,现场签约10个项目、总投资52亿元,引进广东明华机械有限公司总部等9家千万元级(注册资本)企业,共新增总部经济企业24家。

连南还以建设国家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为抓手,大力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升级改造、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等项目建设,吸引更多资源要素向县城集聚,助力县域商业经济腾飞。

振兴乡镇 以示范带建设激活“镇”能量

俯瞰百里瑶山,区域发展百花齐放。

寨岗镇成头冲村巧妙利用山泉水发展稻虾共养项目,实现“一田多收”。今年,位于安田村的连江支队猛虎队驻地遗址修缮一新,开门迎客,促进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眼下正值夏收秋种时节,三江镇梅村田园综合体的稻田满目金黄,绘就一幅丰收画卷;在三排镇南岗千年瑶寨,梯田披新绿,由山脚向山脊层层延伸、连绵而去,充满韵味。

答好镇域考卷,是“百千万工程”的关键。乡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连南下辖7个镇,各镇拥有各自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产业特点,必须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进,确保各展所能、各显风采。

连南以“瑶山那抹红”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抓手,在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整合优势资源、发挥集聚效应,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和纽带作用。

乡村振兴示范带全长100公里,从三江镇金坑村至大麦山镇黄莲村,沿省道S261线串珠成链,带动沿线5个镇、60个行政村,联农带农11万人,是连南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平台。

与连南地形相对应,该示范带呈南北长、东西窄的形状,连接25个特色节点,沿“带”精品展示五大振兴示范项目,充分发挥对示范带内各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今年,该示范带代表清远市参加广东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比赛并荣获全省9强,成效明显。

目前,“瑶山那抹红”乡村振兴示范带二期(寨岗镇、大麦山镇)已完成规划设计,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水平等。

“示范带二期寨岗段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城乡圩镇建设一体推进,从寨岗镇成头冲邓屋村至安田海螺墩村,总长度约15公里,预计今年底完工。届时将大幅提升寨岗镇基础设施品质,带旺乡村旅游,促进群众增收,为镇域发展整体跃升注入新动能。”寨岗镇党委副书记潘栋柱说。

连南还全力推进全长150公里的岭南民族特色高质量发展廊道(连南段)建设,目前已完成可研、立项和重大项目入库工作,规划了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等11个重大旅游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已完成投资8亿元。连南积极推动主要景点景区、民族特色村寨、现代农业产业园、民族生态产业园等连线成片,以廊道建设为抓手,赋能县镇村高质量发展。

带富乡村 农业产业园推动三产协同发展

在连南三江镇坑口生态示范茶园,一垄垄茶树沿着山体层层向上,像绣娘手中的青线,依着山势穿针引线,为茶园织就碧绿的外衣;身穿瑶族服饰的茶农行走山间采摘茶叶……这些场景共同描绘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有瑶就有茶。这句在连南广为流传的话,反映着当地瑶族人种茶、制茶的生活习惯。较早时候,连南茶产业发展面临一定挑战,规模化及标准化的茶叶种植基地较少、专业人才缺乏、加工技术水平不稳定及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制约着当地茶产业发展。

为补齐农业短板、提高整体效益,连南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生态功能区定位,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深化稻鱼茶、茶药菌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强一接二连三”促乡村产业振兴,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近年来,连南投资4.73亿元推动稻鱼茶、茶药菌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总产值达29.5亿元,联农带农1.5万户,户均增收2.1万元。通过产业园项目实施,连南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深化与科研院所技术合作,为“千年传承”注入“现代要素”。

如,稻鱼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连南瑶族自治县八排瑶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连南本土野山茶资源进行研究选育开发种植,并针对连南地理气候引进优良茶叶品种进行种植推广。该公司在政府支持下,建成了一条智能化的红、绿茶生产线,产能由原来日加工鲜叶2000斤提升到1万斤,产品的规范化、标准化也得到大幅提升。

不久前,茶药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种养循环示范基地项目正式投产使用,通过种养结合,形成“猪+沼+药”一体的全循环生态产业模式。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出栏肉猪3万头,年产茶枝柑果60万公斤以上,年总产值超9000万元,辐射带动当地农户1500人以上。

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最终将服务于农民群体。统计数据显示,稻鱼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总产值约14亿元,辐射带动农户1万余户,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0%。产业园联农带农、促进增收成效显著。

连南还在三产融合方面持续发力,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结合瑶族的建筑元素以及歌舞、美食、节庆等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瑶族稻鱼茶体验馆、体验店和农家乐等,并融入连南特有的各类节庆文化活动,实现旅游和农业、文化与产业园发展的有机结合。

数读

“瑶山那抹红”乡村振兴示范带代表清远市参加广东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比赛,荣获全省9强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有力有效,超额完成林分优化任务2.5万亩,完成率100.86%,居清远全市第一

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班)幼儿数占比97.47%,排名全市第一

举办连南实施“百千万工程”重大项目竣工和开工仪式,竣工开工项目43个,总投资72.82亿元

省道S261线连南大麦山至连山小三江段新改建工程获批,困扰连南、连山两地群众30多年通行难问题即将成为历史

新增总部经济企业24家,省政府批准设立广东省连南产业园,实体经济基础更加坚实

板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完成,板洞食用水工程双主管及供水管网改造项目全面竣工,受益群众超10万人

稻鱼茶、茶药菌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产值达29.5亿元,联农带农1.5万户,户均增收2.1万元

创新案例

“云上”领种把撂荒地变成“希望田”

眼下正值夏收秋种时节,连南千年瑶寨的梯田也完成了插秧,层层叠叠的稻田泛起绿浪,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赏。

很难想象,这里的土地曾经丢荒多年,如今通过“云上田园”领种模式,把撂荒地变成了“希望田”。

连南地处粤北山区,瑶族群众聚族而居,依山建房,在有水源的地方造出层层梯田,形成了连南独特绮丽的高山田园风光。这些高山上的梯田通风好、日照强、温差大,水稻没有病虫害,农民种稻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历来有在稻田养鱼的传统。

这里出产的稻米和稻田鱼鲜美可口,但由于灌溉、耕作难度大,交通不便利,投入成本比一般的稻田高出很多。当地农民生产出来的稻米在市场竞争方面缺乏价格优势,“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高价格又找不出好销路”的困局,使许多高山梯田成了撂荒地。

如何保障粮食安全,精准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提高村集体和农户收入成了连南县委、县政府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连南为此创新推出“党建+领种计划”模式,搭建“连南云上田园”平台,推动9687亩撂荒地复耕复种,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该项目由基层党组织把撂荒地集中流转起来,引进企业对土地进行统一经营管理,通过在田间地头安装高清摄像设备,开发“连南云上田园”小程序,把大山里的撂荒梯田搬上云端,让城里人通过网络就能认种一片属于自己的稻田。

领种人可以远程调用摄像机实时查看本人领种地块的稻、鱼种养情况,线上感受夏天插秧抽穗、稻田鱼放养、秋天稻穗逐渐成熟变黄,直至收到收割加工包装好的稻米。这样领种人不仅能吃到大山里的放心有机米,还收获了农耕文化全流程体验。企业则聘请当地农户为领种人进行耕种,农户每天有约150元的务工收入,还可获得土地租金。

2022年,“连南云上田园”一期项目共上线180亩梯田领种已圆满结束,每亩产优质丝苗米300斤,每亩产值3000元,农民增收1350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23年‘连南云上田园’总面积达到1000亩,我们还将结合千年瑶寨梯田实施古驿道旅游项目,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三排镇镇长邓祎强说。

“连南云上田园”项目通过数字经济手段,一方面满足了城市消费者,特别是大湾区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还促进了当地农旅融合发展,打造撂荒地复耕复垦、农耕经济创新发展、落实“百千万工程”建设的乡村振兴新样板。

一线实践

标准化建设

助茶产业提质增效

近期,连南大叶茶频频上榜省级名单,让连南瑶族自治县瑶山特农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瑶山特农公司”)副总经理赵土县格外振奋。

8月1日,广东茶产业联盟公布第五批广东生态茶园认定单位名单,瑶山特农公司被认定为第五批广东生态茶园。此前一天,2023年“粤茶杯”第十五届广东省茶叶质量推选活动结果公布,连南茶叶“军团”在众多参评产品中杀出重围,摘金夺银。

再添荣誉的背后,是连南以标准化建设助力茶叶品质进一步提升。

“高山云雾出好茶”。连南山丘广布,森林覆盖率高,山区立体气候明显,非常适宜茶树生长。但“天生丽质”的茶叶,也面临着零散种植者多、质量参差不齐的困境。2014年,瑶族青年赵土县辞职回乡创业当茶农,“我们祖祖辈辈在土里刨食、种茶制茶,很长时间以来没有产业的概念,只是粗放式种植,一年只收成一季春茶,自产自销。”

2016年4月,瑶山特农公司大雾山茶厂建成,是连南第一家具备“SC”认证资质的制茶企业。赵土县进入大雾山茶厂学习,参加省内外茶叶技术、加工生产等专业培训活动30多期后,自身练就过硬本领,家里的36亩茶园从年收入不足1.5万元增长到超20万元。

农业标准化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推动连南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成为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共识。

2019年,瑶山特农公司投入资金400多万元,扩建厂房,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并加强与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确保茶厂在稳定提高产能的同时提升产品品质。同时,创新联农带农方式,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引导和帮助农民摆脱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走现代农业之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政府层面也在发力。制定连南茶产业规划,出台《连南瑶族自治县发展“连南大叶”茶种植奖补方案》等激励政策,引导村民积极开发荒山荒地种植、改造老茶园,建设稻鱼茶和茶药菌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推动广清万亩茶园、坑口示范茶园基地等项目建设。

2022年,连南茶叶累计种植面积2.97万亩,比前年新增6000多亩,春茶加工量约62吨、产值约1500万元;茶叶种植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6家,种植大户14户,茶叶加工厂9家,其中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认证的茶企3家。

“我们正在申请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努力打造连南大叶茶区域性公共品牌。”赵土县是连南茶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表示,随着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推进,将进一步提升连南大叶茶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