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儿童“积热”体质的九大特征:
四色,五形。
四色:
青:鼻根青;
赤:舌质红;
黄:面色黄;
白:舌苔白。
五形:
形体消瘦;
夜间盗汗;
大便干结;
扁桃体肿大;
淋巴结肿大(颈部或腹部)。
儿童“积热”体质的危害:
平时厌食挑食,
特别容易感冒咳嗽,
看到别人家孩子感冒就怕第一时间被传染,
一旦感冒就会扁桃体发炎,
感冒一两天就变成了肺炎,
这次肺炎刚好,稍不留意又肺炎了,
甚至是一个月住两次医院……
那么,这类体质是如何造成的呢?
总共分三步。
下面就是儿童“积热”体质形成三部曲。
第一部:怀胎
首先要从妈妈说起。
现代人的生活水平非常高,
天天赛过年,
从知道自己怀孕的那一刻开始,
启动大补模式!
天天燕窝、海参、老母鸡汤……
原本是体质偏寒,
甚至是刚从“宫寒”不孕调理好的准妈妈们,
越吃越热!
最终导致娃娃们获得了——
“胎毒”!
这就是第一步,先天获得。
“胎毒”有啥表现?
“胎毒”三大症:
热疹,湿疹,黄疸难退。
第二部:哺乳
哺乳分为三种,母乳、人工和混合。
喂母乳,继续燕窝、海参、老母鸡伺候着,
娃娃各个赛红孩儿!
火!火!!火!!!
喂奶粉,尤其是洋奶粉,
总之,一系列“科学”比例配方,最终还是:
热!热!!热!!!
混合喂养,道理同前。
第三部:吃饭
从添加辅食开始,
到日后孩子们迷恋的各种垃圾食品……
这里不再举例。
饮食极大丰盛,
而体内的“积热”也逐步积累,
最终导致“积热”体质。
宋代宫廷御医,
著名的古代儿科专家——钱乙,
也就是六味地黄丸的发明人,
在他的《小儿药证直诀》中明确指出,
“导赤散”的适应症:
治小儿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咬牙,皆心热也。心气热则心胸亦热,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
这里,判断心热最突出的指征就是——
“合面睡”。
啥意思?
就是喜欢趴着睡觉!
趴着睡觉,不是习惯问题,而是——
心火旺!
以前只在宫廷或大户人家才出现的情况,
现在几乎出现在每个家庭,
这不得不让人反思。
有没有特效的方法改善“积热”体质呢?
别说中药,咱娃嫌苦!
拒绝苦药,唯有膏方!
养生好店铺
请点击以下链接